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作业有效性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视角
摘要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高中语文;校本作业
正文
引言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较为精准地掌握,进而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校本作业。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校本作业的实施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促进高中语文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一、大数据分析在高中语文校本作业中的应用价值
(一)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大数据分析在高中语文作业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作业的各种数据,例如完成的时间、准确性、错误的种类和发生的频率等,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水平,从而及时识别并处理他们的学习难题。另外,老师还可以确定学生学习的习惯与规律,比如拖延、集中力等问题,从而制订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同时对学生群体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可以使教师把握班级的总体学习状况与水平的差异,并对教学策略与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二)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
大数据分析对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作业中学生成绩的分析来确定对学生有帮助的形式与类型,从而完善作业设计。比如,对学生普遍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老师可以加入有关习题进行辅导;对简单的题型可以适当降低或者调节难度。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出学生作业时间的真实分配情况,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合理地设置作业的次数与时间,避免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并分析学生对于作业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作业设计以增强其趣味性与挑战性。
二、高中语文校本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目标不明确
教师通常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才进行作业布置,造成学生不明白作业的意义与目的,学习动力与方向不足。比如抄写课文、背诵古诗等作业并没有明确它们在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具体功能,使学生容易出现应付心理、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另外,教师在作业评价标准上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份作业评价结果相差较大,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减少学生对于作业关注。
(二)作业难度不适宜
教师布置作业时对学生能力考虑不够,造成作业难度太高或者太低。难度太大的作业会使学生沮丧、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厌学。过低难度作业又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挑战性与成就感不足。另外,作业量太大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所在,老师为提高成绩而布置的作业数量很多,让学生疲于奔命,影响了休息等学科的学习。这种作业难度与数量上的不平衡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高效的工具。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中语文校本作业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基于数据分析明确作业目标
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时,能够清楚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需求,进而制定出具体明确的作业目的。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可布置些基础性作业来帮助其夯实基础知识;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其学习潜能。清晰的作业目标能使学生做作业时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提高学习动力与成就感。另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个性化作业目标,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特点与需要设计出不同种类与难度的作业以促进作业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提高。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1单元教学中以《鸿门宴》一课为例,可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分析等方面深挖文言文学科特性、故事情节中的戏剧张力等等,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以及文学艺术中表达技巧。与此同时,它还能够体现新课标中所注重的跨学科素养以及深度学习等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发展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教师可从文言词汇理解,句子翻译,人物分析中搜集学生学习资料,确定常见困难点及个体差异。比如大部分同学对复杂句式的理解出现了疑问,老师可设计一些专项句式解析练习;如果发现有个别同学缺乏历史背景知识,可建议有关历史读物拓展学习。
(二)利用大数据动态调整作业内容和难度
借助大数据平台教师能够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数据反馈对作业内容及难易程度进行适时调整。比如在发现有些作业题型同学们一般都做得比较不错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作业难度并要求得比较高;相反,在发现有些类型的题同学们普遍有困难后,可适当减轻难度并增加有关指导与习题。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对作业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其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对一些知识点同学们掌握得不牢固,可加入有关巩固练习;对已掌握知识点可减少重复性作业和新增内容。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中以鲁迅先生《祝福》一课为例,能深刻展示语文学科解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祝福》教学并不局限于文学鉴赏,它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社会历史背景,人物心理分析以及叙事技巧等。学生在阅读与分析中促进了文本解读能力的发展,形成了信息提取、分析问题等多种能力,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大数据对作业的内容与难度进行动态的调整,可以较好地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老师会依据学生对于《祝福》不同题材或者写作手法的认知情况来进行作业设置的实时调整。如大多数同学在祥林嫂这一人物塑造方面了解较深,可设计一些比较复杂的比较阅读或者论述题来进一步提高其思辨能力。如果发现学生对特定时期民俗文化的了解存在一定难度,可以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并将之调整到更容易了解的探讨主题中去,从而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及跨学科联系。另外,老师还可依据学生学习进度灵活地调节作业重点。若同学们在分析小说结构方面有待强化,则可添加有关阅读材料或者设计结构分析方面的任务,以保证每一位同学在充满挑战和支持的情况下不断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将大数据分析运用于高中语文校本作业,既有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又有利于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确定作业目标,并对作业内容及难度进行动态调整,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其语文能力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剑芳. 精心设计校本作业 助力提升语文能力[J]. 语文新读写, 2021, (10): 68-70.
[2]张玉洪. 新课程呼唤新作业——高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与优化探讨[J]. 考试周刊, 2020, (51): 47-48.
课题: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中语文校本作业研究》(Yw202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