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周丽娟

江苏省南通市能达初级中学 226000

摘要

随着素质教改工作的持续推进及落实,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及教学增值。所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构建历史高效课堂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旨在为教育者高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重要性;构建路径

正文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效果欠佳问题,且出现此问题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教法单一、课堂无趣、德育不到位等,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价值难以体现,从而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所以,教育者要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为指导,对教法进行创新应用的同时,注重德育工作的融合,才能在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体现价值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深入研究“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路径”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教学指导价值。

 

一、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概述

(一)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工作,这样即可在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辩证学习历史典故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与此同时,在历史课改要求背景下,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价值观培养为立足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阻碍学生发展的因素,意味着历史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融合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2]。在讲到中国近代史那段百年屈辱史,历史教师通过高效讲解近代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不甘受压迫受奴役,坚持斗争,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精神。这样即可在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单一课堂讲授手段的使用,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状态相对死板,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同时,影响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在历史高效课堂建构要求下,历史教师往往要创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进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鉴于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历史知识来源于他人,而在他人叙述历史知识过程中,往往会掺杂一定的观点,从而导致初中生获取历史知识时,可能因他人误导而产生错误观念,甚至影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3]。所以,为落实历史教改要求,大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面向学生讲解事件中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才能在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4]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法应用单一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因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往往局限于知识满堂讲解方法的应用,导致历史课堂整体呈现出死板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历史课堂教学增值。基于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一味地按照教学要求来灌输历史知识,未能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因素,导致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且可能让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不良体验,如“吃不下”,最终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与能力的发展[5]。除此之外,部分历史教师在授课中,未能注重德育与历史教学的相结合,导致历史课堂缺乏吸引力,又无法为学生的成长添加“营养”,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所以,教法应用单一化是制约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历史教师要注重教法的创新与丰富,然后基于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历史教学更加有效,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

(二)学生主体地位难体现

众所周知,在新一轮教改工作要求下,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师生的地位关系未能发生变化,只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些学生活动,而学生的活动行为仍然受制于教师,导致学生只是顺从地按照教师意愿进行机械式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还可能影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7]。此外,学生在机械学习状态中,因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难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此问题,历史教师要在思想上做出改变,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条件下,更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全面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分析

(一)创新和丰富教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要建构高效课堂,并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目标,重点是注重教法的创新与丰富,才能打造一个生动、趣味性课堂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来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确保学生高效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从历史知识中汲取营养,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基础[8]。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初中学生虽然能够便捷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但大量的虚假资源融入网络,容易对初中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筛选信息资源时,应注重资料的合理筛选,并利用信息技术以多样化方式进行展示,如影视、图片等,这样才能在教法创新应用的前提下,营造生动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这样自然有利于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同时,通过感知来促进学生抒发情感,加深对道德素质的理解,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以《戊戌变法》教学为例,在授课期间,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讲解戊戌变法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阶层各派别的人物,让学生结合角色的时代背景谈谈对戊戌变法内容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参与建构历史高效课堂,同时为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赋能。学生既可以深刻理解有关历史知识,又能够获得最真实地体验,意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各方利益的牵扯改革的艰难。注定资产阶级改革不适合当时的中国。潜移默化地理解历史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目标,而且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历史教改条件下,历史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认识到位的情况下,时刻围绕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建构历史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操作中,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可以通过问卷、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进而才能确保学生在友好环境中快乐学习,同时真正做到高效学习,为历史高效课堂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助力德育工作增值,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历史知识点教学时,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达成德育工作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且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不懂内容的标记,这样即可为学生课堂上的针对性学习提供参考,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地指导,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为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是高效的,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可行性的预习方案,在方案中增加培养学生能力与德育工作的环节,通过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看法及反思,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能够在实现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基础上,正确看待第二次中国革命带给世界的变化,由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即可在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有效提升历史学科德育工作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挖掘德育素材,提高教学亲和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构建历史高效课堂,除了创新应用教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德育素材的挖掘,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活动的同时,根据历史人物事迹、行为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即可在深度理解历史知识,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助力初中学生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素质,从而真正意义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时内容教学时,基于传统手段的教学实践活动,历史教师往往是按照呆板的教学设计,固定地向学生讲授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然后要求学生以机械化方式记忆相关知识点。简单来说,历史教师在新知讲解时,习惯于固定步骤,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不仅影响历史高效课堂构建,还可能影响历史教学作用的体现,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更是难上加难。针对此情况,历史教师可先详细讲述林则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挖掘德育素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同时,教师还要围绕鸦片战争进行史料补充,确保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林则徐的禁烟行动来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的爱国思想,这样即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建构历史高效课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历史教师要革新教育思想,在正确认识历史教学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德育素材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学的亲和力、趣味性和生动性,进而才能在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为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王莉.立德树人——基于学科德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J].读写算,2024,(18):158-160.

[2]次日九玛.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初中历史德育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0):127-129.

[3]董仲景.以德育人以史为鉴——浅谈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4,(13):42-44.

[4]李鸿玮.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4,(06):65-68.

[5]刘玉芳.德润心灵,德史兼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2):50-51.

[6]曹林林.以史育德,用史明志——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智力,2024,(04):124-127.

[7]田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36):40-42+47.

[8]罗洪琪.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2,(47):153-1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