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中考刍议
摘要
关键词
地理 新中考 命题 课程
正文
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和新课标核心素养,地理新中考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坚持政治导向,体现育人价值。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19年11月)明确要求:考试命题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建立试题政治性审查制度,切实加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试题的政治性审查,重点审查试题选材的价值导向和材料使用的严谨性,杜绝出现国旗国徽图案使用不规范、国家地图版式不完整、不尊重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问题,确保试题正确的政治方向。
地理试题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彰显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尊重自然、人地和谐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全面考察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1】明确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
新中考地理中出现具体知识、技能、方法,涉及教学目标等内容,都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做到不超标;教材中作为材料或案例的内容,不能成为考查内容,如教材中选择的一些区域的知识,不能作为记忆要求;题目材料、情境出现的内容可以是课标没要求的,但是要求学生回答的内容应是课标要求的。如果要求学生回答的内容超出课标要求,则应在材料或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材料或情境原则上要回避教材。
三、 优化情境设计,营造生活氛围。
《2022版地理课标》共45次提到情境,如在“课程理念”部分将“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的具体内容之一,在“课程内容”部分,每一模块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中,都涉及情境创设的提示建议,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突出直观性”、“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等;在“学业质量”部分,所有对学业质量的描述,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可见,《2022版义务教育课称标准》将情境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还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2】。试题情境创设要考虑情境的真实性、地域性、适切性、多样性、契合度等。选取的情境素材要源于地理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具体事物或现象;情境的描述和展开要符合生活常识、地理学科逻辑;情境新颖,但所涉地理事物或现象不要超出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范畴;情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不要超出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境类型多样,如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等,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情境呈现方式多样,能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表格、地图等表达形式加以呈现;情境契合试题立意蕴含的地理思想、价值和主题;情境蕴含问题解决所必需的地理线索。【2】
情境化创设,是对知识、技能包装的过程,可以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重现,也可以是对学生未来世界的预设。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其中,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衡量情境创设优劣的重要指标。其实,近几年新中考、新高考命题,都在尽可能追求实现试题情境化。
四. 强调主干知识,夯实学科基础。
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永远是命题的基本方向”,是考试命题的第一要素,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中的核心主干知识,核心主干知识会重复考查。
初中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其空间概念的建立、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大都要落实到地图上。中考地理命题一定会有大量地图知识的考查,甚至还会和文字材料、数据表格和统计图表等材料相互融合,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在地图上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而不是在地图上记忆地理知识。因此地图的运用更强调读图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记忆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会在地图上迅速找出需要的事实比要求他们记住若干的地名更重要。丰富地理图表,凸显学科特点,借助地图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课堂教学在强化地理思维,注重知识关联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加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围绕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每节课或每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数量,设计好活动之间的递进关系,避免过多或过于零散的活动,努力保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各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区域的地形和气候,对于所在区域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河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和交通条件,大河沿岸往往人口分布稠密,城市较多。所以要善于运用综合思维学习和思考地理问题。
五、 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征。
新中考命题突出时代特征,要关注与地理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主题,要关注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学科试题要体现综合开放,学习“有用”地理。开放性既包括开放性设问(开放题、半开放题),也包括一般性设问中的选择答题。受阅卷等的影响,现在多强调“适度开放”,在设问本身,开放试题的占比上都有所反应。
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1】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2】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的发展状况。题型应支持和引导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以综合性、实践性为特点的地理课程教学的落实。【3】
纵观新课标和新中考,地理课程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1】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19-11-22)[Z]
【2】教育部关于做好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2022-3-25)[Z]
【3】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Z]。
2. 何新建 甘肃省兰州市教科所 《学习新中考,把握新中考》讲座[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