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理念下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思政教育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静波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61)

摘要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网络中充斥着海量信息资源,其中不乏不良信息,这极易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需要面对的心理挑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人文关怀理念下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思政教育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


关键词

人文关怀理念;网络;大学生;心理挑战;思政教育

正文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爱国意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在不断改变,对于网络的应用也更加依赖,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类信息,这些信息中必然包含着一些不良思潮和信息,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极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进而对其思想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造成影响,这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人文关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因此,高校应深入分析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将人文关怀理念合理应用于思政教育中,提高学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同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人文关怀理念及其价值

(一)人文关怀理念概述

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人文关怀主要在尊重人的自由平等、理解人的思想差异、人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体现。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给予了关注与重视,提倡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思想内涵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塑造良好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1]

(二)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价值

人文关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合理融入满足学生人的本性发展所需。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品质,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本质目标具有一致性。目前,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特点越发明显,各种西方思想为我国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较大冲击,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各类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现代社会竞争越发激烈,而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做好人文关怀才能让学生在复杂环境下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才能更加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

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享乐主义、网络暴力、拜金主义等各种错误观念和低俗劣质内容可以在网络中迅速传播,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这些信息极易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影响。再加上如今的“信息过载”现象较为严重,社交网络中“信息茧房”效应十分明显,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可以让类似的价值观念的传播更加聚合化,学生很容易加入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群体中,这就会让学生的认知视角更加局限,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不能正确辨别区分正向信息,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可能会让学生忽视现实生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可能会受到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出现自我认同障碍,他们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极易出现决策依赖、情感依赖等心理问题。网络中不良信息、不实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大学生有着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容易沉迷网络世界,极易出现网络成瘾、断网恐惧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着严重影响。

三、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创新

面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将人文关怀理念合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理念、心理疏导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合理融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思政教育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给予重视,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特别是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提高学校思政教育水平。[2]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发展现实所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个性化化、针对性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学生可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自我完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意识到学生才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要在思政教育中为学生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同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助力,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要明确自身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给予尊重,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怀。教师要格外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指的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相应的思政知识,而不是在课堂上放任学生。

(二)合理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课程

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时代网民数量越来越大,大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网络中,大学生群体有着很高的活跃度,高校中无限网络、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较多[3]。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政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引入思政教学,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积极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将思政教育内容上传到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思政内容进行学习,还能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还可以利用直播软件、多媒体平台观看国家领导人现场讲话、人民代表大会等,借此丰富自身思政内容,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多样化的思政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成效,还有助于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三)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多多开展与人文素养有关的教育活动,借此实现人文关怀理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人文素养内容较多,包括人文情感、价值观念、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养等,高校应采取有效办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可以在构建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将人文教育思想科学方面的内容加入其中,对人文教育规律、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保证课堂教学成效。还要在增加人文教育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优化,拓宽教育渠道,吸取优秀的人文教育经验,为人文素质教育事业发展助力。[4]高校要对人文教育相关的考评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利用完善的考评机制保证人文素质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领会思政知识,感受到人文关怀,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增强学生心理体验和人生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活动,让思政育人体系中的人文关怀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同时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社会和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高校还可以在以生为本下拓宽人文关怀渠道。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教育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且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帮助学生素质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比如团支活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政能力。另外,高校要注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开展情况,加强对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自我管控、调节心理及情绪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加强对思政教师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

高校要注重对思政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政教师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且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教师要对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人文关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给予重视[5],才能确保人文关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文素养是促进人文关怀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行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思政教师团队,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师资水平。为此,高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帮助教师逐渐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是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合理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工作动力。思政教师要对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给予关注,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保障。高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素质。信息时代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素质,才能更好的解决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能力。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需要正确辨别其中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各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促使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不因网络虚假信息影响到身心健康。教师要了解网络中的热点话题、热点新闻,积极参与网络讨论活动,在其中寻找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信息,为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政教育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的应用方法,要利用电子设备走进学生群体内部,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状态;教师还要合理利用网络收集与人文关怀理念下思政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丰富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提高思政教学成效。

总结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对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言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可忽视。基于此,高校必须要深刻意识到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挑战,加强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遵循“以生为本”教育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的关怀,不断提高其思政水平,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晓芳.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协同育人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3):59-61.

[2]丁新宝.人文关怀理念下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思政教育的应对点[J].鄂州大学学报,2024,31(01):38-39+58.

[3]黄安生.探究人文关怀理念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J].公关世界,2020,(24):96-97.

[4]冯英.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61-64.

[5]侯颖.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2):1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