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时代研究生资助体系助力科研育人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倪鹏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99

摘要

研究生资助工作不但具有保证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价值,而且兼具激励学生科研创新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但当前研究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资助范围有限、缺乏个性化支持等现实问题。为使我国研究生资助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构建协同育人资助体系,多部门参与协同育人;建立个性对口资助计划,精准施策实施帮扶;强化资助育人正向导向,实现脱贫扶志两步走,以建设符合当代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

资助育人;科研育人;协同育人

正文


引言: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学术群体,与本科生相比,往往会承担更加专业、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任务,需要其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而研究生资助工作是落实研究生教育过程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不仅为研究生提供经济支持,还为他们的学术成长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推动,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资助工作在研究生科研育人中的重要性

(一)经济支持推动科研能力发展

资助工作中的“助”与“贷”两大方面,尤其是助学贷款,首先在入学前便为学生提供了经济支持,保证其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不能享受更加深度全面的高等教育,从根源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而助学金的设置则减轻了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生活压力,帮助专注于科研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学术研究任务此外,部分专项的资助基金还可以鼓励研究生开展自主创新的研究项目,推动科研能力的发展。

(二)学术荣誉激励科研潜力提升

研究生资助工作所设立的学术荣誉和奖励,尤其是高校成立各种奖学金,对于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差异化的学业奖学金会鼓励研究生去取得更高的课程成绩与更优的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学术研究成果奖等可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而学术荣誉和奖励不仅是对研究生优秀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术影响的提升。

(三)实践岗位保障工作能力扎实

“勤”同样也是资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勤工助学设置的助研、助教与助管岗位,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而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作为科研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具体化的工作中,让学生在人际交往、科研能力、办公技能、教学技巧等各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研究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来源单一。一些高校或院系在资助经费的分配上存在差异,导致一些研究生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支持。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增加资助经费的投入,并确保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各高校和院系可以制定明确的资助政策,确保经费的合理分配,并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资助安排。

资助范围有限。目前的研究生资助工作在资助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覆盖了部分学科或特定的研究领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扩大资助范围,涵盖更多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满足不同研究生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交叉学科资助项目。

缺乏个性化支持。研究生在学术水平、科研方向、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资助需求也不同。然而,目前的研究生资助工作缺乏个性化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个性化资助计划,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资助方案,提供个性化的经济和学术支持,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构建新形势下研究生资助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新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科研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构建协同育人资助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的资助工作会由学工处以及研工部来统筹并无其他部门参与,结果就是单单只能给予学生经济支持,而无法对研究生的科研以及其他能力做出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各高校应该就资助工作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要明确育人结合点,打造多元化模式、多部门参与、多方面培养资助体系,实现合力育人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可以由科技处牵头来组织科研项目进行资助,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发挥资助与科研协同育人优势。此外可以积极联系校友办,探索引入创新资助形式,如可以通过企业合作资助、校外实习资助等可以满足不同研究生的需求,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在将来能够更高效完成学生身份到社会人士的转变,由“输血”向 “造血”转变,助力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家庭困难问题。

(二)建立个性对口资助计划

要做好研究生资助工作就首先要明确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专业领域的研究和能力提升,而高校现有的资助体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科研能力培养与就业素质提高等其他需求。为了更好的促进资助与科研协同育人,就要构建新时代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资助计划。首先在入学初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的经济状况,对于家庭确系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要完成常规的困难认定工作之外,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术背景与科研兴趣,也可通过问卷或者面谈的方式做到精准摸牌,便于后期精准施策。在掌握这部分学生学术背景与科研兴趣的前提下,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协同协作,为其提供就业实习机会,科研训练项目参与机会,做到对于研究生资助既有大水漫灌,也有精确滴灌,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培养了人才竞争力。

(三)强化资助育人正向导向

新时代研究生资助体系应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研究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和利用程度。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对于品学兼优的受助者,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宣传册、讲座等方式向研究生宣传,强化资助工作育人导向,提高资助工作人文温度。要努力实现“扶困”与“扶智”“扶志”相促进,让学生“受助者”转变为一个主动传递爱心、担当社会责任的“助人者”。 

.结语

构建新时代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的推动。通过强化资助的多元化形式、建立个性化资助计划、强化资助育人正向导向等措施,可以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这将为研究生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资助支持,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化民. 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J]. 北京教育, 2022, (06): 59-61.

[2]周赛君. 新时代研究生资助工作特点、问题及对策 [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 (12): 118-123.

[3]罗宏伟,张晨. 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J]. 黑龙江教育, 2019, (11): 69-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