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创意表达与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雅轩 朱奕儒 赵梓萌 李浩

南山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5700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其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形式是时代精神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非遗文化元素可以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时代性及创新性,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本文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概述,并对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从造型、色彩、图形等方面对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创意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文化元素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及艺术魅力,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遗文化;视觉传达;创意表达

正文


1.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表达能力,在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创意表达与应用,以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非遗文化元素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中,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并为人们所认可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拥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包含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3.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创意表达

3.1图形符号的创意表达

3.1.1直接运用

直接运用非遗文化元素是指直接利用非遗文化元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加工处理。这种方式所形成的非遗文化元素应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的问题,如果直接利用非遗文化元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容易出现与作品主题不符的情况。这种方式所形成的非遗文化元素应用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深入了解,而且也缺乏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加工。在这种情况下,视觉传达作品的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创意表达时,需要注重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深入了解,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来进行创新。[1]

3.1.2分解重构

分解重构是指在视觉传达作品中,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分解重构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视觉元素。这种方式在运用时能够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元素的应用,也能够促进其与作品主题更好地结合。通过分解重构,能够将非遗文化元素转化为新的视觉元素,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会更加生动、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剪纸艺术中的几何图形得到了重新组合和整合。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注意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深入了解,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进行创新。

3.2色彩符号的创意表达

3.2.1传统色彩搭配

在视觉传达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例如,在色彩搭配中,传统色彩搭配以红、黄、蓝为主,其中红象征着吉祥和喜庆。例如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春节时,红色是主要色调,人们会穿上红色衣服来表达对新年到来的庆祝与喜悦之情。而黄色是喜庆和丰收的象征,人们在农历新年时穿着黄色衣服来表达对新一年到来的喜悦之情。

3.2.2色彩创新应用

色彩是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要结合非遗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应用。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创新应用是将非遗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运用色彩来表达非遗文化元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如:《马王堆汉墓》中“金缕玉衣”图案的创新应用。该图案是根据汉朝时期人们穿着服饰特点而设计的,在颜色上选取了黄、红、绿三种颜色,利用三种颜色代表汉王朝三个不同时期,象征着汉代时期的强盛和汉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色彩运用上,以黄、红为主,搭配绿色作为点缀,颜色搭配和谐统一。

3.3文字符号的创意表达

3.3.1书法艺术的运用

书法艺术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视觉传达作品中,书法艺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运用到设计中。在视觉传达作品中,将书法艺术元素直接运用到设计中,可以使设计作品具有明显的文字符号特征。例如,在设计《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时,设计师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在设计中,将这二十四个字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这种设计方法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也能让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传统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受众。[2]

3.3.2文字图形的融合

在视觉传达作品中,文字图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文字图形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不同的字体和文字形态,展现非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二是将文字进行艺术变形,形成新的艺术形象,赋予其新的意义。例如:山东济南剪纸就将“龙”字进行艺术化处理,把它变成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通过对“龙”字的艺术化处理,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4.非遗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应用

4.1海报设计

海报是视觉传达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视觉信息载体。海报设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传达作品信息,增强作品感染力,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海报设计中,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入增强了海报的艺术价值,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利用非遗文化元素来表达作品主题思想,丰富海报设计内容。比如以剪纸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剪纸所特有的形象特征和构图方式进行设计,展现出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还可以将非遗文化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使海报设计更具多样性。

4.2商标设计

在非遗文化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例如剪纸、刺绣、陶瓷等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将这些元素融合到商标设计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例如,“中国好声音”商标设计,该商标的图形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很多地区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在我国知名的设计师郭培的作品中,“中国好声音”商标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纹样元素“龙”“凤”“牡丹”等元素。这种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艺术气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具有一定的特色。[3]

4.3书籍封面设计

书籍封面设计也是视觉传达作品中的重要一环。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最常用的元素是文字与图形,前者能够增强书籍的可读性,而后者则是提升书籍的设计感。图形与文字均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在图形设计中,应以“形”为基础进行设计。

5. 结语

非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价值,将其融入到视觉传达作品中,不仅可以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时代性及创新性,也能展现出非遗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将非遗文化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作品中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精神内涵,这不仅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非遗文化元素的内涵和价值,更要合理应用非遗文化元素,并结合视觉传达作品的功能需求、受众审美及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应用,才能让非遗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作品更好地融合,发挥其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震.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1):42-44.

[2] 李清杨.唐山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22.DOI:10.27108/d.cnki.ghelu.2022.001077.

[3] 王伟.信阳非遗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服饰,2023,(08):118-1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