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单元设计及评价探究​——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苏燕

(广州市第一一七中学 510700)

摘要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面临更高要求:一是落实五大核心素养,二是培养新时代新教师。本文通过对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单元设计与评价进行大概念教学探究,旨在体现学生主体性,同时提升教师教材研读与教学能力。


关键词

大概念;单元设计;单元评价;历史核心素养;

正文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

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大概念为教学基础,单元主题为其表现。本文探讨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单元设计与评价,分析大概念教学及评价。

一、单元整体规划

 

(一)2022年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对课标及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的整合,现对课标解读为6各方面: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1.政治了解明清加强皇权的举措,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2.经济了解明清经济改革及全球互动,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因

3.对外关系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对外关系

4.疆域巩固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边疆政策,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5.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成就及影响,认识明清文学艺术特色

6.繁荣背后的危机通过李自成起义及清中叶腐败,认识中国面临的社会危机

 

(二)单元整体构想

1.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本单元聚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关联秦汉时期。通过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经济发展、科技文化与对外关系,展现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2.单元设计的放大镜思维

单元涵盖8课,讲述明朝与清朝前期历史,内容涉及明朝的建立与灭亡,清朝的统治与危机。

单元通过明清时期时间线索统领,区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设计上以明清时期概念统领,6个单元大概念串联教学。

单元分为6个链:1. 政治发展(3课时);2. 经济发展(1.5课时);3. 科技文化成就(1-2课时);4. 对外关系(1-2课时);5. 民族关系与疆域巩固(2课时);6. 危机分析(1课时)。将本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发展做对比,凸显整体性。

 

3.单元知识结构表格

主概念子概念对应课例基本史实核心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14课《明朝的统治》①明朝的建立【原因、时间、过程】②朱元璋强化皇权【中央、地方、厂卫】③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第17课《明朝的灭亡》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原过程、结果】③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金建立、清朝建立】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①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巩固政权措施】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①军机处的设立②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但未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①经济的发展【新品种的引进、纺织制瓷业的发展、商帮的出现】明清经济有哪些新发展,特点如何,经济走向如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①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垦荒政策、耕地面积扩大、改良农作物种植】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出现、商业网的形成、商帮】③人口增长【增长趋势、问题】科技文化繁荣,但逐步落后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①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②明长城和北京城【基本概况、特点】③小说和艺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明清科技文化有哪些新成就,特点是什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①《红楼梦》【作者、内容、地位】②昆曲与京剧艺术【发展历程】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①郑和下西洋【目的、特点、影响】②戚继光抗倭【原因、过程、性质】③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清对外关系如何发展,与世界相比,中国处于何位置?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雅克萨之战【与沙俄的关系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①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过程、影响】疆域管理加强,民族交融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①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过程、意义】③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达赖和班禅册封、噶厦的设置、金瓶掣签制度】④巩固西北边疆【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⑤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⑥清朝的疆域为巩固国家疆域,明清采取了哪些措施?繁荣背后隐藏危机,故步自封导致落后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①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政治腐败、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政权稳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背后是否隐藏危机?原因是什么?整单元封建政治压迫,小农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受限,科技以农业经验为主,文学批判封建制度或逃避现实,对外政策逐渐封闭。

 

4.单元知识结构导图

           时间线索图

 

 

 

 

 

 

 

 

 

 

 

 

知识结构图

 

 

二、单元目标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基本线索与重要事件,包括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八股取士、经济与对外关系发展、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等,培养历史时序与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学习明清经济、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如医学、农学、地理学、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认识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想象,理解明清重要事件与人物(如朱元璋废丞相、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李自成起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意义与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认识明清史料作为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通过跨学科学习,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5)通过了解明清历史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历史的重要意义,提升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单元大概念

具体单元目标

 

大概念1: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1 能说出明朝建立及后金和清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1.2 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3 列出清朝统治措施;
1.4 梳理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分析原因与影响;
1.5 通过史料分析比较封建王朝集权措施,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特点及影响;
1.6 认识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也反映封建社会政治衰落。

大概念2:

