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主体责任,立足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金伟[1] 侯超群[2] 韩雪莹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9

摘要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的第一线,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培养过程中,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育人的双重效果,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战斗堡垒,是承担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责任主体。党支部在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的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研讨,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元素,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职业标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借助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时代新人;教师党支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正文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练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谋划未来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标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谱写了新篇章,擘画了新蓝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征程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培育时代新人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工作中,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时代新人培养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阐明了时代新人培养的重大意义,科学揭示了时代新人培养的目标方向,系统回答了时代新人培养的根本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指针。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把握好方向思维、路径思维、全员思维和全过程思维,形成整体合力助推完成时代新人培养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期刊上发表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文章,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党支部应该发挥主体责任,强化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作用,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形成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激发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育人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探索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贯彻落实“三全育人”。

二、“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职责和使命

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第十二条指出:教职工党支部围绕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等开展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员工的作用。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德育都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幼小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少年时期培育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青年时期树立远大的报国之志。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人,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重担。这大抵等同于朱子家训中的“为人若此,庶乎近焉”的修身标准。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末端,直接向社会输出各类人才,这些人将在各行各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科学、有效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对青年学生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负责。

高校教师党支部的职责包括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组织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认真开展课程思政,深入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职责。

三、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按照《条例》的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为更好地发挥专业课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作用,更好的体现“三全育人”的总体要求,教师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强化与学工部老师的协同工作等方式,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和知识需求,发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途径和方法,实现课程思政对思政教育的固本培元,构建全体教师联动育人机制,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教学方案的制定、思政元素的探索、“润物无声”的实现,其最终的着力点在一线教师。一支专业上勇攀学科高峰、思想上厚植爱国育人情怀的教师队伍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力保障。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的影响。如果教师本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能较好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自己只有“半碗水”,如何给他人“一碗水”?因此,要求支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教师中逐步形成争做“四有好教师”的良好氛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刻提醒着每位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帮助老师“正衣冠、谨言行”。

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红色见学、签署廉洁自律责任书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深入发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积极营造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良好氛围,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传帮接带,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坚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

四、教师党支部主体责任的落实与实施

前文明确了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政教育主线中的作用。为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教师党支部要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一方面要引领广大教师提高认识,重视课程思政,激发教师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引领广大学生树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高校教师党支部通过对学科专业历史沿革的分析,对行业领域发展趋势的研判,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合理的发掘思政元素,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专业教育课程要深入研究其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夯实专业课程的知识属性,提升专业知识的文化内涵,拓展其时代性和开放性。

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青年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善作善成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也应坚持“以本为本”,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制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支部工作思路。

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介绍道路与交通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方案。

1)在低年级本科生中开展“精准培育计划”,从新生入学开始,党支部为每一位学生配备1位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该导师在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专业引导、思想引领,切实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这不仅解决了学工教师少、工作繁重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将专业导论的教育分散到每位专业教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分类引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入学迷惑、不知所措的现状。同时,该方案也是“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和深入落实,要在支部全体教师中形成“责任意识”,把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作为自身工作的量尺,把教学教育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2)共建教师-学生党支部,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为加深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教工党支部可以与本科生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通过集体学习、团建活动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增加师生接触面。借此,专业教师可以把行业发展、专业前沿等向学生传授,有利于学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做出合理选择。学生也可以及时提出需求,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以组织师生对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国内国际形势进行解读和研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培养学生效国之力。

五、结语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新矛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机,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师党支部在广大一线教师中形成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育全过程,鼓励全体教师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夯实专业基础,拓展专业视野,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为目标,建立“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建设”的信念,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如此,便可以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让“三全育人”得到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40.

[2]栗国康.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思考[J].教育评论,2021(8):127-131.

[3]李如林,章红.高校教师党支部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 (16) 241-242.

[4]许飞,董绍辉,王丹石.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09-113.

[5]孙银苹,彭华国,姬靖.高校教师党支部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21(17)183-1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