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孙安琪 李林 李硕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当前教育新形态下,强调课程融合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联通性、教学方法的融通性和师资队伍的互通性四个特点,二者的融合贯通,能够有效激发教育合力;本文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自我探索、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三个阶段,根据各阶段发展特点与发展任务,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正文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毕业迷茫、就业焦虑、职业选择困难,职业愿景模糊等问题,从而引发心理疾病。如何在培养大学生清晰的自我认知,有效应对职业规划时的焦虑、迷茫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内在联系紧密,二者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认知、职业探索,指导学生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

(一)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就业目标与职业规划,提高个人规划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理想,达到自我最优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教育。二者的落脚点皆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的联通性

在课程内容上,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联通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健全的自我意识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从而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就业规划,其中健全的自我意识塑造需要借助霍兰德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等心理学的研究工具,为职业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发展、人际关系建立、职业选择、情绪压力的调适等内容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教育效果,减少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融通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沉浸式、活动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二者鼓励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测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团体辅导、个性咨询、社会调查等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我发展。除此以外,二者均强调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班会、素质拓展、竞赛、沙龙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素养提升。

(四)师资队伍的互通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由高校辅导员承担,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有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身份,基于职业性质与特点,他们在开展课程时具有天然的角色优势,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化的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者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全程化、连续性的特点,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基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自我探索、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三个阶段,各阶段均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保证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健康生活的发展。

(一)自我探索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自我探索,以自我探索为契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后续职业的选择与规划打下基础。在自我探索阶段,通过采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霍兰德兴趣测验、气质类型分析、人格测试等方式,充分挖掘自己内心的特点,精准分析,进行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正确的自我意识。除此之外,在自我探索阶段,可以通过一对一访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素质拓展等方式,侧面剖析自我特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学生自主规划意识,播种职业生涯的种子。

(二)职业选择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职业选择是基于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决策,职业决策是一生的命题,是一个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极具挑战的问题。职业选择要基于自己的擅长和特点,学会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进行理性分析,其中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除了理性的分析外,职业决策同样也包含感性的情绪,情绪对于我们判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向学生传授消极情绪调适的方法,避免由情绪带来的选择偏差。

(三)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其择业心态、就业心理等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焦虑等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能正确的排解和调适,则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在学生生涯规划阶段,应传授学生相关心理调适技巧、求助路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使其能够合力的释放自己的压力,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化解生涯难题。

 

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密切、相辅相成,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改变传统的课程“单向”授课模式,实现双向合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促进学生良好的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塑造,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全亚.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探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6): 88-89.

[2] 陈萌.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2): 188.

[3] 郑州.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 (01): 47-49.

[4] 吴巧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途径探索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07): 160-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