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未得到发展。

2.1 了解明清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与地理分布,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与影响;
2.2 了解手工工场的原因、实质与影响,分析资本主义未发展原因;
2.3 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2.4 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大概念3:

科技文化繁荣,但逐步落后世界。

3.1 了解《本草纲目》等科技著作与《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影响;
3.2 识读《明长城示意图》等地图,理解科技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
3.3 通过鉴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3.4 认识明清文化产物的局限性。

大概念4:

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友好与冲突并存。

4.1 了解郑和下西洋等史实,评价历史人物意义;
4.2 学习郑和、戚继光、郑成功的爱国精神;
4.3 学习历代对外交往政策及其变化,了解清朝闭关锁国影响。

大概念5:

加强疆域管理,巩固国家疆域,促进民族交融。

5.1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事实;
5.2 归纳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过程与结果,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5.3 认识中国疆域与国力;
5.4 认识清朝安定边疆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大概念6:

繁荣背后隐藏危机,故步自封导致落后于世界。

6.1 分析明朝灭亡原因,了解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
6.2 比较明清与西方的差距,认识其落后表现;
6.3 吸取清朝落伍教训,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其他具体单元目标

会写“李时珍”、“军机处”、“达赖”、“班禅”、“伊犁将军”等人名和专有名词;

三、单元评价设计

最终评价任务1设计:(基础知识落实任务)

1)完成各大概念的基础知识任务单;(选+材料)

2)限时60分钟完成单元测评卷。(25+2材料+1论述)

基础知识落实任务评价量规等级评价标准C能完成任务单,字迹较清晰,材料题按要求作答,准确率一般。B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单,字迹清晰,材料题按点作答,准确率较高。A能严格完成任务单,字迹清晰,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与知识,准确率高。

最终评价任务2设计:(论述能力培养任务)

完成本单元主题相关论述题(制度发展、民族关系、疆域巩固、科技文化成就、对外交往等)

总结能力培养任务评价量规等级 评价标准C观点正确,但条理不清,史实叙述错或仅论述一个史实。B观点正确,条理清晰,史实与观点结合紧密,有总结但无提升。A观点正确,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史论结合,有总结提升。

 

 

 

 

 

 

 

最终评价任务3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任务)

1)各个大概念学习后完成思维导图

2)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能力培养任务评价量规等级评价标准C思维导图美观,内容单一,因果关系混乱,时间线索不清。B思维导图美观,内容丰富,逻辑正确,时间线索较清晰。A思维导图美观,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时间线索正确,核心概念把握。

最终评价任务4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任务-----三选一)

1)“图说历史”——小组搜集明清图片,分类讲解并制作PPT分享。

2)“我来讲故事”——小组整理人物材料,撰写小传并分享。

3)“身临其境”——小组编写剧本,演绎明清历史片段。

实践能力培养任务评价量规等级评价标准C团队合作低,内容单一,汇报与主题分离,主要收获知识。B团队合作高,内容丰富,汇报贴合主题,知识与情感并收获。A团队合作高,内容丰富,汇报紧扣主题,知识与方法并重,情感共鸣。

 

 

 

单元学习总体评价量表班级:姓名:得分:评分要素合格(C)良好(B)优秀(A)单元内容史实记忆正确,能掌握史实与人物。史实记忆正确,能梳理脉络,熟练掌握史实。史实记忆正确,定位时空并梳理脉络,熟练掌握史实。单元学习目标基本掌握知识与技能。建构重要思想与过程意义,获得理解性知识。能迁移所学,解决新情境问题。核心素养 素养水平1素养水平2、3素养水平3、4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能解决基本问题。课前预习,积极参与合作与讨论,能解决问题。课前预习,积极回答问题,提出新观点,能解决新问题。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基本完成作业,正确性高。作业准确性高。作业有深刻性与思想性。单元收获与反思不足总结收获与疑惑,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总概念,整合单元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检验知识落实情况。

 

学校名字广州市第一一七中学

作者简介 苏燕 出生年1995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茂名 职称 未定级 学位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中学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康旋.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硕士论文.聊城大学.2023

[3] 郑桂珊.整本书阅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