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策略——以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马小英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为养老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特别是对于许多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其养老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对于空巢老人,如何在兼顾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同时,为老人创造良好的晚年生活,仍然是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情况,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更好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水平。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养老策略

正文


前言 目前,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一直都是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具有着公益性福利性质的工作内容,渗透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过程中,更能够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更是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力度,从而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破解多重养老困境的同时,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实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发展[2]。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也成为了中国较为庞大群体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基数较大,老年人比重更多,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矛盾更加集中尖锐。老年人团体不断扩大为一种趋势,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老龄人口比例居高不下,少数民族老年人面临着与城市老年人同样的养老问题甚至更严重。因为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打工,造成留守空巢独居的老年人人数不断增多。而受到经济政策等方面因素限制,其养老模式和体系与其他城市相比不够健全完善,也很难兼顾到地区大部分老年人。根据我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老龄化情况分析调查得知中国步入老年化趋势,体现在老年人规模扩大且人口增长数量增快,其中75岁老年人数更是更显出高速发展状态[3]。对此,有专家学者分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趋势会持续,老年人数量增多,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会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更是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难度。在这一背景下所步入的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情况更是十分突出。目前,中共中央全面部署开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困难群体,促进农村老年人福祉良性发展。农村空巢老人是一个令人担忧且人口基数较大的困境群体,农村空巢老人需求及现状与社会服务资源失衡[4]

二、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第一点养老数据分析

本文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展开研究,以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为例,对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对此,笔者将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农村人口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并制成了表格,如1所示

1 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农村人口结构组成

年份

总人口(万)

按年龄分组

0-14岁

15-24岁

25-34岁

35-44岁

45-64岁

65岁以上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2015

3.66

9636

26.33

78.5

19.36

7320

20.22

5673

15.55

5109

13.96

1830

5.55

2016

3.59

8458

23.11

7451

20.36

7126

19.85

5885

16.39

5783

16.11

2477

6.96

2017

3.89

8437

21.69

7083

18.21

7519

19.33

5986

15.39

6609

16.99

2800

7.02

2018

3.62

7106

19.63

7531

19.36

7091

18.23

7142

18.36

7152

18.39

2762

7.63

2019

3.74

7420

19.36

6444

17.23

7311

19.55

7106

18.99

7184

19.21

3074

8.22

2020

3.72

7484

20.12

5300

14.33

6098

16.39

6097

20.12

7485

26.78

3459

9.39

2021

3.7

7881

21.33

5772

15.63

6022

16.22

7302

19.63

10360

28.22

4070

11.96

通过上表中近几年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人口数据得知,老龄化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而新生儿数量有所减少,目前45-65岁的中老年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较大,但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更说明了未来几十年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老龄化趋势会不断加深。早在2004年,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被确定为新型合作医疗扩面试点村。成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在卫生系统中调取两人为工作人员办公室设立在县卫生局,在20051月,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启动,筹资标准为每人30元,其中牧民个人缴费十元,中央补助十元,三级财政补助十元,合作医疗资金化为家庭账户资金和大病统筹资金两部分。家庭账户资金用于门诊医疗费用,大病统筹资金主要用于大病住院医疗费,并实施三线控制,及控制线封顶线和报付线。在2006年,根据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成都市新津县花源街道杨柳村2006年合作医疗提高补助标准后调整补偿方案意见,自2006年起,人均筹资达到50增加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纳入大病统筹资金。而国家所颁布的关于当地医疗政策,也为老年人的养老和看病需求提供保障。当地老年人的医疗不再由自己全部承担,而是一大部分由国家承担。

第二点老年人生活现状

首先是老年人收入现状,随着年轻劳动力逐渐减少,使得老年人负担加重,再加上老年人能力有限,部分老年人行为不便,当子女外出打工时,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子女按时汇款,或是做一些基本的工作。部分老年职工有着养老保险,每个月都可以领到国家的补贴。而一些农村地区很多老人没有养老保险,是村中的五保户也能得到很少的救济满足基本生活。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调查地区老年人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再加上生活中各项支出,使得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很低[5]。其次是蒙古族杨柳村老年人支出现状,当地老年人支出主要以日常生活支出和生产支出。生产支出包括畜牧费用等等。但老年人劳动力有限,放牧所获得的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开销[6]。调查地区老年人最低日常生活消费一年也能达到3000元,还有医疗费用一年也能达到300-500元,其他支出包括老人大寿或办丧、小孩满月等等都需要300-500的支出,总体算下来与杨柳村老年人的收入相比甚至入不敷出。

