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女性妆容上的接受与变迁
摘要
关键词
中日 妆容 文化输出
正文
妆容是指人体通过某种装扮修饰形成的外在形态表现。“妆”字和“容”字分开来看,可以理解为通过打扮装饰凸显的人体神态、状态或者说景象、效果。从化妆角度看,则有面部和整体装束之分。走进日本的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通勤还是简单的逛街买菜,日本女性普遍都画着自然精致的妆容。而日式妆容从效仿唐朝的白面黑齿,到现代流行的日系小清新,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因此,本文按照时代顺序,着重考察日本女性妆容于各个时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说明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女性妆容变迁上产生的深刻影响。
1、平安时代女性妆容
平安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承奈良,下启镰仓,相当于中国的唐朝后期。唐朝时中国凭借着强盛的国力、稳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使得服饰、妆饰、妆容在此时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也正因为唐朝自身国力的强盛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国友人前来中国,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日本也不例外。平安时代的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取经”,狂热地学习唐朝的风土文化,唐朝的化妆技法也一并被带回日本。甚至风靡一时,成为了日本女性效仿的潮流。
唐朝的妆容一共可分为七步: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平安时代的女性的装束则以长发、引眉、厚粉面、黑齿为典型,其中引眉、长发和粉面都源于唐妆。
1.1“低调”长发
“低调”是说日本女子发尾低,古代日本女子的头发很长,及腰只是最基础的长度,贵族女子的头发一般是等身长,更有甚者,长发及地。之所以留长发,一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修剪,另一方面,头发的长短也象征着身份地位,头发越长,身份越尊贵。在平安时代之前,女子习惯留中长发并挽成发髻,样式也与唐朝大体一致。
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中描述的美人都拥有着垂地的秀发,更有一位靠秀发博得源氏公子青睐的丑女末摘花,书中形容道:“头形极为端正。那浓密的长发如瀑布般挂下,堆积于席地,甚为好看。”
1.2“高调”引眉
受唐朝仕女图的影响,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也以眉目间隔远为美,但同时为了让前额显得精致小巧,平安时代的女性将眉毛画在额头中央,形成一种独特的“豆眉”也被称为蚕眉妆。唐朝开元年间及天宝初年曾流行一种阔眉,眉形极短,末端上扬,形似蛾翅,被人称为蛾翅眉。画这种眉之前,要先将眉毛剃去一半,再佐以青黛渲染成飞蛾翅状,略高于原眉形,虽弱化了眉毛,却也增加了眼睛的灵动之美,显得格外优雅高贵。这种画眉技术传到了日本,追求美的日本贵族女性不惜彻底剃去自己的眉毛,重新用油烟或芝麻油和贝壳黑灰的混合物作为颜料,在额中或者是额头上方画出两点代替眉毛,而这种画眉方法便被称为"引眉"。天生的眉毛被剃掉,难免会留下青色的印记。于是日本女性便在天生眉毛的上面再画两个原点,以此遮盖印记,即所谓的殿上眉。
1.3厚敷白粉
对于以白为美这种文化,很多人认为是近代西方文化强势入侵导致的结果。其实不然,中国古诗中早已有“我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这样的诗句。为了美白,中国早在商朝就研制出了各种粉妆。唐代化妆所用妆粉类型更是种类多样,其中以米粉和铅粉为主。诗句“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的“玉色”就是在形容唐朝女子白皙的肤色。日本艺妓在表演时通常会在脸部,颈部和手臂上涂抹白粉,这是日本古代典型的妆容,其原型是唐朝的粉色面妆。不过在中国还是较为轻薄的粉面,到了日本就演变得格外厚重了。此外,在《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中有记载,在唐妆传至日本之初,日本人便开始效仿唐朝的画法,涂胭脂、抹白粉。当时的白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米做的米粉,另一种则是有毒的铅粉,“洗尽铅华”这个词也是这么来的。相对于轻薄的米粉而言,铅粉更加厚重且不易脱妆,所以尽管长期使用铅粉会有副作用,损害肌肤,也不能阻止女性的爱美之心。
