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学习兴趣,学生主体
正文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开始产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因此,在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状态,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护秩序》中的 “交通安全”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交通事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了解到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交通事故案例视频,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案例视频中发生事故的地点、人物以及他们发生事故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这些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学生会对交通安全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使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探究活动。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动物世界”。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让他们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动物之间的差异,例如:有的动物性情温和、有的则生性残暴;有的动物只会在固定的场所生活;有的动物非常有团队意识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发现与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自由结合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在讲解《规则意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让他们了解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含义以及具体内容。然后再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比如在讲到《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环保袋和环保餐具等物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还能够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要注重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如笔者在教学人教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学无止境》这节课时,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理想是什么?你有哪些理想?”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并将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此时我会让学生们自由发言,然后再对其进行点评。如果有同学提出了自己不太赞同的观点,我也会做出适当的引导,并引导他们去思考与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对自己的理想有了一个全面了解,这样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最后,我还会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对于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你是否有话要说?”学生们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他们会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意见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还能提升学生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内容《让友谊之树常青》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事例呢?”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回答说:“在学校里有一个同学与其他同学闹矛盾了,最后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团结”。此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同学,同时也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五、要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在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在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就是学校。因为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现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期待,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还能够制定出更好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光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