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校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高校;绿化养护;信息技术
正文
一、前言
高校是社会各类技术人才诞生的摇篮,是科技文化汇聚的场所,美丽的校园绿化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同时,校园绿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风貌。所谓“环境育人”,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也为学生在校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助力,因此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高校绿化管护工作都受到了社会以及各级政府的关注。然而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高校绿化管护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高校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目前的传统养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速度。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各行各业也将这些新型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提升极快,对于绿化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多地已将计算机技术融合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去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养护工作,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通过信息化的城市绿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各个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能够通过专家系统给予合理的技术支撑,为改善城市绿化环境提供高效助力。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和城市园林绿化管护有很大的相似点,虽然高校绿化体量相比城市绿化来说较小,但是若引入信息技术进行管护,仍可极大地提升专业度和效率。
二、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面临挑战
校园绿化通过将各类绿植的排布呈现具有校园特色的景观,从而也展示了高校自身的特色文化形象。因此绿化养护管理需要对植物进行长期的培育及监测,同时还需与校园实际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为在校师生提供优美、有内涵的校园绿化环境。
(一) 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科学性有待提升
高校绿化的前期规划设计往往缺乏科学性,导致最终实现时达不到最初设计的景观效果。首先,设计人员很少去充分调研高校当地的气候、水土环境等植物生长条件,从而不能因地制宜种植适合的植被,所选择的植物生长所需环境不能与当地条件相符,导致后期生长发育不良,失去观赏性。其次,设计规划时不能整体考虑校园的生态系统情况,种植树木种类和数量搭配不当,导致校园生态系统多样性较低,无法依靠自身抵抗病虫害,增大后期养护工作量。另外,设计人员对于绿化规划缺少人性化元素,比如哪些地段需要绿荫,哪些位置不能栽种吸引蚊虫的树木等等考虑,不能实现绿化环境服务师生的理念。
在根据设计规划进行栽种时,执行者往往会注重于考虑景观效果而忽略各类植物所需要的不同生长空间,比如一些植物栽种间距过于密集,导致其生长空间不足,后期养护管理期间容易生病或遭受昆虫侵害。
(二) 校园绿化养护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校绿化养护人员一般都并不具备专业绿化养护知识,只是由养护团队聘请的廉价劳动力。绿化养护人员构成通常不稳定,并且年龄偏大,多是50周岁以上人员。他们一般缺乏植被养护的专业知识,多是以种植农作物的经验来进行浇水、施肥、拔草等工作,工作方法和经验过于传统,无法针对不同种类绿植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由于养护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对不同的绿植采用针对性的养护技术,这就造成养护效率不高,绿植成活率相对较低。
校园绿化从业人员的平均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强化,这样校园绿化的种植、施肥、防虫等管护工作才能更为高效,避免在人力、物力上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三)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无法满足绿化建设需求
高校相对更为重视校园绿化前期规划,而对于后期养护关注度较低。校园绿化的分布相对普通小区住宅绿化更为分散,一些人流量较少区域的绿化往往可能被忽略,绿化养护管理模式的单一会造成养护管理无法呈现初期规划效果。
(四)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需要更为精细化
校园绿化养护是一项繁杂且细致的工作,涉及的花草树木种类众多。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需要精细到每株植物,但是高校绿化养护人员相对来说专业水平较低,工作方式不够精细,对校园内植物的详细信息了解不够透彻。
随着高校绿化建设不断发展,也需要对校园绿化资源建立数据库,通过详尽的绿化数据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养护方案做到精细化管理[1]。
(五) 校园绿化资产管理不到位
高校对于绿化建设的重视不断增加,也投入了很大资金,但是建设完成后的绿化资产管理却并不到位。校园绿化资产的有效管理对合理的校园绿化规划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化的作用。绿化资产相比于其他固定资产更具有变化性,比如树木的栽种位置变化或者各种植物的死亡等,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数据变动过于频繁而带来账目混乱。高校需要发展一套更为高效的绿化资产管理模式。若能在日常绿化养护管理中就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那么后期进行科学、高效的绿化资产管理就有了可能。
三、信息技术在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庞大、繁杂的数据信息,可以辅助校园绿化养护,使其更科学、更高效[2]。
(一)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校园绿化养护水平
校园内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较多,校园绿化养护是一项综合性很高的工作,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管护问题,而目前养护人员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对养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专业响应。信息技术可以进各类绿化养护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对养护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养护人员专业素养。
(二)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绿化养护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天气、土壤、虫情等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从而能及时掌握绿植所处环境,从而能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对养护方案进行调整。比如依托5G技术开发智慧监测系统,实时显示校园绿化植被生长状况,并且及时对发现的养护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3]。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对校园景观进行科技化管理,对景观设计分布可以进行智慧化管理。
