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新要求和新变革。其中,“跨学科教学”引人注目。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应对新课标带来的新挑战,并探索跨学科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视野,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一、形成教学思路,明确跨学科教学方向
诗歌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篇幅[1]。学生经过初中语文学习,能够欣赏、诵读、创作诗歌,进而体会诗歌的深意。以九年级的《乡愁》一课为例,本诗篇幅短小,节奏特色鲜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感悟诗歌的意象。教师围绕课文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乡愁情感”主题以及“诗歌有何种节奏特征”、“意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何种情感”等问题,分别指向“感受诗歌节奏特色”、“探究形容词+意象的深意”、“感悟诗人深层次情感”的目标。教师由此提供三项任务,分别是“聆听《乡愁》音乐并诵读作品”、“设计邮票和船票”、“探寻海峡历史”,各项任务与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形成跨学科效应。
二、实施教学任务,助力语文教学跨学科进程
教师实施任务前,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分组、知识准备,为高效开展教学奠定基础[2]。学生组建小组并形成学习共同体后,依次完成三项跨学科学习任务。教师在导入阶段安排乡愁诗《河广》,引导学生从古代来到现代,让学生体会余光中如何表达乡愁。
第一项任务:品悟《乡愁》音乐并诵读时文。教师在课上播放《乡愁》音乐与朗诵作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节奏特色。学生用心品悟作品后,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在诵读之后,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同时体会到诗歌结构整齐而又对称的关系,学生自然联想到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节奏规律。本项任务实现了语文音乐跨学科,学生借助音乐学科知识,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规律以及情感特征,对诗歌的印象也就更深刻。
第二项任务:设计邮票和船票。教师发布设计任务后,让学生思考诗人选择意象的原因,进而联系到作者的人生经历。每组学生设计完毕后,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以及设计的思路。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接下来,根据诗人的经历,阐明“诗人将少小离家的母子别离之情寄托在邮票中”、“将新婚别愁寄托在船票中”、“将阴阳相隔的生死离别之情寄托在坟墓中”、“将别离祖国之愁寄托在海峡中”。学生反复读诗歌深化诗歌感悟,对诗歌中的情感印象更深刻。本项任务实现了语文和美术的跨学科,学生借助美术因素,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诗中的意象,进而形象化理解诗中的感情。学生还能通过意象探寻作者的人生经历。
第三项任务:探寻海峡历史。学生经过第二项任务后,能够体会到《乡愁》一诗中的三种意象同时具备了隔离和沟通的特征,进而理解作者为何使用海峡作为意象。下一步,学生体会“浅浅”、“小小”、“窄窄”、“矮矮”的深意,进而深入思考“海峡为何是浅浅的”。本文安排在九年级,学生已经系统性地学习了地理知识,也知道“海峡都很深,不应该是浅浅的”,并提出“此处改成深深的海峡是否合适”。学生此时联系到地理和历史学科中的海峡知识,认识到“海峡在两岸之中,在特殊的历史与政治背景下,海峡变得不可跨越”。下一步,学生讨论交流“作者选择海峡意象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分离两岸的障碍”。同时,海峡也可以成为沟通两岸的桥梁。诗人通过海峡的“桥梁”属性,期待有一天两岸能够重回一家,祖国真正统一。紧接着,学生抓住“浅浅”、“深深”两个叠词,意识到作者通过“深深”反衬“浅浅”。还有的学生联想到地理学科中的大洋知识,指出“海峡相比于大洋确实是浅浅的,然而正是这浅浅的海峡,导致作者骨肉分离”,由此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之情。在任务的最后,学生从诗人角度切入,在诵读中想象,深入体会诗人此时的心绪。本任务实现了语文、历史、地理的跨学科结合。学生借助台湾海峡的地理、历史内容,体会到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期待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三项任务结束后,教师回顾任务过程并提到课程刚开始播放的乡愁音乐作品,让学生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两首诗都有回环往复的结构和句式,但是《河广》中强调了黄河的阻隔,与《乡愁》中浅浅的海峡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乡愁》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归依。学生体会到两者的渊源,以及其中蕴含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
三、建立评价体系,反馈跨学科教学成效
在设计跨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时,要紧扣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3]。具体到本次任务,则从文化审美、语言和思维三个角度开展评价,而且评价过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文化审美”的评价中,设计了“能够体会诗歌回环往复的节奏特征”、“能够感受到诗人逐步进阶的情感层次”、“邮票船票绘制优美、内涵丰富”、“养成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怀”等指标;在“语言”评价中,设计了“能够包含感情朗诵诗歌、情绪饱满而且具有感染力”、“图文制作效果生动凝练”;“思维”的评价指标有“材料收集整理到位”、“问题回答条理清晰、角度新颖”、“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每项评价标准均有四个等级,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完成,教师最后撰写综合评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的《乡愁》为例,探索了课程教学的跨学科教学策略,对接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展示了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案。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更加凸显“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跨学科教学的要求与内涵,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其他学科因素,不断拓展学科教学边界,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胡家锁. 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策略[J]. 天津教育, 2023, (35): 53-55.
[2]于瑶, 马会. 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确立的原则和路径[J]. 语文天地, 2023, (09): 20-23.
[3]唐爱平.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究与实施策略[J]. 初中生世界, 2023, (32): 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