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
正文
引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某高校为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1.1 立德树人的概念和内涵
立德树人是指通过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以及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当前,立德树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知识渊博、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其内涵包括道德品质、知识积累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德为先、注重立德树人,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1.2 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的本质,也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存在方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观念。高校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3 高校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立德,二是树人。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都属于人的本质,都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为最终目标,两者的目的和意义是相通的。立德树人主要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劳动教育则关注学生在品德、人格等方面的塑造。立德树人主要强调学生的品德发展和人格养成,劳动教育则主要强调学生对社会实践、劳动创造、职业发展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2.1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教育文化。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价值导向作用,体现劳动精神;物质载体作用,体现劳动功能;制度规范作用,体现劳动制度;社会影响作用,体现社会功能。高校劳动教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
2.2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第三,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第五,坚持系统优化,注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教育相结合。
2.3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实践案例分析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遵循科学的方法。在高校劳动教育文化构建实践中,首先要坚持劳动教育文化的多样性。在构建劳动教育文化时,要保持其多样性。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理念,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实践方案。其次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调整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最后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
三、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3.1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劳动教育文化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目前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高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文化的程度不够,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还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其次,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缺乏正确的指导,不能与社会发展相符合。最后,大学生个人对劳动教育缺乏认识和了解。
3.2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第一,理论层面。需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理论体系,形成理论上的共识,为劳动教育文化建设提供方向;第二,实践层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体系。通过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工作,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规范和创新,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明确劳动教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建设路径以及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从文化层面去探讨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3.3 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在劳动教育文化研究中,既要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自身历史的创造者。这就告诉我们,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因此,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通过对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研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理论研究;二是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三是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实践研究;四是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评价研究。
四、结论
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造意识。同时,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发挥其引导学生、熏陶学生的作用。
课题信息: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3GJYBB149。作者简介:赵丹婷(1981.8—),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教育;任博菲(1991.8—),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彭敏.高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1.DOI:10.27296/d.cnki.gshcu.2021.000464.
[2]邹海侠.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班级劳动教育实践[J].求知导刊,2024,(27):116-118.DOI:10.14161/j.cnki.qzdk.2024.27.033.
[3]庄季乔.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20):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