第三点老年人健康状况

在对杨柳村老龄化和老人生活情况分析调查过程中得知造成老龄化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游牧区社会经济不断完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寿命逐渐延长,使得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为了减缓社会压力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这一政策,计划生育下政策负效应也造成了老年人比重有所上升。市州政府确定的首批展开农村牧区社区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在200810月成立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县社保局,开始新型农村社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20101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模式为个人缴费为主。集体适当补助政府补贴,杨柳村当地老年人的养老受到重视,更加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也为杨柳村老年人养老提供可靠保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投入到参保中,获得了国家的补贴[7]。目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杨柳村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一些城镇老年人有医保,看病会报销一部分,在保证老年人基本安全健康同时也降低看病支出压力,也因为经常运动饮食清淡,较少有老年人得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使得当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更加理想。杨柳村老年人平均寿命提高也说明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8]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是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然不够成熟完善,这也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虽然目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我国城乡之间的物质文化差距较大的情况也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各个地区的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但与城市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相比,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难题和现实的局限,再加上一些农村地区,对于老年人不强制缴纳保险以及很多老年人缺少风险防范的意识,甚至对于保险有着反感抵触的情绪导致许多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制度待遇会明显低于城市的老年人,这也无形中影响了缴纳保险的积极性,更是阻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9]。再加上目前我国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救助的提供资金较少,甚至一些资金也很难做到专款专用,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却很难改善生活。

第二点,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并不利于健康的保护[10]。目前一些农村缺乏着较多医疗专业技能型人才,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相对匮乏,使得农村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当前许多农村医疗机构中大部分的医务工作者年龄偏大,专业素养不够理想,整体的职业发展也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限制。资源短缺会使得许多空巢老人当出现一些病痛时,在农村就诊会存在许多困难,或是因为医疗技术水平,或是因为医疗设备不足而影响了治疗效率,不得不去城镇或是其他大城市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就诊的效率,也增加了就诊的难度[11]

第三点,农村空巢老年人现象更为突出。很多年轻人均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的人数十分有限。这是老年人独自生活成了难题,即便这样也很少有老年人愿意选择其他方式养老[12]。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使得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趋于弱化,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思想发生转变的同时,使得农村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也需要政府的关怀。在计划生育模式提出后,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劳动力人口的养老负担加重,子女需要赡养双方老人。而随着年龄的升高,赡养老人能力也逐渐降低,65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出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子女年龄也大约在45岁左右。而45岁成年人本身已经成为父母,甚至是长辈,可想而知,养老所承受的压力更是十分繁重。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策略

    1.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我国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之所以与城市的养老问题相比十分突出,其核心原因仍然是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缺乏充分资金的投入,而老年人可支配收入也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晚年的生活质量。在面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困难的这种客观现实的情况,基于社会工作介入,也要适当的拓宽经济收入的渠道,一些仍然能够实现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方便的工作,这种工作既不会加剧老年人的身体负担,也能够缓解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寂寞的情况[13]。此外,还可以积极推动并建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补助增长机制,提升老年人每月可领取的补助金额,或是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将老年人的名下土地登记基于自愿的角度实施代理管理[14]。这样一方面能够盘活一些闲置的土地,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此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而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转变老年人的观念,通过加普及和资源配置的力度,让更多农村老年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帮扶工作中。而当地政府也需要积极出台相关的措施,加速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特色情况,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多可能得到高质量养老生活的机会[15]

2.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在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也务必要结合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实际身体情况以及养老的需求,去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老年人中的特困人员和低收入人员而言,更是需要对其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去实现农村养老的全面覆盖。基于老年人自愿的基础上,在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帮扶的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困农村老年人,可以实施集中供养的模式,改善这类空巢老人晚年养老能力不足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老龄化趋势加重,老龄人口数目庞大,仍然会出现一些服务供给不足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更是需要从构建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入手,通过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再加上社会工作的介入,得到了社会各界资源的帮扶和支持时,能够对于老年人养老服务产业进行丰富和完善,例如构建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人医疗卫生体系中心等等,来为更多农村的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引领更多农村空巢老人从原有传统的养老观念逐步朝向现代化养老观念的方向迈进。社会工作者也需要积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加速推动不同养老模式结合,优化农村的医疗资源,充分调动农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

