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西藏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
正文
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西藏地区具有独特且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因此把它融入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于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一、课程实施效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 知识与技能得到拓展: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领会,还掌握了众多实用技能。就像在“西藏生态环境调查”活动里,学生运用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学会了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研究手段。
2. 创新思维得以培养:课程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不少学生在实践中冒出了新奇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比如在“藏族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项目中,学生把现代设计理念跟传统工艺相融合,设计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手工艺品。
3. 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活动时,深切体会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比如在“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学生积极进行藏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
例如:在“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这所高中的学生们组成了多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深入当地的藏族村落,采访了多位藏族民间艺人,详细记录了他们传承的传统技艺,如唐卡绘制、藏毯编织等。待回到学校后,这个小组的学生们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宣传海报和短视频,不仅在学校内展示,还在周边社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他们向居民们介绍这些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独特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而另一个小组则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合作,组织了多场非遗体验活动。他们邀请居民们亲自参与唐卡绘制的简单步骤,感受藏毯编织的技巧。在活动中,学生们耐心地讲解和指导,让参与者们对这些非遗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他们不仅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传播和推广文化,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社会责任。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 本土文化认知深度增加:学生在课程里深入探究了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本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西藏民俗文化体验”课程中,学生亲身感受藏族的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习俗,领略到本土文化的迷人魅力。
2. 文化传承与传播得以实现: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成为了本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就像在“藏戏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学习藏戏表演,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并在学校和社区进行演出,以扩大藏戏的影响力。
3. 文化创新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创新发展。比如,学生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藏族传统音乐、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名为“藏音新韵”的项目。学生们首先对藏族传统音乐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了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方式。随后,他们利用数字音乐制作软件,将传统的藏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的电子音乐元素相结合。比如,在一首传统的藏族民歌中,加入了富有节奏感的电子鼓点和动感的贝斯旋律,创造出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在舞蹈方面,学生们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对藏族传统舞蹈的动作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分析。然后,他们运用3D动画技术,将这些传统舞蹈动作与现代舞蹈的编排理念相融合,设计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蹈场景。最后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学生们表演了他们创新后的藏族音乐和舞蹈作品。在舞台上,通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音乐旋律、独特创新的舞蹈动作,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这种创新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也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课程自身发展
1. 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学校结合西藏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出了多姿多彩的课程内容,像“西藏自然风光摄影”“藏族传统建筑研究”等,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师在课程实施进程中,采用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课程评价趋于多元:课程评价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藏族传统服饰研究”这一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首先是项目式学习,教师将课程设计为一个“制作藏族传统服饰展示手册”的项目。学生们需要分组收集有关藏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款式、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制作成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展示手册。在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深入了解。比如,对于藏族传统服饰中某一款式的起源,学生们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访问当地的藏族老人、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答案。在制作展示手册的过程中,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文字撰写,有的负责图片拍摄和处理,有的负责排版设计。并通过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又如,在确定展示手册的整体风格时,小组成员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该突出传统元素,有的则认为要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经过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达成了一致,决定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格,既保留了藏族传统服饰的原汁原味,又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合作,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整合不够
尽管西藏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但在课程实施期间,部分学校对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够充分。一些学校缺少与社会机构、文化场所的合作,致使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当下部分教师在这些方面仍存在欠缺,对课程的实施效果产生了影响。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而另一些学生则参与度低,缺乏兴趣和动力的情况。这种不均衡现象给课程目标的达成带来了影响。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强化课程资源整合
学校应当加强与社会机构、文化场所的合作,充分利用西藏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同时,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培训、教研等途径,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西藏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成效显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课程实施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以提升课程的实施效果,为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袁平.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理解与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4):110-112.
[2]史晓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21(6):3.
作 者 简 介:
普琼(1979—),藏族,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德育教育,学校思政工作,体育健康教育与传统体育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项目:西藏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研究,(项目号:XZEDGP230045)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