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学导融合--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学为中心;学导融合;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多元实践
正文
引言
传统一刀切以及满堂灌的育人理念备受诟病,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一知半解。要想打破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首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化不必要的教学流程,确保教学策略方法思路都能够切合学生的主体诉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教学结构的转化被反复提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分析学生的存在感和获得感。着眼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将文本性知识的学习、深度思考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相融合,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对策充分凸显数学的学科特征,更好的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平衡,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导式教学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多元实践以及大胆尝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为中心、学导融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转型。
一、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内涵
学导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有机融合学与导两大板块,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核心素养水平。
(一)合理选择,方式多元
课堂转型比较复杂,学习方法的变革是第一步。单一机械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对此,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尝试,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连贯性,教师还需要适当控制反复训练和机械记忆的比重,将数字化学习、实践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融为一体,结合不同课型以及教学内容和年龄段,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逐步优化学校结构。充分凸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逻辑性,确保教学方式符合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促进小学数学的多元教学实践,保障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
(二)学为中心,学导融合
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不容忽略,是数学教师教学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教师需要抓住课堂转型的重点,坚持站在学生的视角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围绕学情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抓住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实现“台前”向“幕后”的顺利过渡。大部分的学生能动性比较足,兴趣较为浓厚,能够主动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有效处理好学与导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和起点,适当加大质疑教学板块的比重,开展合作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方法,在疏导、启导、引导的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
(三)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数学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战略探索,积极规避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逻辑推理任务,逐步提升学生逻辑的严密性、条理性以及精确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好奇心,实现自主创新、大胆批判和动手操作,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发展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出现频率较高,能够指明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深度思考。教师需要结合先学后教式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拓展性的问题,实现深度思考和高效学习。
二、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要求
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比较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坚持正确的教学思路。从不同的学导式教学中择优选择逻辑清晰且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对策,关注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提升协同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以独立预学为基础,开展分享式学习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深度互动,提供给学生针对性的辅导及帮助。其次,教师需要以问题引领为基础,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保障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知识,逐步强化学生的身心体验。通过设置问题链来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逐步优化基本学教结构。最后,教师需要以做中学为基础,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内外体验以及课上课下的综合表现。站在宏观的视角,带领学生主动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提升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意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学习的乐趣和奥秘,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实现趣味学习和高效学习。
三、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对策
(一)灵活选择学教方法
为了实现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教师需要从学生教学内容和学科特征着手,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的内容特征以及学科的教学特征,选择恰当可行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更好的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学教方法比较丰富及多样,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有所区别,教师需要坚持循循善诱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准则,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首先,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学习和提升,结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不同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具体的操作技术和关键策略,充分凸显不同教学技术的作用及价值,不再过度关注简单理论知识的说教。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握学习书面材料,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教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基于独立预学的分享式学习”的学教方式,以导学稿设计和使用为根本,抓住这一关键的操作技术,不再直接将导学稿等同于前测单以及练习纸,而是站在学生的视角鼓励学生自主预学。前期的精心设计及合理安排非常关键,教师需要留出整块时间和精力,抓住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实现对症下药。比如在设计“圆的认识”导学稿时,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预学思考题,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想办法画一个圆,鼓励学生自主剪裁,然后反复对折。让学生分析对折之后的痕迹,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自主描述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相关概念,然后反复观察图片中的折痕,利用直尺进行测量。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设计多个预学思考题,让学生利用圆规自主画圆,画出直径为3厘米以及直径为5厘米的圆,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疑惑。通过这种形式来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指导,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囫囵吞枣。
(二)设计思考问题和学习任务
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足,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驱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则需要以驱动式教学为基础,将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以及思考性的问题融入课堂,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鼓励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先学后教的育人理念,有助于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真正的围绕学生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再过多的关注单向知识的灌输和传递。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剖析及精心设计,积极实现学习内容向学习问题和学习任务的顺利过渡及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新天地,综合考量学生的相关点和不足。根据学生急于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思路、方案、策略、目标都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稳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在设计问题以及任务前,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选择有益于学生自主参与以及小组合作的问题和任务,围绕探究性、开放性以及思考性的原则进行调整。为了保持正常的教学节奏,教师需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坚持从学生的视角出手,综合分析学生的学情以及主体价值,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比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认识复数时,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完成,大胆探索。如武汉的夏天温度比0度高40度,那么怎么样表示具体的温度呢?如果东北的冬天的温度比0度低10度,那么实质的温度是多少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海拔”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海拔的正负数,让学生填空。生动直观的呈现数学知识的逻辑规律,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调整育人策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比如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展示杭州在春季时的温度,其中最高温度为正6℃,最低温度为-2℃。那么,这些温度代表什么意思呢?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和领悟零上和零下的具体内涵,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在自主回答问题时主动驱动个人的思维,利用数学语言表达正负数的基本含义。教师则需要主动搜集学生的学习作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理解程度。以此作为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在小组内部自主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各取所长。
(三)掌握导学方法和技术
学为中心、学导融合非常关键,符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为了充分凸显学导式教学的优势,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与导之间的逻辑关系,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和形象。促进课堂讲授向组织学习的顺利过渡,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核心和关键所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有所区别,教师则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状态,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掌握趣味学习的技巧。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不容忽略,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在表述、交流、讲解、阅读以及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不容忽略,教师需要保持正常的教学节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基本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小组内部讨论,学会与他人分享经验,实现深度思考和大胆提问。这种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有助于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自然生成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说出不同想法及意见,真正实现深度学习、自由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方向引导,抓住学导融合的核心。把握住教学引导的恰当时机,整合多元化的指导方法和指导技术,坚持适度性、多样性和科学性,严格按照基本学情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扮演好点拨者和鼓励者的角色。有的小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存在诸多的思维障碍和认知冲突。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其他的学具、教具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以及探索通道。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则需要主动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实现及时反馈,整合利用学生作品这一特殊的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学情。积极反馈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坚持教无定法以及逻辑严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如果学生的观点以及想法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则需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自主梳理、深入辨析,引发学生的争论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扫清学生的认知困惑,捋顺个人的思路,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有很多的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动性偏低。教师可以以方向点拨和技巧指导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工具动态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演示动画,积极实现自主学习和学案导学的有机整合,确保教学相长,稳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
结语
综合上文的简单论述和分析不难发现,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比较复杂,有助于更好的推进课堂转型,充分体现学位中心育人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深入了解课堂转型的优势和光明前景,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将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路上的点拨和技巧上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轻松上阵。
参考文献
[1] 朱德江. 学为中心,学导融合--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的多元实践[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5(6):5.
[2] 林清. 浅谈小学数学"234"学导式教学模式[J]. 福建教学研究, 2014(9):1.
[3] 陈军令, 杨志现. 通过数学主题教学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J]. 成功(教育版), 2007, 000(007):94.
[4] 俞波. 数字多元表征 探寻分数由来的一剂良方——数学绘本《分数是分出来的》课堂实录与思考[J]. 小学教学设计, 2020(20):4.
[5] 冯晓念, 卢雁. 多元智能理论下中小学体育课程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分析[C]//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