3.社工参与农村互助养老,帮助农村老年人实现助人自助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当社会工作者开始投入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自助帮扶的全新养老模式。这种相互帮助的养老模式成本相对较低,更有利于贯彻和执行,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农村空巢老人自身的资源,并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够节约更多的成本。并且,开展这种自助互助的养老模式时,能够协助许多农村地区的一些留守妇女打造本土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队伍,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就业的问题,也能够帮助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养老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大力向农村老年人宣传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和重要性,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自觉性。让老年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互助自助的好处,在更加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不仅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并且可以帮助子女减轻照顾负担,节约经济成本。另外社工也要推动家庭支持的相关政策出台,从而强化子女们的赡养照顾意识,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提供精神上的慰藉。鼓励那些年龄相对低的且有自理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去帮助村里失能或生病的老年人,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老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减少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压力。

4.转变养老观念规范社会养老

养老事业一种朝阳产业杨柳村内部养老机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再加上政府对其管束较少使得当前很多养老机构内部办园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资质不良的养老机构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外链服务生活。对此,需要规范管理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养老机制。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要面向所有社会老人提供经营性服务,逐步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和企业化专制制度。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些农村老人进城养老不够方便当地政府可以改建平常牧区养老院,促进服务设施符合要求标准。除满足农村牧区低收入老年以及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对于空闲的床位,需要向农牧区全体老年人开放,真正解决养老难等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政府购买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撬动社会更多资本参与到杨柳村养老事业中,还要继续争取更多知名养老服务集团落户到杨柳村内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杨柳村养老事业发展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晚年生活。就要从转变养老观念做起。还有通过舆论宣传让更多传统意识较强的中老年人都能够接受到先进的养老思想。因此,杨柳村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会养老的宣传很少。很多老年人缺少先进的养老观念,即便家里子女无力养老,也要留在家中。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并不具备社会养老的条件,对此,政府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还要组织村干部对老龄化养老模式以及社会养老等展开宣传讲座以实际案例和短片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中老年人都能够转变以往的养老观念让更多老年人看到杨柳村政府为养老失业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提供的机构服务,从而不断加强人们对社会养老的认知,自觉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养老方式,减少年轻人的养老压力,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结论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一直牵动人心,为了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养老环境,则更是需要社会的帮助。因此,社会工作者也要积极转变老年人原有的养老观念,挖掘当地更大的养老优势和潜能。充分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资源,更好地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提供更多的帮扶和支持,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实现民生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紫依, 邱敏, 陈丹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问题及治理路径[J]. 锋绘, 2020(4):2-3.

[2] 王丽.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路径探究——以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为例[D]. 中南民族大学, 2014.

[3] 李振鑫.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A镇为例[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 汪亚.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治疗中的社会工作介入——以肥西县C村为例[D]. 安徽大学, 2018.

[5] 云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以YX镇为例[J]. 休闲, 2020(4):2-3.

[6] 姜洁.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5):2-3.

[7] 翟颖, 刘华锋, 叶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以黄石市农村地区的调查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2Z):2-4.

[8] 牛慧.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优化途径探究——以安徽省为例[J].  2020(2):155-162.

[9] 毕昌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多维透视及其提升路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55-162.

[10] 廖春苗. 农村空巢老人需求状况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安徽省潜山县T村为例[D]. 苏州大学.

[11] 廖嘉欣, 陈瑶, 丁阿芳.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以安顺市××村为例[J]. 科技视界, 2016(15):2-5.

[12] 康蔚林, 罗丹. 增能视角下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体系建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6):3-6.

[13] 梁宇宁. 推进粤西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机遇和路径分析——以粤西MD村为例[J].  2021(4):2-3.

[14] 何梓嘉. 经济来源对西部地区农民养老需求影响的实证调研——以陕西省白河县双丰镇双全村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9(9):7-8.

[15] 王文芳, 王亚男, 张正东,. 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研究——以LF镇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33(9):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