(三) 能够构建信息化、精细化的绿化养护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绿化面积不断增多,植被的数量和种类较之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因此校园绿化管理的工作量也不断攀升。在日常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中,需要根据植被的类型、土壤环境不同、天气变化等进行差异化的检查、管护。对于这些繁琐的绿植养护工作,使用各类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校园绿化种植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1]。
四、信息技术在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校园植被信息化管理
数据库技术可以在计算机内构建储存各类数据的仓库,便于人们对数据集进行统一组织、存储和管理。利用数据库技术构建校园植被数据库,包含植被种类、种植位置等数据。将校内树木都进行信息化管理,为以后工作中的统计查阅信息提供便利,并且可以更为高效地掌握整个校园的植被种植分布,实现对于校园绿化情况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于该数据库,可以对各个种类的植被进行差异化检查、养护,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达到精细化。
(二) 校园植被信息实时监测
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实现了非常完善的监管系统,在建设校园绿化的时候也可利用摄像头、传感器、自动检测等设备构建对重点植被的监测系统,实现对于植被生长信息的实时监控。构建植被实时监测系统可以依托于5G技术,在监测终端实现对于监测信息的实时更新储存,并且能够让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操作,进一步实现绿化养护的智能化[4]。
(三)智能灌溉技术
高校草坪面积一般较大,仅通过人力浇灌效率太低,且会浪费水资源。引入智能灌溉技术对草坪进行浇灌,可以起到全天候、无人控制喷灌,提高草坪绿化景观的养护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草坪绿化景观的美观度。
智能灌溉系统主要是利用雨量采集、土壤湿度传感器、电磁阀分区喷灌等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持控制系统、设备,使得系统可以进行远程操作。智能灌溉技术依靠其高水平的监测系统实现科学灌溉,同时对于内部得到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制定出最为合理的灌溉方案。
(四) 设置养护管理权限
在引入信息技术对校园绿化进行养护管理时,需要注意信息安全维护。智能的信息化养护管理平台运转顺利是依赖于养护数据准确性的,而维护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的关键在于管理用户的修改权限。不同的岗位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可以根据不同职务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更改权限,以保证养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系统登录账户划分不同角色权限,满足高校信息化绿化养护管理需求,保证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校园绿化养护中取得更好地效果,确实能够提高校园绿化管护的工作效率。
(五) 引入人工智能进行科学养护
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类思考规律,从而在一些领域能够部分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以系统后台强大的数据支撑可以达到专家水准。国外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开始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农业种植、作物培育等方面。我国也在病虫治理、智能灌溉、科学施肥等方面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研发试用,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若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高校绿化养护管理中,那将为科学绿化养护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技术平台,避免不必要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
五、高校信息化绿化养护平台建设难点
(一)技术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现如今,虽然很多城市都搭建了绿化智慧管理体系,但是大都处于建设阶段,还不能做到完全智能化,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5]。就目前实际的管理效果而言,还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当下的智慧管理体系还在建设期间,智慧化手段未全面普及,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还没有呈现一个整体的智慧化管理的效果。智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尚未构建统一的绿化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绿化养护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升绿化养护专业水平,需要对各项养护工作进行整体监管。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只是单个使用了智能灌溉、者绿化资源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各项技术的应用功能是独立的,还未构建起统一的绿化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使得管理人员想要查看一项绿化养护情况就需要打开相应的平台,对整体校园绿化监管十分不便。
(三)建设资金不足
高校一般在前期绿化建设中投入资金较多,但在后期养护管理建设中投入资金不足,无法保证引进新型绿化养护技术设备,达到绿化养护管理信息化。大部分高校需要加大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专项经费,把养护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建设中去。
六、结语
高校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工作量大、长期持续性的工作,并且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护数据,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来收集、储存、监管这些养护数据,能够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的工作效率,让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更为科学、更为精细化,进一步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磊.浅谈新兴信息技术在构建城市智慧园林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20(10):84-85.
[2]李巍然,王冉.信息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08):39+41.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22.
[3]傅强.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190-191.DOI:10.19399/j.cnki.tpt.2019.12.095.
[4]谷荣,戴其.基于园林大数据发展方向下的智慧园林规划与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160.
[5]何志阳.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居业,2021,(11):202-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