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侯改英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小学 0103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新时代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把信息科技作为终身学习手段,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是新时代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扩大教学范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必备能力和品格,这些能力可以满足他们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新一轮课改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信息科技教学中,要坚持上述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且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但是对事物却存在好奇心。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且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另外,信息科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与优势,教师可以加强对信息科技的有效应用,凭借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情境,为学生创设极具趣味性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海报”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采取拼图的方式,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一般而言,学生会对拼图比较感兴趣,并能快速完成一幅海报的拼图。紧接着,教师要融入课堂中所教授的文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海报,在海报完成之后,学生还要分享海报的制作过程与海报创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出最美海报。如此,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操作的空间,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构建应用平台。从整体角度分析,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方法,对信息科技知识有所掌握,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并为学生构建应用平台。小学阶段有诸多内容较为简单的信息科技知识,如申请电子邮箱,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申请,做好邮件的收发工作,然后每个小组要选出代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对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加以掌握,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于动手,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能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色彩搭配”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设计者的角色,思考“如何将色彩和布局协调地实施”、动手操作、制作小图标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学习《大鱼吃小鱼》编程知识点期间,通过鱼的大小、运动的速度,对游戏的难度进行调整,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种小游戏,先进行思考创意,之后写出剧本,最后设计好程序,完成编程全程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创作,学生不仅乐在其中,而且也显著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首先,设置密切的关联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培养,而且也建立起留心观察生活的态度。教学时,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了解即将学习到的知识,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另外,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思考教师提出的任务,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平时生活中的自行车的车轮(圆形)、我们班级教室的黑板(长方形)、家里用的手帕(正方形),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图形,怎样在电脑上对这些图形进行操作呢?”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极强,通过联系实践生活,会激发他们不断尝试的心理,通过自己的摸索,联系以往学习的知识以及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方式,增强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运用此模式展开实践教学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即:需要具有明确性的任务,同时应该把任务密切地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一看到任务就可以一目了然。例如,“怎样将图片正确地插入到幻灯片中”。教师需要确保问题具备明确性,包括“怎样对图片的尺寸进行调整”等。在具备明确的问题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思路也是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主动学习什么内容,掌握什么重点,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任务分配也具备层次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各具差异性,所以展开设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学情状态并分析,建立起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让所有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全体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充分融入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紧密地结合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萌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信息科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魅力中国,20214):13.

[2]刘冬.如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2(29):1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