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侯贻洪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二中学 邮编:562100

摘要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在实施互动教学中存在参与度不均衡、互动形式单一、效果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课堂效率受限,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运用能力未能充分发展。新课标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互动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模式以合作探究、师生共建、信息技术辅助为核心,注重课堂参与的均衡性、互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与研究,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多层次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和在线平台优化课堂互动,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力求推动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新课标;互动模式构建;信息技术辅助

正文


初中语文课程在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流,互动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这不仅使课堂氛围沉闷,还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理解与表达、思维发展与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构建更为多样且高效的课堂互动模式,实现师生共建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需要探索的关键课题。

一、传统课堂互动模式的弊端与新型模式建构的必要性

(一)传统互动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互动模式存在诸多局限,主要表现为参与不均衡、形式单一和效果评价缺失。课堂互动常集中于部分活跃的学生,性格内向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融入,导致互动仅覆盖部分学生,缺乏全面性。此外,传统互动模式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简单方式进行,缺乏深度探讨和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互动仅停留在词句解释层面,而未能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学生的思维发展便会受到限制。与此同时,传统课堂互动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参与状态和学习成效,导致教学调整缺乏依据。这些弊端使得课堂互动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构建新型互动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新型课堂互动模式是应对传统教学弊端、实现新课标目标的关键。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此外,新型互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通过深层次的参与,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认同感。丰富的互动形式如小组探究、情境模拟与线上平台辅助,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实时反馈和多样评价。这些因素决定了新型互动模式的构建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新型课堂互动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型互动模式的内涵

新型课堂互动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课堂为学生间和师生间多向互动的平台。它强调合作探究、问题驱动和即时反馈,注重学生在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新型互动模式的特征

新型互动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多向交流、合作探究和实时反馈,呈现出多层次问题驱动、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辅助相结合的特征。首先,教师通过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思考。例如,在分析《岳阳楼记》时,从理解词句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忧乐精神”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小组合作探究是新型互动的核心形式,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展示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分享见解,还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和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这一模式的重要特征,教师可借助在线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反馈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这些特征使得新型互动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新型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课堂互动的设计策略

课堂互动的设计应基于多层次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环节的结合,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深度发展。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文本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将问题分层设计,以帮助学生从表层理解逐步深入到高阶思维。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父亲在文章开头的形象是怎样的?”这一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描述性语言。随后,教师可提出“你认为文章中的父亲有哪些情感转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的变化及背后的情感线索。最后,教师可提出“文章通过父亲形象传达了怎样的家庭责任感?”这样的高阶思维问题,让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深度逐步提升,从而实现从浅层感知到深度分析的转变[1]

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将学生分组进行探讨,鼓励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报告员和资料查找员。在学习《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如闰土、藤野先生等,探讨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每组在讨论后整理出核心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见解、丰富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展示与反馈环节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梳理学习成果,发现自身不足。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晰表达小组讨论的观点,并提出深度探讨的问题,引发其他学生的反思[2]。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每组学生在展示桃花源的象征意义后,教师可追问“你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可能存在类似桃花源的理想境界?”促使学生联系文本与现实展开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需在展示结束后进行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针对不足提出具体建议,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应用

信息技术在新型课堂互动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在线平台、多媒体资源及数据分析,实现教学互动的高效化与智能化。教师可利用在线课堂等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中通过线上问答、投票和实时反馈提升互动参与度。同时,PPT和视频资源等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语文教学更为直观[3]。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通过配乐和画面呈现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表达。此外,在线平台的参与数据和学习反馈,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学习轨迹与互动表现,支持个性化教学调整。课后,教师还可通过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讨论和作业提交,实现课堂内外的无缝衔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动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总结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互动模式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多层次问题设计、小组合作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然而,新型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还需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并注重互动形式的创新与优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俊.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100-102.

[2]刘晓英.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互动的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3.25.022.

[3]江新文.初中语文高效互动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30):2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