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志兵

摘要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气技术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电气作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日益凸显,电工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高质量电工的培养愈发依赖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创新教学方法。然而,传统教学弊端逐渐显现,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深入剖析了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意义、现状、策略,以推动电工电子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运用路径

正文


近年来,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中职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其中电子电工在专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然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职电工电子教育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化人才,中职院校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创新教学体系,将理实一体化理念融于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以此促进高效教学。

一、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有着显著的促学、促教作用,其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预先掌握理论知识,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认知特点,展开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从根源上解决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制约问题。通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具有创新化的实验项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

其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的课程理论,还需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在理实一体化理论的辅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电路、调试设备,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从中树立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队伍中。

二、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操作来掌握理论知识和提升专业技巧。然而,当前一些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存在“脱产”现象,教育者导出课程内容的方式都基于课堂讲解和介绍,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边缘化。一方面,电工电子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新设备的支持,需要内部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但一些学校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致使学生实践技能薄弱。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教育者难以深刻意识到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实践操作步骤,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实验结果的反馈,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获得显著发展。

三、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策略

(一)强化理实融合,优化教学结构

理实融合理念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的高效融合,不仅能够达到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丰富。因此,为凸显教学成效,提升教学质量,教育者要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模式,将两者紧密结合,着眼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两大板块。首先,基于课程设计,需重新梳理现有的课程结构,致力于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块,其中课程模块要涵盖理论基础和实操环节,确保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知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获得实践技能。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树立“理论+实践”新型教学观念,善于运用实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赋予学生课堂主导权力,将课堂交给学生,以促进自主合作学习[1]。如:在讲解“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知识点时,可立足课堂展示、任务讨论、成果总结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在课堂展示环节,可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呈现有关二极管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汲取习得。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模拟实验操作,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整合实验数据,共同完成实践操作任务,最后展示实验成果。在成果评价环节,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又要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措施,确保学生真正夯实基础,掌握专业技能。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更换教学设备

一方面,一直以来,人力资源是稳固内部力量,彰显学校实力的核心资源。立足现实角度,推广理实一体化理念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学生提高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应致力于打造“双师型”队伍,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在实践环节,教师不仅能掌握有关电工电子的前沿技术与核心理论,还能熟知相关项目的整体操作流程,从而为中职院校的长效发展提供教育支持[2]。与此同时,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定期更换教学设备是学校重点考虑的因素。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迭,教学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体化教室,搭建智慧型实训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电工电子课堂中的深入根植。

(三)扭转学生观念,激发学习热情

聚焦职业教育改革视野,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充分关注。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不仅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为纠正学生这一观念,教师应推广“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指导为辅”教学理念,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任务后,应立即设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亲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模型,并尝试进行电路调试。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学生的思想认知将实现从“知”到“行”的深刻跨越,逐渐发现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细微差别,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3]。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驱动任务,如: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设计电路控制系统。在探究环节,学生会主动深入文本,不断搜集相关素材,与同伴之间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从而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深化理论内涵。

结束语

总而言之,理论与实践内容是构成电工电子教学框架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积极探索并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传统界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形成知识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同时,教师还应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础理论,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平雅涵.基于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6):234-235.

[2]濮美玲.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06-107.

[3]王莹莹.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18-2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