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黄中山

新疆第七师胡杨河市一二八团中学 833207

摘要

初中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应该以发展语言能力作为基础目标,转变自身的语言思维,从根本上加强英语学习质量。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只是简单地按照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起到显著的作用。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就要详细分析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2022年新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课程内容给予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等六部分,通过对该6个部分内容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几乎每-部分都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关注,以阅读能力的训练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存在差异性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初中阶段同一班级当中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词汇储备量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这也导致在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会表现出不平衡的情况。部分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受到自身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难以按时完成英语教师布置的各项英语阅读作业。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当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地丧失兴趣,甚至会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在学业方面获得更好的表现。

英语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乏有效性

在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而英语教师则是关键所在。只有确保英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才能够真正地保障学生在英语阅读训练当中能够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部分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用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也就无法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困惑无法获得教师及时的解答,最终导致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变得异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在研究中,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放在单词和语法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面临着严重阻碍。

二、初中英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树立具体的英语阅读学习目标,以兴趣作为动力,改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呈现更具活力的阅读课堂,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基础目标,在阅读内容和形式上发生改变,转变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形成活跃的思维,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提高英语阅读材料的适用性,让学生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使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加强阅读材料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精选英语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仅仅是根据课程教学和考试的要求选择阅读材料,就会使得教学模式和内容千篇一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方法是结合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维表现形式选择长短适中、难以适当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顺畅。如果阅读难度较小,会让学生产生放松的情绪,在后期学习中逐渐忽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养成符合学习要求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符合初中阶段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共同进步,产生良好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的培养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成效,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思维形式的影响,产生差异性阅读表现。教师和学生自身都需要注重阅读思维的养成,在课堂阅读和课后延伸阅读的过程中多加思考,通过持续阅读掌握阅读精神内核,整理和归纳阅读文本的要点,将所有有关联的知识点相互结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知识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许多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阅读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先不要给学生全部讲解习题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教师可以在讲解习题之前自行制作思维导图,将重点内容表现地一目了然,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实施个体分层教学

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时,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情况给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取得进步。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因人而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选择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权利。开展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为A层次,学习能力中等的为B层次,学习能力不佳的为C层次。要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就需要对C层次的学生设置简单的阅读作业,让家长在日常教育中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使其可以熟悉其中的词汇,打好英语阅读基础。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要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掌握核心关键要点,并且大声朗读文章,提高学生阅读的流畅性。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让学生完成所有阅读任务之后根据相应的主题进行写作,在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在读写结合形式下举一反三。

三、结语

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教学形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阅读培养方案,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核心素养等的培养共同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阅读活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教学与学习中不断探索尝试,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谷月,赵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探索[J].海外英语,2022(24):168-170.

[2]刘畅.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2(23):167-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