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培养路径协调发展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邹晶晶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

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义不容辞,尤其是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分析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发展现状,发现高校服务边远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存在高校服务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对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高校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整体规划、政府部门对高校服务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指导协调能力不足等困难。剖析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走访、调查问卷、XX学院发展经验,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培养路径协同改革可通过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握动态变化,提升专业设置的专业性;加强联系多方合作,发挥政府协调能力等方法。


关键词

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高校培养路径;改革

正文


面对国家发展建设,教育必须要肩负起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针对性的以边远民族地区需求为导向,培养被社会认可、社会所依赖的人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有很多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校就读,如:来自彝族、藏族、苗族、壮族、布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高校思考如何让这些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最终反哺家乡,促进边远地区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积蓄能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发展现状

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理位置是导致落后的原因,人才的缺失才是制约发展的本质原因,目前边远地区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仍然缺少“高精专”、有知识、有能力、愿意留下来为“三农”出谋划策谋发展的的人才。而高校一心培养人才,却在为毕业生就业烦恼,如何让学生学有所用、高质量就业,成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是目前高校培养路径改革急需思考的难题。由此可见,解决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就要和高校培养路径协同改革。

二、高校服务边远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高校服务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

高校忙于科研、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致力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高校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了解难度大,尽管对边远地区需求做过相应的调研工作,但调研受时效、地域、风俗民情、语言等因素影响,导致不能够深入了解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从而降低了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再加上边远地区跨越的省份较多,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存在困难,指望政府主动指导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更是遥不可及[2]。因此高校在众多困难面前,很难提升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

(二)对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高校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整体规划

专业设置决定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目前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部分边远地区及我校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到一些高校不重视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及时进行调整,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无法适用于工作岗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难以形成力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还有一些高校盲目跟风,不顾自身办学条件,新增一些热门专业,缺乏整体规划,对人才需求缺乏行之有效的预测,所设专业无法与边远地区的行业建立稳定的依托关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风向转移,就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坎坷。因此,高校从专业设置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

(三)政府部门对高校服务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指导协调能力不足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场所,提升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还得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由于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高校无法精准的针对边远民族地区所需人才进行专业性培养;第二,培养的人才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输送,导致当地投入大精力培养的人才流失;第三、高校与企业难以形成合力,产学研结合共同培养专业型人才,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如果政府在协调高校教育资源上无法发力,那么高校将难以持续性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提供人才保障,将教育规划转化为长久有效的力量。

三、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高校培养路径协同改革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深挖边远地区特色,实时掌握边远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动态,行之有效的为边远地区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3]。高校可以主动与边远地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了解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急需何种人才;与当地高校联合培养所需人才,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主动思考怎样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服务边远地区经济发展;与时俱进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将是否能培养边远地区所需人才,是否能够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高校教育成效检验的依据。明确立足当地,服务全国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把握动态变化,提升专业设置的专业性

虽然边远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对人才的能力与素养要求却更高,高校应针对性的开设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各类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或者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专门组建班级等方式,提高边远地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利用,为回馈家乡贡献力量。在专业设置方面,高校要合理利用专业设置自主权,专业设置要符合边远地区市场经济的需求,与边远地区支柱行业发展相关联,与企业相依托,协同育人冲破阻隔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要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认真思考新增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如何等,高校务必在专业设置上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压力。

(三)加强联系多方合作,发挥政府协调能力

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对发展所需人才提前做好专项培养,根据产业发展,联合高校开设特色专业,定向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政府协调地方、企业与高校共同谋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人才毕业与就业“直通车”[4]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香菇学院与当地香菇龙头企业产学研结合,为当地香菇龙头企业专门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将课堂转移到实地学习,积累了实战经验,毕业即就业。政府可与高校制定定向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家乡振兴发力。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医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为乡村源源不断的提供高质量所需人才,解决了乡村留不住人的难题。另外,政府可对科研成果的因地制宜的转化和创新性技术、专利等研发给与相应的经费或奖励,鼓励高校与企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提供科技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促进边远地区民族发展的燃料棒,对加强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非凡的意义。高校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牢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为己任,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积蓄人才、用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青.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以保山学院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21,40(01):68-72.

[2]王颖. 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30(009).

[3]孙健.区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以惠州学院对接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1(05):93-96.DOI:10.16209/j.cnki.cust.2021.05.019.

[4]徐玲,孙畅,成聪.吉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就业的问题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02):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