1.4染黑齿
除此以外,日本女性化妆还有一道重要工序,便是染黑齿。黑齿是日本平安时代独有的审美,并且只有贵族小姐才有资格染。一种说法是黑齿可以防止蛀牙,有益身体健康,还有一种说法,牙齿变黑是腐坏的结果,日本人认为腐朽的牙齿发出的“芳香气味”很容易激起情欲,因此风靡一时。
无论哪种说法,古代日本人对黑齿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紫式部日记》中提到过“着装(女子成人式)、庆祝日,众妇人皆染黑齿、红赤化妆。”
《源氏物语》中,紫姬年幼时因外祖母观念保守,没有给她染齿,进入宫中追随风尚开始染齿,光源氏觉得她更加美丽了。染黑齿的习俗一直到明治时代,才被废除。
平安时代文学风气浓郁,传至日本国土的唐妆又在日本本土风情的影响下,逐渐超出了纯粹的绘画技巧,其美学价值与文学靠近,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妆容。
平安时代的文学著作灿如星海,《源氏物语》、《枕草子》、《蜉蝣日记》等文学作品重塑了当时日本女性的审美。在《源氏物语绘卷》、《紫式部日记绘卷》中,美人的鼻子常被描绘成类似假名“く”的钩形,眼睛细长,樱桃小口。因此,后来日本的妆容都以“引目钩鼻”为美, 即线状眼和钩形鼻,后来又被称为 “裂缝法”。再如前面提到的长发、黑齿,在《源氏物语》中都有很高的评价。在这种文学审美的熏陶下,一些看似奇怪的妆容逐渐变成潮流。
2、 江户时代女性妆容
2.1江户时代的化妆观
江户时代生活安定,武士门第的实力不断壮大,武家文化也在此时诞生。武家完善了礼仪制度,并完善了作为内部礼仪的“化妆”制度。受此影响,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人阶层也开始化妆。作为礼仪的化妆在《水岛流化妆眉作传》《贺书》等礼法书中均有记载。作为权威和身份的象征,上流社会的人们在婚礼上需要准备的化妆用具则多达三十多种。
2.1.1在文献中看江户时代的化妆观
1.《女用训蒙图汇》(1687年 贞享4)
化妆的嗜好—化妆是早晨的例行之事。人们在鸡鸣的时候起床,漱口,洗脸,扎头发,按照贞女的礼仪,教给圣人礼记。顶着一头凌乱的头发,睡眼惺忪地出门,是有失礼仪的。
2.《绘女重宝记》(1692年 元禄5)
女人化妆卷 涂上白粉吧—白粉,在大唐(即指中国)是从秦穆公时期开始流行起来的。而在我朝,是在持统天皇时期,观成第一次制造出白粉,给天皇涂抹在脸上。于是,涂抹白粉不再只是单纯地为了给脸上添加色彩,而是成为了女性每天固定的事务。有典礼就抹白粉,没有典礼就不抹白粉。生为女人,没有一天能不涂白粉。
2.2江户时代的妆容
2.2.1白妆
江户时代日本女性的妆容,总体上还是延续了平安时代妆容的特征,但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江户时代的女性依旧是以白为美,因此涂白粉也是此时女性化妆所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中主要使用的是伊势白粉(水银白粉)和京白粉(铅白粉)。而与平安时代不同之点在于,江户时代的女性,不仅在脸部使用白粉,还将其涂抹在耳后、脖颈还有胸背上,让自身的身体也变得白皙。
2.2.2黑齿和眉毛
黑齿和眉毛代表着女性的年龄、身份地位以及是否婚配。女性一旦决定要结婚就会染黑齿,以预防蛀牙。未婚女性不染黑齿,以代表自己尚未婚配,贞洁尚在。而眉毛则是用来判断女性的身份地位和是否怀孕或有孩子。庶民阶级的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将眉毛剃掉并且不再画眉。而在上流阶级,她们会根据各自的年龄和身份地位画不同的眉形,即使剃了眉毛,参加仪式时也要画眉。
因为眉毛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所以如果不画眉毛,就会让人看不见你的个性。上流社会的人,也会通过画特定形状的眉毛,来展现自己的个性。
2.2.3红妆——胭脂·口红
在天下太平的江户时代,人们衣冠周正、穿戴整齐,妆容也开始考虑到与头发和服装的协调性。在红、白、黑三种为化妆主要颜色的时代,红粉是唯一给妆容增加色彩的化妆品。江户初期,开始流行樱花色的胭脂。到了1716年左右,开始把白粉和红粉混合在一起,作为胭脂涂抹。江户时代后期,将下唇染成竹叶色的妆容风靡一时。当时红粉的价格十分昂贵,《我衣》中记载道:“元禄时期,国家十分富丽,但还不及现在(1812年文化9)物价的十分之一。女人嘴上的竹红色,每付三十文,比擦身的粉还贵。”于是就产生了更便宜的竹红化妆法——在下唇涂上薄薄的墨,然后在上面涂少量的红,就能产生同样效果。《浮世澡堂》(1809)批评把红粉涂抹在眼睛上的女客人:“把红粉涂在眼睛上,脸上又抹着白粉,眼睛的边缘是淡红色的,看起来就像是喝酔了一样,很难看。”
