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宋小娟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中心小学甘肃天水741600

摘要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与拓展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但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合理平衡“双减”背景下的“减”与“增”,在减少学生作业总量的同时,注意提升课后作业的质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关键词

双减 小学语文 课后作业

正文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迎来了空前的变革,也对语文作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双减”政策为纲领,聚焦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关键问题,设计出更创新、更个性化的作业成为当前乃至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中的“增”与“减”进行探讨,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减少语文作业量、增加语文作业产生效应的具体举措,以期充分利用“双减”赋予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作业中更高效地获得语文知识。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

1、减少作业总量,缩短学生完成作业时间

“双减”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减轻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首先体现在减少作业总量和缩短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虽然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任务量过重,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也有悖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体验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作业,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获取语文知识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1]

例如,学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首先要掌握文章中涉及到的字词,再默读文章,总结文章中写到了哪几个场面,做到合上课本叙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最后还要在文章中找出描述开国大典热烈庄严氛围的句子,并进行赏析。这些任务如果都让学生课后完成,会使任务量过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开国大典的过程,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为回家向父母叙述开国大典的过程并录制视频发给教师。

2、减少基础知识巩固内容,避免无效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等基础内容,会设计较多字词抄写或听写的课后任务,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基础字词掌握良好,还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就会导致无效学习,且字词抄写的任务花费时间较长,会很大程度地增加小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适当减少基础知识巩固的内容,加入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量力而为,避免学生无效学习,增加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例如,学完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根据语文园地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的任务,以往的语文教师往往注重日积月累,要求学生对其中的诗句多次抄写和背诵,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对日积月累的要求可以改变为,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诗句的默写。相比多次抄写,背诵和默写的形式也达到了知识积累的目的,却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任务量,节省了作业完成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减少被动作业,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教育背景的差别,每个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无差别的任务布置方式,转而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将课后任务分为简单、中等和困难三种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意愿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组合完成两项或三项任务。这样的课后任务布置方式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充分尊重了学生本人意愿,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例如,学习《竹节人》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三项课后任务,第一项最简单的任务是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并且能够教别人使用这种玩具,第二项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第三个任务是根据课文内容,讲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三项任务难度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完成其中一项或几项任务。自由选择任务能够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

1、增加趣味性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枯燥单调且任务量较重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语文作业有抵触情绪。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枯燥且繁重的课后作业已经无法适应教育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爱玩的特性,在课后作业中增加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具体做法可以是将语文作业的形式转化为观看课程相关的视频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3]

例如,学完《宇宙生命之谜》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首先通过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总结作者对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观点。除阅读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视频资料,得出自己见解。在查阅视频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许多乐趣,语文作业也变得生动起来,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增加合作式作业,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考虑增加合作式作业,这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共同的任务和完成计划,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友好协作,共同呈现小组成果,教师再对学生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式作业显著降低了学生个人完成课后作业的难度,缩短了语文作业占用的课后时间,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学习《故宫博物院》之前,学生应该对故宫博物院有基本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故宫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故宫一日游的路线图。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每个小组中有学生能够讲述故宫的历史,有人能说出故宫的故事,有人能担任导游,介绍每一个景点,还要有同学能够画出故宫的平面示意图。学生只有合理地分工和紧密地配合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3、增加亲子式作业,优化作业完成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学生独立完成,家长在学生课后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是监督的角色,这种模式在无形中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语文作业成了小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为改变这种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增加亲子式作业,让家长成为课后作业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后语文作业。这种亲子式作业模式能够给小学生提供轻松融洽的作业完成环境,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例如,学完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后,课本的习作任务是,思考什么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关键词,美食、旅行、梦想、阅读和种花,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学生需要和家长共同探索其中两个他们认为最美好的关键词,并分别写下日记,互相交流感受。任务完成后,学生作为代表分享自己在亲子室作业中的收获与心得,讲述自己和家人心中的美好生活。

4、增加分层式作业,适合学生进步需求

教育背景的不同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敏感程度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够一概而论,应该按照学生实际能力设计分层式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拓展、提高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兼顾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分层式作业能够照顾到每个能力水平的学生,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

例如,学完《桥》这一课后,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找到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结合故事的情节说自己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对于人物表现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则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文章最后才阐述老支书和小伙子关系的用意。

5、增加实践式作业,帮助语文知识运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但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把握,有些忽视语言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尽管掌握了很多语文知识,却依然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地使用语文这个语言工具,在每个场合做到语言得体、词能达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增加实践式作业,让小学生在运用中不断夯实语文知识,也能在语文学习的同时熟练运用知识。

例如,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需要协商解决,而协商的过程就是语文的运用过程。教师可以设置情景为,在一片爆竹声中,除夕夜到来了,但是爆竹燃放给环保和安全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隐患,市民和环卫工人以及鞭炮厂工人关于除夕该不该放爆竹产生了分歧,学生需要三个人为一组,分别扮演普通市民,环卫工人和鞭炮厂工人,就除夕夜爆竹燃放问题进行讨论。

6、增加多元化作业,加强与其他学科互动

在育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对每个学科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独立地发展,而是各个学科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增加多元化元素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的语言工具作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够为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多元化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对自己所学科目有整体的把握,以语文为工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京剧趣谈》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与艺术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借助文字体会艺术之美,具体做法可以是让学生先根据课文对京剧产生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课后任务是学习一小段京剧,在下次的语文课堂上进行表演。这一任务让语文与我国的优良文化完美结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京剧文化的魅力。

7、增加情景式作业,提升作业完成乐趣

长期的听说读写作业使得小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枯燥的固有认识,认为语文作业都是单调乏味的,因此一些小学生对语文作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双减政策的提出给语文作业的改变提供了契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升作业效率为目的,增加情景式作业,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增加语文作业的完成乐趣。在情景表演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每个人物的情绪,领悟到作者在写下文章时对每个文字的斟酌,学生仿佛参与了作者的写作,能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闰土的深厚感情,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读懂作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的内心世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为一组进行情景表演,分别展示闰土与作者初次相识和一起玩耍以及分开时的画面。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到闰土与作者的深厚感情,了解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为什么能够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交流中必要的知识储备。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后,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巩固知识和拓展学习的重要手段。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小学语文作业改变从前枯燥且任务量大的模式,通过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加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等方式减轻学生课后完成语文作业的压力,同时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睿.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9):28-30.

[2]席振.“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9):194-196.

[3]陈凤莲.创新作业 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2(08):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