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共驻共建模式下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谷校区与云阁社区共驻共建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聪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323000

摘要

区校共建是区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搬迁至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开启白云和绿谷双校区时代。搬迁到新校区以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全力借助区域优势,主动走进社区,融入开发区,与辖内云阁社区互联互动,积极开展共驻共建,不断优化区校育人环境,推动区社文明建设,进而对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展开具体实践和积极探索。本文既总结了开展区校共驻共建以来,在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的的具体实践和有效举措,也对如何更好发挥区校共建平台优势,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为今后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和实现志愿服务育人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

区校合作;学生志愿;社区服务

正文

正文

一、区校共建概述及志愿工作发展模式的意义和优势

(一)区校共建理念概述

区校合作共建是学校与社会协同蓬勃发展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在街区和大学的联合规划下,形成了上层协作的基础。区校在各自党委领导下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形成区校合作共建关系,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社区派遣专业的合作共建专业队伍,在团委的引导下,与社团、老师、志愿者等开展了互动,并联合举办区校联合共建活动。由专业团队动员的邻居和学生参加了团委组建下的活动,双方分享了协作成果。这种合作共建的创新模式,完全符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倡的联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区校共建的模式本身就包含了两种社会主体:社区和高校。两个单位在上级领导下,签订了互利协作条约,双方加强交流联系,并进行具体的协作共建活动。在合作实施过程中,两单位公平对待,不分先后,共同促进发展,使区校共建配置了合作模式。

(二)区校共建志愿工作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和优势

区校共建志愿者工作是指学校志愿者组织与相关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项目。社区是志愿服务项目的承办方,提出考核要求和指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区校共建的优良传统。以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方向,以企业实际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学校与产业协同育人、协同管理、协同创新的三合一模式。以区校共建促进学校志愿工作的发展,可以体现以下优势: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在实践教育工作中的社会参与,将学校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二是提高服务与地方经济和民生的融合度,利用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三是提高社会化资源利用率,促进职业学校志愿者社会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校共驻共建模式下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优点与不足

区校共建的模式本身就包含了两种主体:社区和学校。两个单位在上级领导下,签订了互利协作的条约,加强交流联络,并进行了具体的协作共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两个单位将公平相待,不分先后,以促进学校社区联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区校共建这种在双重化下的学校志愿服务联合方式。但这个模式本身既有优势,又有弊端。

(一)区校共驻共建模式下学生志愿服务的优势

1、满足专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

学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为课堂和社会实践。但单纯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其次,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很多社会现实问题都和职业教育有关。学校长期以来,过于关注专业,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学校和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也比较薄弱。高职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基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拓宽实践渠道,让学生有奉献精神,提高了互助意识。

2.满足社区履行服务职能的需要

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日常事务多而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志愿者队伍人员更是严重不足,对于开展志愿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强有力地扩大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提升了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专业性的发挥,用所学促服务,利用在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是社区居民受益;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有效地促进了居民间的接触交流,学生能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起到居民沟通桥梁的作用,使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有近距离的接触;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大幅地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关爱孤寡老人、关心幼小儿童、帮助残疾群体,一对一配对救助,救助服务面面俱到。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促使社区更好地履行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受群众好评。

3.满足净化社会环境的需要

高职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积极响应校地合作育人的重要举措。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知识志愿服务,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提供心理疏导、爱心援助、家庭卫生清洁等。为特殊群体,如失去孩子的老人和残疾人,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高职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不仅弘扬了奉献、关爱、互助、进取的志愿服务精神,优化社会和谐氛围,影响和鼓励他人,还塑造出自身的积极人格。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营造清洁、正直、幸福、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区校共驻共建模式下学生志愿服务不足。

1、学生志愿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念

目前,大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只愿在学校范围内参加志愿活动,参加志愿活动也只是为了可以得分或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薄弱。其次,他们对社区服务本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学生个体的思维只停留在送爱和清洁,与群众一起活动的表面层面。其实,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可包括维护公共安全、科学外展服务、医疗健康促进、文化艺术推广、敬老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社区、环保服务等。服务缺乏科学统筹和目的性无法真正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自然发生的活动也无法得到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可。

2.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奖励机制不完善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复杂多样。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们参与激励的动机的分析。如果不采取具体的激励措施,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得不到满足,对服务的热情将大大降低,继续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经调查发现,在社区服务方面,高校很少单独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在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要加大对学生需求差异的重视,实行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措施,不强迫学生做好事不留名。

