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思政教育;学生;就业创业;影响
正文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很多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不感兴趣,还会萌生较多厌学情绪,也会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思维模式。很多学生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存在较多固定刻板印象,也会对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很多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并不能精准迎合当前社会和时代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高职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共同点
(一)培养目标一致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就业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1]。尤其对于偏向理工科的高职院校而言,更需要将立德树人以及工匠精神等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融入到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培养目标都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直接相关,因此能够从思政教育和创业就业教育活动中严格筛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采取融会贯通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学生掌握更多专业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体系。尤其涉及到德育教学工作内容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相关任课教师也能够间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并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自身的就业创业观念和思维方法,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2]。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创业教育,其主要培养目标都集中在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层面之上,并且能够影响到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衔接成效。
(二)教育内容相通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政教育以及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是相通的,但是教学方向存在细微差异,也能够间接影响到学校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从而对社会企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产生一定影响[3]。尤其对于偏理工科的高职院校而言,很多任课教师很容易忽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共通之处,因此也会间接影响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质性进展。教育内容相通的两项教育工作,能够间接映射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层面之上,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对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理念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普遍存在较多干扰项,但是很多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内容是相通的,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就业创业活动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够得出更加合理的教育结论。很多高职学生在认知理解思想政治和就业创业要点的过程中,也能够从社会实际发展的认知和理解自身发展方向[4]。
(三)教学主体一致
对于高职和高专院校而言,思政教育以及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教学主体的层面之上,能够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实质性进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浮于形式化,不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搭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应用体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相对比较固定刻板,不能从学生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以及渗透立德树人以及工匠精神等经典的教育理念,不能够精准衔接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热点事件以及社会产业需求目标[5]。教学主体一致的两项高职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因此不能够完全贯彻落实分层式以及项目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感明显不足。两项教育工作的教学主体一致,能够间接体现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特征,也能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和抗挫折能力,还会对学生人格塑造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二、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
(一)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才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领域的创新创造优势,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很多高职院校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阶段性的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分析就业创业观念的实际差异,也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目标。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会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立体化分析,但是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不能够适应社会中的就业创业需求。为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思政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抗挫折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从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内重点筛选经典的项目或者案例,深层次挖掘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思维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任务。
(二)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需要逐步形成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才能够适应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认知和理解。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衔接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也会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对其人格塑造和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以及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不同学科专业技术领域内,思政教育以及就业创业工作能够间接体现在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之上,因此也能够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平台,才能够动态协调思政教育资源和就业创业资源,还能够对社会企业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价值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评估结果产生正面影响。
(三)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活动以及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并重点实施抗挫折训练以及人际交往训练等教育活动,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思维模式和学习生活习惯。很多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容易存在惯性思维,不能够完全从学生的视角认知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也会直接关联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需要从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深入调研和分析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和活动,才能够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理论,为学生搭建统一的心理倾诉平台。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就业创业教学活动的任课教师也需要对社会求职层面和创业层面常用的压力测试方法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并将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公开展示,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掌握更多人际交往技能和面试技巧,从而为后续社会就业和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基于就业创业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一)对接社会企业,开启第二课堂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论是思政教育活动还是就业创业教育活动,都需要以学生为核心,积极搭建教育教学平台,对接社会企业,并积极开启第二课堂,才能够有效提升素质培养力度,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而言,需要对不同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定期征集学生的差异化反馈意见,对各项社会企业实践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也需要将第一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带入到第二课堂之中,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差异化精神面貌,塑造更加立体的高职院校学生形象。但是在对接社会企业的过程中,学校以及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就业创业活动以及思政教育活动的实施目标和教育功能,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还需要引进多元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能力成长档案。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企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岗位,体会企业、职业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课程体验总结。既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行业、认识企业、认识职业,进而认识自我。
(二)差异化和分层化教育并存
对于众多高职院校而言,实施差异化以及分层化的教育教学模式非常关键,并且能够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活动的实质性进展。高职院校在融合应用思政教育理念以及就业创业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能够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需要动态平衡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课时,并需要对社会企业实践类项目进行客观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差异化的学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详细分类,并确保分层化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能够精准衔接。但是在应用分层化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全面认知和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需要对立德树人理念和工匠精神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估和综合平价,才能够对不同学科专业技术领域内的热点事件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尤其对于偏理工科的高职院校而言,更需要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其人格塑造过程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过程都能够产生正向影响。在差异化和分层化教育模式并存状态中,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理念能够与不同学科专业相融合,并为学生搭建统一的教育教学平台,才能够为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提供适配自己实际情况的成长档案,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需要从心理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价值观。
(三)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教育内容
在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定教育内容,也需要充分展现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实际功能结构,从而全面展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中的人才培养需求,定期开展人才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层面深入认知和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精准定位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而言,进一步确定教育教学内容,能够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特定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社会应用层面进行客观评估和量化统计分析,从更加清晰明确的数据结果中训练高职院校学生的严谨逻辑思维模式,也能够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愿。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现环节中,对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共同之处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从而形成更加客观的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和结果。
(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融共通
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而言,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和实践应用层面的互融共通成效,才能够充分展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和分层化特征,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目标进行清晰认知。尤其对于偏向理工科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思政教师更需要逐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融入学科基础知识,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才能够精准匹配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进一步强化理论和实践的互融共通状态,也能够塑造强大的就业创业心理素质,并定期评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需要从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强化学生的理论实践融合应用水平。
结束语
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受到重视。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精神思想境界的创造有着独特作用。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也有积极影响作用,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不仅能够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也能够打开就业创业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如意.新时代背景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0):189-191.
[2]蒋钦.思政教育工作与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J].就业与保障,2021(18):92-93.
[3]戴艳玲.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9):72-74.
[4]段浩伟,胡婷婷.新时代高职思政工作的价值功能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04):94-99.
[5]黄河,姚敏.论思政教育工作与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就业与保障,2020(20):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