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白丽娟

天水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摘要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有效的“问题提出”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必要互动形式,课堂上的“问题提出”模式不仅能激发课堂学习氛围,且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为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切实结合小学生自身个人数学学习情境,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提出”教学方式,进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增强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质量展开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提出”有效提问;方法

正文


引言:“问题提出”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改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问题提出”方式及有效性得到了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受到传统教育教法影响,“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学生不配合教师的“问题提出”式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课堂提问过于形式化等,均为教师实现提问有效性目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问题提出”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认知的一种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的合理性,以此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这对于教师教学提问、开展课堂互动有积极作用。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学生受到年龄限制,记忆能力不是很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联想。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有利于确保学生不会忘记教师在课上所讲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提问,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够得到显著地提升,实现教学双赢的教学目的。教师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通过“问题提出”形式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有利于实现提问方式的最优化,创新“问题提出”形式,教师通过变化问题的多种问法,学生能够总结隐藏在知识中的规律。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现状

(一)“问题提出”未充分关注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缺乏足够的关注,致使其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若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只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兴趣没有得到开发,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彻底丧失之后,就更难以培养他的数学自主性,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会给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问题提出”缺乏良好互动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往往期望学生朝着自己想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朝着另一个方向,教师可能会中途打断,让学生背离原有思考方向,转向他期望的方向,这种教师掌握主动性的提问方式尽管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却对学生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式充满质疑,并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加入自己的见解,从而无法使学生形成自己思维,长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会使学生创造力不断减弱,变得异常迟钝呆板,缺乏创新思维。

(三)“问题提出”盲目性强

“问题提出”盲目性太强,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行为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今,一些教师常常会进行盲目性地提问,其中“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提问非常多。结合教学经验分析,针对课堂上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比例研究中,发现无效提问的比例占总提问数量的比超出一半,甚至会更多,这说明教师的提问存在非常强的盲目性。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提问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其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但当前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的问题存在欠思考或过于玄奥的情况,这会让提问的价值大打折扣,尤其是低效提问、不当提问和错误提问的存在,会让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下降,这会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原则

(一)明确“问题提出”目标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对此次提问能让学生获得哪些收获以及今后注意哪些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在明确提问目标的情况下,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使其达到自己预料的理解程度。

(二)掌握“问题提出”尺度

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掌握水平,对“问题提出”难度和深度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在一个合理的维度下,在不松也不紧的状态下,用心思考题目,使其能在适应其水平层次的问题上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掌握,为更具难度的问题的解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把握“问题提出”时机

教师根据自身讲课节奏合理把握“问题提出”时机,当教师讲课节奏较快时,要在学生需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的时间点下,合理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提问频次,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当教师讲课节奏较慢时,应减少课堂提问的频次,并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水准,试着通过少量的课堂提问将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几次的提问环节下较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路径

(一)从科学性提问中实现全面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提问实践中,发现有部分教师的提问常常是处于流于表面的现象,“问题提出”不够深入,难以得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提问方式并不够科学,不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科学性和具体性的提问,导致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积极性不足。针对此,教师就必须要把握提问的科学性,在不断地科学提问中实现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提高。首先,在提问实践中,教师要提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不能够让学生仅仅是通过看一眼教材内容就能够找出答案,而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题多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此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提问,让提问的问题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掌握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提问的效率,还能够真正地发挥提问的启发性,从而实现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成长[1]

(二)课上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师在“问题提出”时一定要注意提问关键性,把握“问题提出”时机,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课堂是一直在变化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根据课堂的变化提问,尽可能地将提出的问题考虑详细之后,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2]。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讲完故事教师可以抓住机会提问学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你还了解哪些质量单位?”通过课堂讲解故事的方式,抓住机会提问学生,能够考查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是否认真,也能够让学生根据比较喜欢的方式学习知识。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生活放大镜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区别,然后提问学生哪些用“克”作为单位,哪些用“千克”作为单位。这样一来,在教师问题引领下,即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理想的学习成效。

(三)灵活制定问题,深入学习

“问题提出”教学模式由来已久,传统教学模式中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提问,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通过提问去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提问的语言也相对强硬死板。因此,小学生都会非常惧怕课堂提问,从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不能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灵活地制定问题,多与现实生活做关联,并使用灵活生动的语言进行提问,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更加深层的内容,最终起到强化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钟表”的相关内容之前,需要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如此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在校与在家时,我们的作息都有所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自己在校和在家时的每一个时间段都在做什么吗?”然后让学生站起来发言,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拨动手中的模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时间在钟表上的表现方式,从而更好理解本课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图片向学生提问,即“图中的同学正在上床准备睡觉,那么现在可能是几点呢?”此时,学生便会回答:“可能是晚上九点,也可能是中午十二点半。”,然后教师再拨动指针,让学生认识晚上九点与中午十二点两个时间点的表示方法[3]

(四)掌握问题难易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数学“问题提出”难易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提出”过于困难,那么学生思考探究就更有难度,这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思考问题的动力不高。“问题提出”过于简单,那么提问对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则起不到有效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也令人担忧。而难易适中的数学问题,能弥补这些问题的缺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情,设计难易程度合理的问题,或是设计分层问题,以符合学生对数学学习探究的要求,从而让学生有兴趣与动力进行学习。举例来说,教师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游戏中的可能性。秉承“掌握问题难易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前将装有红色与黄色两种颜色小球的箱子带到课堂,在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从这里面摸球,摸到哪个颜色的小球的可能性大?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前尝试摸取。此问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能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开展高效学习[4]

(五)及时追问,充分认识数学知识

就有效“问题提出”而言,其功能表现在激发小学生进行深层问题剖析,同时促进小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与探究,从而使能扩展数学问题,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善于运用有效提问方法,通过问题的发问,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而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学需要把握好提问最佳时机,让学生能够跟随最合适的问题进行学习针对学习时的重点难点,教师则需适时地追问,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内容,明晰问题提出内涵与实质,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比如,在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提问,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期中考试数据设置问题 “如果我们的班级在一次期中考试中的平均分数是8,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期中成绩都是8分”当教师问出这个问题时,大多学生都会表示“不是”,教师继续提问“8”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上问题虽然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却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平均数概念意义,让逐渐提高自身数学能力[5]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掌握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与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探索“问题提出”意义与策略,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激发。此外,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不断跟进学生学习的情况与进度。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也能做到常学常新,不会随着学习新知识而忘记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教师要时刻注意“问题提出”方式与方法,持续挖掘学生学习数学潜力。

参考文献:

[1]梅易,杨思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22(02):40-44.

[2]高琳琳.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模式下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研究——以人教版三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232-234+240.

[3]刘兴玲.摭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现状及改善策略[J].学周刊,2022(01):64-65.

[4]赵法永.聚焦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2021(46):151.

[5]马建兵.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1(3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