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马运伏

华北油田第三中学 062552

摘要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多种融合方式以及实际案例应用。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增强实验可视性、模拟危险实验、拓展实验资源和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价值,同时分析了融合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等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相融合,为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突破实验条件限制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实验由于受到仪器设备不足、药品缺乏或实验危险性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例如,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像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实验,可能会对师生的健康造成危害。而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虚拟实验室软件,可以模拟氯气的制取过程和性质实验,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

 (二)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化学实验中有些微观现象和快速反应过程,学生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清楚。例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中,电子的转移过程是微观的,传统实验只能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宏观现象来间接推断。但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模拟,可以将电子在电极间的转移、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动等微观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再如,一些化学反应速率非常快,如爆炸反应,利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多媒体展示,可以将瞬间的变化放慢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细节。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视频、动画、游戏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制作化学实验相关的趣味动画视频,展示神奇的化学变化,像法老之蛇实验(硫氰化汞受热分解),通过视频展示其壮观的实验现象,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实现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不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线学习平台上有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例如,对于某个化学实验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相关的实验讲解视频或进行虚拟实验操作,直到掌握为止;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习更深入的化学实验知识和相关的科研成果。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融合方式

 (一)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实验室环境的软件平台。它可以提供各种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虚拟模型,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像在真实实验室一样进行药品的取用、仪器的组装、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操作。虚拟实验室还能实时反馈实验结果,若操作不当,会提示错误信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实验习惯。同时,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练习。

 (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整合在一起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课件中可以插入滴定管的实物图片、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动画、实际滴定过程的视频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课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内容,使教学更加直观、高效。而且,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改和更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件内容。

 (三)在线学习平台

 在线学习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各种实验课程、教学视频、实验练习题、拓展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实验视频,了解实验流程,这样在课堂实际实验时学生能更加得心应手。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实验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巩固所学知识。例如,一些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高中化学实验的系列课程,从基础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层次的课程进行学习,平台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分析报告,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四)实时反馈系统

 实时反馈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与计算机相连,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反馈给师生。例如,在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中,可以使用传感器测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到计算机上,以图表等形式实时显示出来。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时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这种系统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教学

 1. 教学背景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高中化学动力学的重要内容,传统实验方法往往只能通过观察一些宏观现象(如气泡产生的快慢、沉淀出现的时间等)来粗略判断反应速率的变化,对于一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2. 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

教学中教师利用实时反馈系统首先在进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使用带有传感器的实验装置,以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为例,通过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氧气生成的速率(通过测量容器内压强变化来间接测量)。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曲线的变化情况。然后在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同样利用传感器测量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微观原理动画,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后续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中对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二)案例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教学

 1. 教学背景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中的内容,涉及到原电池、电解池等知识,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展示金属腐蚀过程中的微观变化,且一些实际的金属腐蚀现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2. 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如铁桥的生锈、金属管道的腐蚀等,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不同条件下金属腐蚀的实验,如在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下铁的腐蚀,以及有或没有防护措施(如镀锌、涂漆等)时金属的腐蚀情况。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子的转移方向、铁原子的氧化过程以及铁锈生成的微观机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新型的金属防护技术,并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3. 教学效果

这种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在后续的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学生提出很多有创意的金属防护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问题

 1. 技术设备不足或故障问题

部分学校可能由于资金有限,无法配备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数量不足、传感器等实验设备老化或损坏等。这会影响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正常应用,导致一些需要借助设备开展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2.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可能无法熟练使用虚拟实验室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效果。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学习动力和培训机会,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3. 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实际操作

在信息技术提供了便捷的虚拟实验和丰富的实验视频资源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这些虚拟环境,而忽视了实际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实际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虚拟实验无法完全替代的。

 (二)解决策略

 1. 加大资金投入与设备维护

学校应积极争取资金,逐步完善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社会捐赠等途径筹集资金。同时,建立设备定期维护和更新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信息技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满足教学需求。

2. 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机会,包括校内培训、校外进修、网络课程学习等。培训内容可以涵盖常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等。此外,建立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平衡虚拟与实际实验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安排虚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比例。对于一些重点实验和基础实验,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际操作机会,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将虚拟实验作为实际实验的补充和拓展,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预习实验内容、模拟危险或复杂实验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虚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两者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六、结论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优势,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多种融合方式的应用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障碍。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虹波.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15):2.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7.15.149.

[2] 王桂莲.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电脑乐园, 2018(2):1.

[3] 范宗山.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23):3.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7.23.136.

[4] 永安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J].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19.DOI:10.32629/jief.v2i7.1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