3、近代后日本女性妆容的变化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强势崛起,西方文化也逐渐风靡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影被发明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中。此时的日本正处于积极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电影荧幕上的西方女星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日本女性仰慕及模仿的对象,她们开始追求西方女性的面部轮廓。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日本妆容虽然已经毫无陌生感地切换到了西方模式,但是下垂的眉毛、眼角处的阴影、薄薄的双唇仍与日本传统妆容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女性的眉毛变成了弓形,嘴唇被拉得更大,这与日本传统化妆的审美意识大不相同。诚然,此时西方在日本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世纪60年代,女性的时尚偶像从屏幕上的女演员转变为了电视广告中的模特,日本女性妆容更加强调眼线眼影和浮华假睫毛。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时装设计师在巴黎时装周上获得认可,日本模特大受欢迎。在西方思想中一直保持着低调学习姿态的日本人也因此在世界舞台活跃起来。她们想要摆脱自卑感,“像个西方人一样自信”,于是开始重新评估日本女性特有的美丽。特别是在日本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后,此时的日本女性不再一味地追求欧式妆容,开始着重东方式美感。随着韩流的发展,21世纪10年代左右的日本女性的妆容也深受韩国偶像妆容的影响,开始追求韩国喜欢的“白幼瘦”,突出特征是白皙的粉底,闪亮的眼妆,荧光色的口红。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文化也不断地向外输出,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与此同时中国妆容也作为一种文化成果一时风靡。“中国妆”更是取代韩国妆容成为了日本最流行的妆容。她们认为中国妆容追求底妆自然,线条流畅锋利,自然的底妆配上红色的口红,突出了女性的个性,强化了女性的气场。这也说明日本女性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开始追求个性和独立,而不再是乖巧的依附男性的小女人。各国博主也纷纷开始研究中国的妆容,日本主流时尚杂志《seventeen》甚至做了一期“中国妆”专题。“中国妆”在日本的流行也进一步反向说明了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同时“中国妆”的流行也带动了中国化妆品在日本及其他各国的销售量,进而带动了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势头。同时有利于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往来。
结论: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往来,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日本很多传统文化的根源都来自于中国。上述对日本不同时期的化妆风格、化妆传统及发展的分析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实力的此起彼伏,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在不断起伏。受此影响,日本妆容文化也是在向中国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之间不断横跳,但归根结底,日文妆容文化的根基在于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因素深刻影响着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因此,日本女性妆容的变迁过程虽然于一定时期引入和汲取了中国文化元素,但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能够彰显本时代特色的妆容。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