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的关联性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扎加

西藏那曲市申扎县中学 西藏 那曲8531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不同背景、性别和年龄的初中生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具体表现为:道德观念较高的学生在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律行为的实施方面表现更为积极;反之,道德观念较低的学生则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和违法行为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建议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生,道德观念,法治素养,教育,关联性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不仅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决定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分离,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无法将道德理念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之间的关联性,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不仅对教育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初中生道德观念现状及问题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道德观念的培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初中生的道德观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和热心公益。然而,另一些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则表现出判断模糊、行为失范的问题。例如,在学术诚信、同学关系和公共财产保护等方面,一些学生存在抄袭作业、欺凌同学和破坏公物的行为。

造成初中生道德观念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在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庭由于过度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在面对道德选择时缺乏明确的指导。此外,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也影响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尽管部分学校开展了道德教育课程,但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行为。

社会环境对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各类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空间。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和虚假广告,通过网络和媒体广泛传播,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初中生由于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此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出现偏差。

 二、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的内在关联性

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的内在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互动与相互促进作用上。道德观念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正义等方面的基本判断和信念,而法治素养则是个人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遵从程度。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道德观念的提升有助于法治素养的增强。道德观念较高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这使他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具体表现为,这类学生不仅对法律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例如,在校园生活中,这些学生更倾向于遵守校规校纪,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他们也能在面临冲突和争议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非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反之,法治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法治教育不仅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素养后,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通过法律的视角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法治教育,学生逐渐认识到法律不仅是规范行为的外在强制力,更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基石。这种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在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系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中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同时强化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

 三、提升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的策略

提升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家庭教育是初中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家长应以身作则,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行为示范,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讨论道德困境中的选择和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例如,家长可以借助家庭聚会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向孩子传递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设专题课程,组织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例如,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约束力,从而内化法律意识。

社会环境的改善也是提升初中生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的重要环节。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净化社会风气,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传媒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社区和志愿者组织也可以通过开展法治宣传、道德讲座等活动,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家庭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教育和社会的正面引导,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语

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协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初中生在道德和法治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明.初中生道德观念培养研究[J].教育研究, 2020, 45(4): 67-72.

[2] 李华.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9, 36(2): 45-50.

[3] 陈杰.家庭教育对初中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研究[J].家庭教育研究, 2021, 27(3): 33-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