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林珠

吴江高级中学 (215200)

摘要

当今,青少年生命意识、心理健康引起广泛聚焦。相当一部分孩子生命意识薄弱,对生命缺乏共情与尊重。实施生命教育法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觉,培养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是生命教育的精髓所在。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从历史的各个方面,发掘其所蕴含的丰厚的精神财富,并运用各种方法将其转化为一种生活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教学之中,让其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化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对策;生命教育

正文


引言:在新的课程观念下,历史教学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建立起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情感态度”与“历史课堂”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情感的参与

一、了解艰辛 感知生命珍贵

人类的诞生与生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不测。如,在《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中,老师们可以从上古时期的人们,在没有食物、没有医疗、没有生命保障的恶劣环境下,不断进化、繁衍、延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进化的艰辛,感受生命的坚韧和宝贵,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在奴隶制的时代,奴隶制是非常残忍的,奴隶制的残忍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比如“人牲”、“人殉”、纣王的刑罚、鞭打、罗马的格斗。同时教师坚直观性教学原则,课堂上与学生详解解读传说等历史概念,以史前社会传说中蕴含的真伪信息为主线,精选文字资料、图片等素材,设计学习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有关人物的传说的真实性。通过辨别传说时代的相关史实的真伪,对史前社会这一段历史中考古发掘的重要性给予直观展示,促进学生结合情景实现知识自我重构迁移。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注重学生间相互启发学习,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如果5000年前就有微信,那黄帝的朋友圈会是怎样的,激发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和学习氛围,并重视具体内容和形式细节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二、走近历史事件 珍爱生命

重大的历史活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人类是人类活动的主体和核心,人类的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活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正是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社会变革、变进步,从而使人生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得以体现。例如,教师教学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电影《十月围城》中孙中山的一句台词,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以文明之痛苦是一定要经历的吗?”“经历了文明的痛苦,必然会获得文明的幸福吗?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作为导入,既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又点明主旨、拔高立意。随后,利用地图、油画、回忆录等多种史料,在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中,描绘一位伟人一群志士再到一股洪流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们说明在实践与思想的激荡中,革命力量已经势不可挡。在史料的分析与概括中,教师营造情境、层层设问,不断推进思维深度、构建逻辑链条,带领学生走进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并且环环扣问、步步推进,引导学生在近代社会变革的视野下认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艰难性与妥协性、进步性与局限性,培育核心素养,辛亥革命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真正的世界历史也由此开始,发起辛亥革命的人士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同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和推行的法令和措施具有捍卫资产阶级人权的意义,使中国人的生命状况有了改善,中国人的生命多了一些生存的意义。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深的痛苦,特别是在战争中所带来的灾难和苦难,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曾遭遇过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大部分的国家和民众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伤亡人数难以计数,几百万人因此丧生。这场大战带来的痛苦是惨重的,而侵略者所带来的杀戮和抢劫,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教师以真实的事件为教学材料,使同学了解到生活的软弱和微不足道,从而对生活产生一种更多的敬意。如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教学片段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刺激学生,使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性和残酷性,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灭绝人性,带领学生缅怀英雄人物,牢记国家曾遭受过的苦难,不忘使命,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好好学习。教师号召同学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认清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倡导大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灵动思维 生命成长

由于受应试主义思想的熏陶,历史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形式,使学生在历史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无法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刻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历史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来创设历史情境,课堂学习任务明确,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带领学生逐一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历史的根源和特点,师教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教师设计的出发点是“微课”以及“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中的使用,教师制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世界各国”三个微课,通过网络传递的方式供学生课前学习,同时布置绘制思维导图和提出思考问题的课前作业。授课环节,教师依托多媒体展示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这些富有想象和生动的思维导图,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黑板上现场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结合绘制的思维导图思考并解读作者的设计意图,师生共同研究深入领会,整个过程凸显了教学的真实性;随后,在习题反馈中建构知识体系,并抛出三个探究性问题延伸学生的思维,教师帮助学生站在全球史观的视角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整堂课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课程设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微课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间相互点评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现了生命的灵动,学生思维的活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是一项培育人才的事业。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挖历史中的育人内容,从这些内容中来提取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知识,借鉴这些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导。例如,教师教学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师将线索明确为盛世王权——盛世王土——盛世之鉴,带领学生了解康雍乾时期皇权的强化、疆域版图的奠定,通过丰富的图文材料探究盛世背后面临的现实危机,聚焦、与三字,先重点讲述清朝疆域版图的奠定与治理,后在的辨析中呈现出了本节课的亮点:在传统农业社会的潜力被挖掘完的情况下,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农耕生产方式何去何从?教师通过联系西方近代历史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盛世之下并存,要用以往之过当代之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必须把它分成两半,并意识到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在教育中,老师也应该懂得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对每个人都给予足够的尊敬,让他们真正地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指明方向。

四、生命主题教育活动

 为丰富青年学生的生活,振奋爱国精神,进一步提升学子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抗美援朝红色电影《狙击手》,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红色信念。电影《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军精英狙击小队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观影过程中同学们屏息凝视,被刘文武英雄带领的冷枪五班营救侦察兵亮亮的故事深深感动,最壮烈的集结、最残酷的战斗以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忠诚与捍卫深深撼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观影结束后,级部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分享观影感悟,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永载史册,先烈的精神我们要世代铭记与传承。此次观影,是学生向革命先烈的庄严致敬,更是一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洗礼。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一定会进一步牢记战争历史,致敬人民英雄,提升爱国热忱,提高对生命的敬重,爱惜生命,凝聚初心力量,用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在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再如,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学生发布活动任务。同学们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查找七七事变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充分了解卢沟桥事变这段抗战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缅怀先烈。

历史进步 品味生命

人们生活的努力和奉献,是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兴旺的动力。在历史的每个进程中,凝聚了无数的人努力,先辈们冒着黑夜的危险,用自己的血来唤起人们的觉醒,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无尽的光辉,让人生的魅力无边无际。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相似的材料,比如教师教学《两次鸦片战争》,教师两种文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视角来看待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分别以文明的相遇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觉醒三个篇章展示了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的艰难时刻。通过补充相关的地图、视频、图片等史料,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渗透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意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上井井有条,以若干图表进行任务驱动,指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培养提取信息、分析历史等学科能力,落实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学情精心选择,分别用多样的图片和翔实的史实资料,创设历史情境,真正体现了本次活动情境教学史料教学相结合的主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历史,明辨史实真相;走出历史,担起民族复兴大任。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提出问题:中国好茶是如何传播到欧洲的?接着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内容分析归纳商品贸易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再如,教师教学《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教师以一张错体邮票导入,以思想——革命——建设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最后立足今天,引导学生就本课内容畅谈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侧重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同时,以高考为导向,设计小论文题:《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让学生以史实论证观点,达到学以致用。老师深入浅出,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史料教学的严谨性,时刻提醒学生注重史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结语:面对新课改,新高考,教师要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路,不断尝试建构新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化繁为简,通过宏观建构实现整体认知,通过微观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纵观使课堂回归主题,实现情感升华,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知识宽度、思维深度和思想高度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教师去浮去躁,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专业发展也会有新的天地和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纪锋.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罗马亚.高中历史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