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提升初中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民族音乐 学习兴趣 初中生
正文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4期课题《基于音乐中考数据的“精准教研”探索与实践》子课题研究成果
一、 初中生对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
在当今初中生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一种现象:他们更多地喜欢流行音乐而非民族音乐,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比较片面、肤浅。从笔者所教的初中三个年级当中,选择文化成绩相对优秀、中等和一般(下面简称A、B、C三个班级)的共9个班学生,邀请他们在课题研究前期,填写问卷星调查。调查发现:7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上提到的民族音乐指的是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音乐;超过一大半的学生映像里,认为民族音乐大多听起来有点“老”,有点“土”,不感兴趣。少部分学生选择能够愿意聆听不同风格特征的民族音乐,对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和乐器比较感兴趣;少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民族音乐不那么重要。
大部分A班同学对编创活动和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去探索民族音乐较为感兴趣;B班的学生大多认为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唱好民族歌曲,重复聆听民族乐器音色的区别,对民族音乐本身的内涵挖掘感兴趣;C班同学则更多的是对课堂上观赏许多与民族节日、风俗性活动甚至美食的短视频感兴趣。由此可见,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尤为重要,兴趣是人展开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那么如何让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产生和提高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中阶段作为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特点显著,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表示最喜欢的音乐种类是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流行音乐己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音乐。在传播的多样化、 接收人群的数量、以及曲目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都要高于其他种类音乐。电子音乐运用到了数字技术、科技开发的软件等,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审美和情感需要,其流行性使得流行音乐不断变化,会一直引起初中生的兴趣和关注。我国常规的初中民族音乐课堂很少能调动全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初中生在青春期的特殊时期导致他们不愿唱、不愿动,用ipad、ai等数字技术能够刺激他们学习的愿望,提升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数字技术提升初中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案例分析
课例1《感受西北风歌曲的魅力》——数字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苏少版九年级上册中作品《心愿》这一课是摇滚与民族音乐结合的优秀作品。在这节课中,兴趣唤醒的文本要素是生活中常见的摇滚音乐的库乐队演奏。先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特征,乐队的组成等。音乐课程14个艺术实践学习内容里,音乐情绪情感、表现要素、风格流派是位于前列的。像这种劲爆的摇滚音乐往往都是用节奏来带动音乐情绪的。从初中开始,我国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大,有时这种摇滚音乐可以带来情绪的宣泄,并转换为学习的动力。
本人采用了学生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的设备:ipaid。初中生不喜欢过多的用语言或动作行为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有时这种交流又不可避免。那么教师可以把表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里,我用pad提供学生一些流行音乐常用乐器,比如吉他,架子鼓。简单的学习使用后,他们可以跟着音乐自由选择伴奏方式。在音乐中了解不同节奏的不同效果和重要性。当学生因为有库乐队而愿意进行乐队组建,主唱歌曲学习时,便可以引入反映歌曲背景文化的视频、教师介绍等环节,由学生自主提炼出摇滚表现出的音乐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课例2《瑶族舞曲》——数字技术协助编创作品,提升学生表达民族音乐兴趣。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瑶族舞曲》作品学习中。作者先用库乐队中的中国鼓代替瑶族长鼓,解决了乐器不够,场地不够的问题。在视频了解完瑶族长鼓的来源和长鼓舞的意义之后,邀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祖先进行交流怀念的情绪。看似简单甚至有点枯燥的节奏在赋予了语言、情感的深意之后,更多的学生愿意用击鼓的方式代替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乐思。随着学生敲鼓力度的不同、疏密形式的不同。大家愿意参与到讨论当中来。在规则、严谨的节奏更能展现出祭祀祖先时庄重、严肃的氛围,和对祖先尊敬、怀念的思想情怀。
在为不同的生活场景表达鼓点节奏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同的节奏从他们的手指敲击下产生,让师生一起走进了图片,走进了瑶族人不同的生活场域。这种跨学科、跨场域的表达使得学生在接下来旋律的欣赏过程中更加感兴趣、更加享受。
课例3湘版高中音乐课本《观花山壁画有感》——数字技术扩大想想空间,增强初中生联想民族音乐的兴趣。
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提出要求,使用AI智能软件给学生画出想象中的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大家进行分享和讨论分析。先通过聆听音频感受作品给人神秘的感觉,然后学生用豆包软件进行二次创作,体会不同人理解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乐器音色带来的视听觉的震撼效果。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初中生们也可以尝试理解、想想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民族音乐。教师通过数字技术,将笔画上的小人随着音乐舞动起来,让大家看到了民族舞蹈、民族图腾的灵活出现,仿佛带大家来到了远古民族的生活环境,发散了学生的想想空间和思维,真正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探寻兴趣。
三、 数字技术对增强初中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的小节
数字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初中生学习民族音乐:
1.资源获取。网络平台提供海量的民族音乐资源,包括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像蒙古族的长调、朝鲜族的伽倻琴曲等,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线收听、下载,拓宽音乐视野。在线图书馆藏有大量民族音乐书籍、乐谱等资料,方便学生查阅研究,加深对民族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
2.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整合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例如在讲解民族乐器二胡时,通过动画展示二胡的构造,播放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其音色,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理解。线上教学平台使远程学习成为可能,优秀的民族音乐教师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进行授课,学生能接受更专业的指导。
3.音乐创作。数字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民族音乐创作。他们可以运用软件中的民族乐器音色样本,结合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片段。 虚拟乐器应用程序,学生使用手机或平板就能模拟弹奏民族乐器,如古筝、马头琴等,帮助他们熟悉乐器的演奏方式。
由以上可以看出,数字技术在初中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如果师生能够用好数字技术,会令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自己的民族音乐,从而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