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结构性提升的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理论模型;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引言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基层的重要组织,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思想引领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复杂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既是贯彻党的理论的现实需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1]。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还在于其对整个学生群体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党支部不仅承担着政治引领的责任,还要在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党支部工作普遍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组织活力不足、思想传播效果有限等问题,导致学生党支部在思想引领方面的实效性尚有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党支部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结构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党支部在思想引领中的现状与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为高校党支部提升思想引领力提供科学的路径与策略支持。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实践指导,还能为党组织更有效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提升思想引领力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提升,以确保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作用。
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内容多围绕党的政策方针和意识形态教育展开,通过定期的理论学习、党课、主题活动等方式,党支部力求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这些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使得党支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性,从而为思想引领力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高校内,党支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理论学习和志愿服务,起到了良好的政治引导作用。学生党支部通过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党建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先进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非党员学生[2]。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提升需要依托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明确思想引领力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并为党支部提升思想引领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1)理论基础模块
思想引领力的核心在于党支部是否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论依据。因此,在模型中,理论基础模块位于思想引领力模型的中心位置,起到支撑整个体系的作用。
(2)教育形式模块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性是提升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保障。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思想需求。因此,在思想引领力模型中,教育形式模块是关键环节之一,旨在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思想引领的实际效果。
(3)组织动员能力模块
思想引领力的发挥离不开党支部的组织动员能力。党支部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党内活动、思想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因此,组织动员能力模块在思想引领力模型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提升的难点与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上,普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学习与政策宣讲,缺乏结合当代社会热点、学生兴趣以及专业领域的多样化内容。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形式,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期望和需求,导致许多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时,往往表现出被动和应付的态度,缺乏真正的兴趣与积极参与。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材料的更新频率低,内容形式老套,缺乏与新兴技术、前沿社会问题的有效结合。传统的讲座、报告、理论灌输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深度。即使一些内容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由于呈现方式过于教条和枯燥,学生往往难以从中获得深刻的认知与启发,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冲击,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党支部如果仍然依赖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不仅削弱了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还使得其教育内容难以在学生中产生深刻的思想引领作用[3]。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提升的重要障碍,亟须在内容设计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应对新时代学生思想多样化、个性化的挑战。
(二)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深度不足,缺乏政治敏锐性
尽管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理论学习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安排,但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深度仍然不足。许多学生党员虽然在入党初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逐渐减退,理论学习逐渐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着学习浅尝辄止、对党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入的现象,这导致他们难以从理论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发和政治觉悟的提升。这种理论学习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党员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挑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判断能力。这种政治敏锐性不足使得他们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也削弱了党支部在校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与广度。部分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将其视为一种任务或形式上的要求,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深入研究的兴趣。党支部在组织理论学习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难以持续提升。理论学习的浅层次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被削弱,他们无法在同学中树立思想先锋的形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自然也随之下降。
(三)党支部活动组织形式僵化,动员能力有限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活动时,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活动大多集中于传统的学习座谈、党课和政治理论讲座,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党支部的动员能力。许多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时表现出被动和应付的态度,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党支部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往往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点的考虑,导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党员的热情。一些党支部的活动组织过于程序化和固定化,活动策划缺乏新意,学生党员参与度不高。这种情况下,党支部难以有效动员学生群体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引领力的发挥自然受到限制。动员能力的有限性还体现在党支部与非党员学生的互动上。许多党支部的活动仅限于党员内部,缺乏对普通学生的广泛影响力。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党支部未能有效号召和带动广大非党员学生参与党支部组织的思想政治活动,造成了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不足。动员能力的薄弱不仅限制了党支部的工作效果,也削弱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4]。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的策略
(一)夯实高校党支部理论基础
实党支部理论基础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确保思想引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一模块不仅承载着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更是指引党员和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党员和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首先,加强党员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开展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党支部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最后,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引导党员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提升思想引领力的关键所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要注重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参与中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形式,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同时,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从而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需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求[5]。同时,要加强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三)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动员能力
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动员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引领作用。为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党支部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同时,党支部还要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使他们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党支部还应积极创新组织动员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激发党员的热情和参与度。例如,可以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同时加深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理解。通过这些举措,党支部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多样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的必要举措。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深化理论学习、创新活动形式,党支部可以更好地发挥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的作用。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党支部应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手段扩大思想传播的影响力,同时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为培养具备坚定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这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高敏,徐向春.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4,26(04):378-383.
[2]郭航.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及运行机制建设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9):172-175.
[3]张楚翘,黄戈林.高校学生党支部高质量建设路径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4,(04):21-24.
[4]王雷华,徐艳华,门雪洁.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导师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09):1-4.
[5]张晓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1):49-51.
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一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GXDJ-YB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