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读写结合
正文
引言
写作的基础在于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助力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阅读与写作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可见,语文教与学中的读写结合非常重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容易忽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在新课标引领下,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相较于以往独立展开的教学形式,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期间,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而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提升其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技巧、语言理解能力。此外,要想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要让初中生能够灵活使用多样化的阅读技巧。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中的语文知识以及修辞手法,进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增强其写作能力。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思路,加强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从而为其进行自主创作打开新的思路,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探索兴趣,使得其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在开展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不断进行阅读与积累的同时,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学体验,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感知力,由此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获得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记叙、说明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书写。这类文章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写作功底以及知识储备,并能将真情实感注入文章中,由此才能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对文章中优秀的语句以及内容进行摘抄与仿写,由此逐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为学生筛选优质的书籍,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读书活动,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可以实现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实问题
(一)读写脱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通常都是分离开的。阅读一般是在对语文课上的课本理解过程中来进行的,而写作则是单纯利用作文课本来就需要的学生进行,根据一定题材来撰写。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使中学生读书与写作严重脱节,二者无法相互促进,也不能互补。而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提升教育质量并且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而疏忽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上,对中小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具有相当的"强制性",缺少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无法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进而让学生出现厌烦的心态,也就不会提高阅读、写作的热情。
(二)注重技巧学习,缺乏情感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不会阅读课文,对作文问题无话可说。想象一下,好的、有营养的阅读材料,学生读不懂。问题可能出现在学生的阅读经验上--他们的情感投入较少,或者他们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的"爱"是什么。尤其是对家庭和友谊的漠视和不理解,严重到让人匪夷所思。大多数学校规定的阅读都是比较实用的,学生主要看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写作中的主题思想、段落结构和其他考试内容。但是阅读的质量很差,很少对文章中的逻辑顺序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行加工,更不用说深入思考了。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写作的文章都是典型的应试套路文章。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写作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动力的提高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们总是会把自己读的文章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再加上把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写一篇文章就认为完成任务。
(三)阅读与写作分离
部分教师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项独立的教学任务,并不注重将二者统一起来,虽然他们已经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却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此也导致语文教学失效、低效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不能急功近利,不应只为阅读而阅读、只为写作而写作,而要具备整体观、前瞻性,并确立长远目标,从而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缩短读写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持有浓重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将写作与阅读两者充分结合,创新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在讲授“时间的脚印”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人类历史纪录片,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其次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呈现沉积岩的图片,借此让学生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沉积岩的层次知晓形成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对沉积岩的理解运用文字方式记录与总结。最后分析准确的小组获胜,以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阅读与写作之中,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二)开展仿写式训练,传授写作技巧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完成文章阅读引导后,应当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写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掌握新的写作手法以及描写手法,并对优质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仿写,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可以对于语文知识架构产生深刻的认识。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针对文章中具体的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专业程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结构进行分析,由此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并获得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学生在对阅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有所把握后,需要尽快投入到实践应用中,由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参与感受。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文文章进行细致的点评,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为例,文章通过优美的语句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对优美语句的积累,应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技巧以及表现手法,为开展写作训练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积累较多赞美春天的写作素材,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村田的脚步近了。”学生可以从《春》这篇文章中学到较多的写作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春》的阅读后,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题,开展自主文章的写作。
(三)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是由优秀的文学作品筛选而来,因此大部分的语文作品中富含教育意义,如人生哲理、人文精神等教育元素,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藤野先生”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设置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文章的结构与层次是怎样的?在文章中找到人物语言、外貌方面的描述词汇?运用自己的话对词语进行总结,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或者扩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四)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注重细节描写,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感染力。对此,教师可通过读写结合视域下的语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促使学会借助细节描写表达自身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阅读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词汇选择、修辞手法运用等角度出发对课文的细节展开分析,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的阅读感悟力。然后,教师再结合相关细节,组织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这样学生对细节的分析能力、把握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描写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关注文章的细节,并体会作者在这几幅图的描写中蕴含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几幅图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此促使学生体悟到细节描写十分重要,自己在写作时也应注意细节描写。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仿写,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精彩的细节描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因此平时应该仔细观察生活,多关注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这与“双减”政策十分契合。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两者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参考文献
[1]徐迎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8(11):5.
[2]李德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84.
[3]郭秋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4):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