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学生为本;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正文
引言: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对教材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而道德与法治课的引导则是将学生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能够在课堂上持续地使用语言来面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授课,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更多地是在向学生灌输理论,而不能与现实相结合;通常会预先设定大量的教学目的,而在课堂上随意产生的内容却相对较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较高的参与感,成绩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而学困生的参与程度较低。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要让布置的任务按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而不能以学生的想法为先,特别是要充分地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心理需要,而不是使他们沦为教室里单纯听课的工具。
在新一轮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视角来寻找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们若能在每一节课上都坚以学生为中学的话,课堂改革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实。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切入点,使其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的规划。通过对知识结构、学科知识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科书观念,将教科书视为指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典范;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面和身体状况不同,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这种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角色定位观,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到课堂观摩活动中,与他人分享与成长。
二、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犯下错误的错误观念,以为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都说明白了,那就等于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道德”。老师要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学到东西,那就真的很有价值了。然而,对老师来说,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什么,更要做到尽可能多的得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为中心,对教材的梳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教学活动都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老师在整理课本时,要清楚自己希望他们学习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什么样的思想才能最适合学生,才能使他们更容易地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到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估,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课后要注意到学生的反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例如,因为不同的年级,他们的认知、学习和接受能力会有差异。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习惯等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逐步升华,使学生真正把握到知识的本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增加,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性和充分的表现机会,这是和高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一脉相承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教师来说,备课的重点是备人,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现立体的学习目的。
同时,作为一名老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要学会设身处地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把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而学生们之所以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困难,那是因为老师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思考模式,很难看懂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观看动画片,我在网络上寻找到关于法治的动画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观看,能在一瞬间点燃教室里的氛围,让老师们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不能老是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要放下自己的思想,站在他们中间,以自己为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要寻求的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备课,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达到预设的目的和创造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正确理解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始终坚持“生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视角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角度和最近的发展区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蹲下身来,聆听他们的心声。与同学们成为好朋友,学习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和观点。学生的最新展示区,代表着他们的发展,老师要集中精力,为他们设计更高难度的题目,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要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从而推动他们的成长。
三、实现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教师应注重对初中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以达到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的目的。没有知识的引导是一种伤害,价值引导不在于挑选合适的学生,而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法。
例如,我国的宪法中就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对初中生进行价值导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之中。教师要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其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并形成一种文化基因。能够指导学生重视历史的学习,以史明鉴,认清当前和新时期的历史定位,认识到自己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同时,教师必须能够运用身边的热点事件作为情景载体,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
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做到“以身示范”,正确对待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让同学们在与自己的交往中,感觉到自己的“三观”是正确的。要善于把校园生活中的好事儿引进教学中去,使同学们在和同学们的交往和沟通中“见贤思齐”。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做好老师,要在教学中、在学生身上挖掘出真正的教育意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积极地学习、反思、提升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地吸收、不断地进步,才能让自己的学生不断地成长。同时,老师要善于注意学生的发展。网络时代,今天的学生们所接收到的知识很多,但是他们的知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只有把学生的生命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全面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传递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然后,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教材的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巧妙地安排好了场景和环节,使这种价值引导的效果得到了切实的发挥,从而真正地推动了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有秩序地思考,逐渐解决问题,提高问题的解题能力。教师要使学于生,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要通过问题情景激活课堂,创造“乐学”的环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克服困难,激发学习的愿望。教师要把问题分解为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呈现漫画《期末考试》,并提出问题:漫画中体现了哪几种情绪?他们的结局是什么?情感会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生活?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什么事情会因为情感而影响你的人生?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思维,使其在问题解决中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2、创设故事情境,主动融入课堂
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征,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来创造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吸引他们。老师把说理教学变成了生动的故事,让课堂的氛围生动活泼,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故事情景之前,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情景,从而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秩序,防止课堂上的混乱,使学生明白其中的深意。比如,在《道德与法制》第八章第四节“诚实守信”一章中,老师以《曾子杀猪》《商鞅立木取信》为例,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
3、进行角色扮演,增进学生体验
在中学德育和法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自由地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于课程故事的演绎,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营造出来的人物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进入所扮演的情境,并能调节紧张的气氛,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教师要将课程中的舞台让给学生们来自由发挥,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内容,教师应为其选择适当的角色。在扮演角色之前,要先熟悉角色,认真准备,使自己的角色更真实、更自然。教师要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必要的激励,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角色扮演。在完成角色扮演后,老师要对其进行评估,并在鼓励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提高其表演水平。
比如,在人教版第八单元第7章“关爱他人”一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大爷、少男少女等角色。通过老大爷、小男孩、小女孩等人物的交互,可以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辩论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在审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时,老师用枯燥的讲解或借用问题作为“牛鼻子”,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连课堂上的讨论,也常常是浅尝辄止,难以深入思考。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辩论情景,让学生从更多不同的的观点出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课堂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知识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在台上大放异彩。
在进行辩论之前,要收集大量的证据,在进行辩论时,要有清晰的思路,有条理,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选取有一定困难和挑战的主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道德与法制》第八章第2节中,教师在“合理使用网络”中,提出了“网络有利”和“网络有弊”两种辩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来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一方或认为错误的另一方,并在上课之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开展一次小型的班级内部辩论赛。
结语
总之,要使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获得的、实践的主体,并且要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从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都能看出对学生的尊敬,也能体现出他们内心的修养与气质。同时,教师要能够加强与班主任、学校、家长的密切关系,以及与家长的关系,共同指导学生的价值观。要主动、主动、乐教、民主平等的老师,要多用自己的兴趣和生命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重视自己的职业素养的学习与培养,形成终生学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段荣干.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活力[J].新课程导学,2012,000(034):15.
[2] 李金林.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2009(24):94-94.
[3] 王灵芝.融入情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活力[J].明日,2019(10):1.
[4] 迟龙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活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1).
[5] 关楚楚.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