在区校合作管理模式下,社会将作为教育公平的双重主体之一,学校具有领导活动的权利,更主动地参与活动。云阁社区是一个企业型社区。在原有的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下,企业居民往往是众多学生义工团体的主要服务目标对象。但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型社会内的居民才是服务接受者而不是管理者,企业社区也很少主动进行合作活动。而在区校共建合作模式下,云阁社区成为平等主体,拥有活动领导权,并开始积极参与业主等活动,力图进一步优化了每次合作的活动内涵。在双单位共建模式下,学校和专业社团都是学生活动的主导者,更富有了自主性,并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

三、区校共同合作的模式和内容——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谷校区与云阁社区共驻共建为例

(一)打造企业型特色社区

云阁社区是一个企业型社区。目前有491家公司。云阁社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对接企业、融入行业、促进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志愿服务的开展和育人的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谷校区将充分发挥机电专业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优势,积极组织学院教师走近邻里居民,与社会共建特色街区。通过进行全素质文化教育、以科技应用导向,协助社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打造特色鲜明的企业型社区。同时,学校根据区校需要,积极开展赛联共建,以具体、有效、互动的方式,形成赛联共建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实现目标。

(二)为学生志愿服务奠定基础。

学校选派、组织志愿者队伍,制定志愿者活动形式。学生志愿者具有素质高、专业性强、干劲十足的特点。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尝试志愿服务,激发志愿学生的优势,在完成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通过挑选优秀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团体,与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公益性单位形成长期的合作服务关系,为学校学生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服务于社区,并提供给各公益性单位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区域内进行志愿服务项目,使学校学生在社区实践中自我教育,发展人才,做出贡献。

(三)聘请客座教授、培训教授、兼职社会辅导员。

学校将根据区校建设需求,推荐具备较高教育理论水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学者作为校内访问教师,组织研究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给学生授课或专业讨论,并引导教师社会实践;学校还邀请社区带头人兼任社会辅导员,深入学校课堂,负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学员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加深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确保他们的眼界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有用策略

(一)拓宽志愿服务路径,提升学生专业服务能力

学校要与社区有效沟通,提供更专业、更具可比性的服务信息。学校应当通过向社区提供的信息,分析学校志愿服务能力范围,在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确定专业服务项目的方式、目标与结果,实施专项活动,使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目标明确。多样化,从而提高其有效性,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和感受社区服务精神的目的。为增强学校的志愿服务力量,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有很多项目是无法纳入教学过程的。如果要满足社区的需求,就不能盲目地寄希望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应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以社团为基础,开展志愿者服务培训等活动,社团为学生提供服务渠道,全面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

(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

激励措施才能使志愿者创造的工作价值得到体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以不同的志愿服务形式帮助他人,从而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适当的激励,客观上体现了对志愿者创造的工作价值的尊重,让志愿者获得认同感,以更好的心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志愿服务管理理念,不能将其作为某次单独的活动,而是将其纳入人才管理体系,以及学生选修课、党性、考核、奖励和士气等方面。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在校表现等一道,将学生的志愿服务表现记入他们个人档案,也可以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志愿活动的开展。只有完善管理、激励和志愿者评价机制,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动性,为志愿活动提供质量保证。

(三)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支持体系

为保证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有效性和质量,应建立专门的服务支持机制。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施需要社会各阶层职业院校的全力支持。高校应当设立专门机构,组织开展志愿活动。此外,大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参与他们的财务事务。与志愿活动有关的食物、电话、交通等费用,不得自行支付。如果他们自己付钱,如果事情继续这样下去,就会对学生的经济造成压力,并且会减少他们对志愿者活动的参与。这样,职业院校就必须积极参与政府采购,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志愿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保障学生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志愿活动。

结语

区校合作是当前中国地方高校在区域人才培养与社区工作的必然趋势,也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典范。这种协作,应该是高校与社会合作的长期重要任务之一。这些模式,对推动区域内职业学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快更好的发展将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所以,各省市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充分的关注,精心组织,采取得有力举措,在各地开展的试点工作中使区校合作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长期合作的区校共驻共建项目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芬. 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地对接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广州地区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32):2.

[2] 肖芬. 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地对接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广州地区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 000(031):133-134.

[3] 程晨林.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发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24):2.

[4] 朱德俊. 开发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政府统筹集群建设[J]. 成人教育, 2012(9):3.

[5] 姚丽霞. 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社区学校共建"活动[J]. 福建陶研, 2006(3):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区校共驻共建模式下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谷校区与云阁社区共驻共建为例 ”项目

(项目编号:LZSC202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