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樊勇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710002

摘要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编和更新,使其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正文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要想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内容,应该积极将课程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全面利用生活化素材,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巧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切实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心理素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很多内容都可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这方面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把握学生的生活实践,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与认知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比如在讲解到一些关于理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理想。如教师以“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为题目,巧妙引导学生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扰”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成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充分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以更好的姿态来投身于学习生活实践中。

2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素材

教学中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于本单元的知识点,并从生活中选取符合道德法治教育要求和课程目标所需要的生活化素材,在课堂上使用通俗易懂、生活化的材料来辅助教学,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新课标的思想内涵,自发地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连接,也能解决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该把书本中各个不同章节内容和生活时事简单串联起来,因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与生活时事的串联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他们在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切换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在讲解“遵守交通规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些地方交通灯和信号灯距离过近,当有车辆驶过时就会导致交通混乱。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汽车速度不超过信号灯所设置的速度就不会出现问题,于是就会闯红灯、横穿马路等。教师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修建天桥,这些天桥将城市里的马路进行了分割。当有车辆驶过时,红绿灯上的绿灯就会亮起,绿灯亮起后车辆就可以通行了。”在分析完这一现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如果没有了红绿灯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到: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自己以前不曾关注过、不曾了解过的问题。

4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

同样以“情绪的管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习到的情绪管理方法,对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管理;同时,尝试将这些情绪管理方法教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等,从而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第二,通过对生活的回忆,罗列自己在生活中出现过什么样的不良情绪,自己是怎么应对的;在学习完本课知识之后,你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改善;等等。本次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目的是督促学生学以致用,使其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才能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5结束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融入生活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必修科目,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不断实践和优化,进而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五中学;,2020:3.DOI:10.26914/c.cnkihy.2020.044373

[2]李晓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1):16.

[3]张金春.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43):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