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登峰

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

摘要

在学科融合的大环境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反其道而行,积极融入不同形式的文化元素,以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为依据,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基本学情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充分凸显这一课程的育人作用及优势。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一方面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发挥必要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从多个层面着手,深入了解当前的课程内容,分析学生的智力及基础。站在历史的视角,结合数学发展史来调整育人思路,有效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确保小学数学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学科融合;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开发

正文


引言

学科融合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共享,体现协同作用。教师则需要打破教学常规,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发展的主体诉求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比较复杂,教师需要从多个视角出发,在审慎分析和理性判断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文化美感。

一、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意义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文化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曾明确强调了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及优势。教师需要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材相结合,灵活渗透不同形式的数学文化,在教材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数学文化的背景。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在社会以及自然中的各种应用,调整教学思路,补充教学资料,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打破教学常规以及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跨学科合作,整合多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淋漓尽致的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以及内核,合理渗透数学文化,逐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比如教师可以从数学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史出发,弥补传统教材存在的各种不足。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有所变化,教材质量提升比较明显,但是学科融合的相关知识比较少,最终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的束缚,难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形式多样的数学文化。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那么对实现学科的融合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诉求,能够更好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灵活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践行素质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其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会将其他学科作为数学教学的补充,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多元文化来熏陶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文化,主动弥补个人的短板。

最后,有助于践行素质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教师会主动打破教学常规,真正做到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深入分析数学知识的逻辑规律以及奥秘。尽量避免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类型

数学来自于生活,所包含的美学元素比较丰富,其中曲线美、智慧美、简洁美以及对称美则是典型代表。教师需要针对性的调整育人思路和手段。结合学生的知识渴求积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全面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不同课程的类型有所区别,所发挥的作用也参差不齐,教师需要注重多措并举和环环相扣。

(一)数学家

在深入讲解数学家故事时,学生能够自主感受数学家的智慧以及拼搏精神,主动向数学家看齐,保持顽强的学习斗志。教师也会借助数学家的相关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及先辈对数学所作出的贡献。进而在优秀思想品质以及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实现自我规范、自我教育,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进而全程参与。

(二)数学历史

在讲述数学历史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足,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综合考量数学知识的奥秘以及源泉,深入感悟数学的人文内涵,意识到数学思想形成的曲折性和漫长性,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节奏,有的学生能够实现趣味学习和高效学习,教师则需要灵活生动的展示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具体的发展历程,积极开发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从数学概念和基本逻辑出发,关注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让学生实现综合考量及深度学习

(三)数学艺术

数学的艺术之美不容忽略,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感悟各种美妙的数学图案,确保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以及良性体验,逐步提升个人的数学学习境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深入感悟,在分析细节以及自主探索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足,能够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顺利过渡,与他人进行合作,碰撞智力,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及成长。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要求

(一)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明确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开发的具体思路及方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扫除认知障碍和思维冲突。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体系,实现自主探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课堂体验只是第一步,教师还需要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精心筛选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内容,了解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确保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主动自觉的跟上课堂节奏,独立完成主要学习任务。

(二)课程开发的欣赏性

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学生的自主品味以及深入欣赏和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以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与学生深入剖析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感悟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其中的独特之美,进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原理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抓住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与数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基础,针对性的调整育人思路,保障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充分凸显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育人优势及价值。

(三)课程的教学氛围

在有效开发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民主及活跃,学生就能够产生强烈的体验感。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分步骤、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全面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时,教师需要聚焦于教学氛围,逐步优化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四、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

(一)引用数学历史典故

作为数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数学史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灵感和养分。教师需要借助这一教育资源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来源以及发展过程,让学生产生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及动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动利用各种数学历史典故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知识演化过程时接受教师的启发及诱导,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开展“数的发展史”拓展课程时,教师可以以远古时期的计数方法为切入点,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展示远古时期人们认识数和使用数的具体方法,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联想,自主迁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将摩尔密码以及数字代码融入其中,强化学生对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自主记忆以及大胆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感悟数学课程的文化魅力,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钻研教材人物故事

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质量更高,变动比较明显,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可以提炼出其中的人文故事,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坚持循循善诱以及对症下药,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为学生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可以讲解陈景润的故事,从数学家哥德巴赫出发,以哥德巴赫猜想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这一数学思想的内涵以及本质,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意义。作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深入剖析,草稿纸装了几麻袋。在聆听故事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足,能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自主感悟。这种以人物故事为突破口的课程教学模式契合学生的主体诉求,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需要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向这些优秀的人物看齐,逐步提升个人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规范、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三)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在全面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时,学生的中心地位不容忽略和质疑,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教师需要关注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效利用,稳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综合表现,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美、感受美,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以及价值。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综合考量学生的优缺点,发扬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跳出课堂和教材的局限。从实践教学着手,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进行全方位思考及分析,借助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感悟头脑风暴,进而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比较快,能够在碰撞智力以及各抒己见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中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奥秘。

比如在围绕图形的组合、平移和切割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演示动态直观的组合图形,提供给学生形式多样的图形模块,让学生自主组合图形。为了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消极应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小组内部竞赛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内部竞争的过程中深入直观的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不再疲于应付。

(四)丰富数学课程内容

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数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这门学科所涉及的课程元素比较丰富,其中数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是基础,为了确保数学欣赏及文化拓展课程发挥必要的作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多样性思考提供必要的帮助。结合数学课程中的基本内容来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教育经验,灵活融入不同形式的几何图形,将其与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相结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何图形开展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函数的具体变化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整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对函数变化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知,重拾数学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高涨的学习热情。

(五)融合其他课程元素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经验有待积累,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消极应对,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教师则需要根据基本学情,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工具,生动直观的展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欣赏性和人性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讲解比较典型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神情变化,以此来调整教学思路。其中A、B两车同时向C行驶。 A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B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在两个车同时出发,一个小时之后全部返回原点。然后朝着相同的方向出发,那么两个车如什么时候能够相会。整个题目比较长,学生往往会直接放弃,存在许多的抵触情绪和心理。教师则需要借助趣味十足的教学元素,将美术、音乐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自主绘画两个车行驶的简笔画,创新展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兴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深度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关注对学科逻辑规律以及学科本质属性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以学生学科思维力的提升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知识的奥秘及本质。确保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乐观,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对策,实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 曹伟. 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的开发[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

[2] 何长梅. 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文化拓展课程研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26):2.

[3] 陈森华. 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欣赏性拓展课程的开发[J]. 时代教育, 2018(12):2.

[4] 胡策玉. 浅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10):2.

[5] 冯靓靓.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 启迪与智慧:下, 2021(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