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讨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黄美珠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凤岗中心小学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纳入其中。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包括借助数学文化、设计数学活动、突出数学之美、拓展教学内容、运用微课教学以及优化例题讲解等六种方法。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劳动教育

正文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劳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而劳动教育正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劳动,学生们能亲手操作,直观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测量和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环境布置等实际劳动中,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再者,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勤奋好学、爱劳动的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学生在劳动中需要相互合作,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在劳动中,学生需要观察、思考、创新,这些都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开展现状

首先,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未能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也导致他们对劳动教育的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表现出被动和消极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其次,教学模式较单一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劳动教育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而未能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较少。很多学校未能充分发掘和利用劳动教育的丰富资源,导致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一些教师也未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得劳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地参与了一些表面的劳动活动,而未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事迹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劳动的紧密联系。例如,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算筹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劳动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二)设计数学活动,在生活中提取劳动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取生活中的劳动素材。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校园绿化方案,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规划。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三)突出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数学具有独特的美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来帮助学生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对称的建筑、艺术品等,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美在生活和劳动中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四)拓展教学内容,进行劳动教育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和整理数据来了解社会问题或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五)运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情感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关于数学家、工人、农民等劳动者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识。

(六)优化例题讲解,在情境中渗透劳动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例题讲解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一些与劳动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和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借助数学文化、设计数学活动、突出数学之美、拓展教学内容、运用微课教学和优化例题讲解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 柴彦姝.新课程,2021(51)

[2] 浅谈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王晓菲.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

[3]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讨[J]. 杨淑梅.好家长,2021(7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3-2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