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唐富银

江苏省新沂市新华小学 221400

摘要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减负增效的重要性,他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能力都考虑进去,有些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做,只想让他们自己做,而不去管课后习题的难度。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也制约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在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大环境下,老师们要按照科学的设计原理,将各种元素和趣味性元素都融合到自己的数学作业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在做完作业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加强他们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作业;高年级

正文


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在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合理布置作业,即可显著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彰显教师教学水准,全面贯彻减负增效目标。鉴于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一步分析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并提出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的策略,以期令高年级数学教师掌握作业布置艺术,使作业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催化剂,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提高数学学习整体有效性。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众多问题,如下所示:其一,作业布局形式单一,缺少个性。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通常使用已有学习资料、课时训练、学案手册等,这些均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资料,不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性和促进学生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降低学习兴趣,课时训练和学案手册往往批量生产,无法准确把握各个学校学生学情,作业设置僵化,导致学生时间浪费,难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作业模式呆板,层次结构不科学。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为了追求简单、便捷目标,通常布置统一作业。由于班级学生数量人数较多,不能针对每一个人都设置个性化作业,致使学生作业任务相对统一,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而学习水平相对低价的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其三,作业评审过于注重成果,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作业题目一般都有固定标准及参考答案,不注重对作业进行创新评价,往往将学生创造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对教学过程评价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只做简单计算及总结,学生学习深度不足,知识面过于狭窄。其四,作业难度整齐划一,欠缺层次性。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作业难度和方向较为统一,学生在做作业时感到厌烦、厌倦,从而导致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减负增效”设计策略

)优化作业布置方式,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如果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其便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内容。数学学习过程中,机械性重复的作业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有趣的多样化家庭作业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挑战,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小学数学作业应当充满活力,保持有趣性,以多种方式充实作业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到其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在游戏中获得和巩固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种与数学乘法相关的闯关游戏,分别设置四个等级,每通过一关,就会得到一朵红色小花。采用游戏和奖赏相结合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小红花的刺激下,主动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质量。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取代机械式作业内容,能有效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增强数学学科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水平。

)设计生活类型作业,加强数学学习效能

新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应用数学视野去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所以,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亲身体验,把其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接近于生活。作业内容要切合实际,保障内容有意义及有挑战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依靠实践独立探索与合作,而不仅仅是依靠模仿和回忆,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扩大数学知识视野。

比如,在讲解“利息”相关内容时,所讲解的课程内容涉及乘法运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到银行查看利率,再回家帮家长计算利率。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实践,并使其获得更多学科知识。

)布置分层数学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需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内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知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如果未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安排统一性作业,则会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所以,在作业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关注学生不同学习要求,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作业方案,既能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兼顾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能力,保证全体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及信心。为此,教师可以将家庭数学作业做成“KFC套餐”形式,让学生按照自身学习情况及需求、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比如,在教学与长方形及正方形相关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则可布置以下分层作业。

作业A: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长、宽,计算出家中厨房的面积。

作业B: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他房子整体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面积。

作业C:作为一名小型设计师,当你要对室内墙面及地面进行翻新时,挑选一块面积适宜的精美瓷砖,再从清单中选出所需材料,并计算出所需数量。通过此种方式,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肯下功夫,即可以根据教科书上的公式,对房间进行测量。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B类作业,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自信心不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可以选择C类作业,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其思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减负增效”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因班、因人而异。具体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认真地安排学生作业,把学生从单调乏味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把许多真实、有趣及个性化的数学学习作业变成主要作业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学习数学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朱丹红.“双减”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39.

[2]林晓莉.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化”作业设计之道[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0):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