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高等教育
正文
本文系辽宁理工职业大学2023年度校级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LNLG2023YB28
大学物理课程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体系以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为核心,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些理论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内部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日益凸显。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探究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课程,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
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2]。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逻辑性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揭示,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通过讨论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科学家的道德抉择,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从而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大学物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的原理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形成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世界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索的同时,深化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形成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素养。
二、大学物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一)物理学史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出发,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强调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规律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3]。例如,讲述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不仅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知识,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二)科学方法论
物理学课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如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与思政教育中强调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考不谋而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基本原理和概念
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如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通过物理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现代技术
物理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如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认识和参与。通过讨论物理学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如航天工程、能源开发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政教育效果。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和思政元素[4]。例如,设计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让学生探索如何利用物理学原理来提高能源效率或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材料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讨论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课堂互动性。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兴趣。通过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表现。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应明确评价目标,确保评价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相一致。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政元素的理解、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评估[5]。例如,可以设计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同伴评价则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而教师评价则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此外,评价体系还应考虑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通过定期的作业、项目、讨论和期末考核等,全面考察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活动,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四、结束语
大学物理课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平台,使得思政教育能够与物理知识教学相得益彰。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既有深厚科学知识又有良好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雄波,罗敏,王禺,等.大学物理立体倒转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理通报,2024,(11):17-20.
[2] 崔小敏,高银浩,韩红梅.“三位一体”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J].物理通报,2024,(11):67-71.
[3] 胡祥青,夏灏.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初探[J].物理与工程,2022,32(06):189-194.
[4] 李银成,苏宝玺,申文.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改革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1):196-198.
[5] 邹斌,渠朕,崔彬,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初探[J].物理与工程,2023,33(04):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