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邓沨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工学结合是一种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设施设备,促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育人模式。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出教学的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的对策。帮助他们学习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希望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高职;育人;改革

正文


前言: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目标、教学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所以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不仅需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要对课程进行重新组织设计,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所谓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和工作结合的模式。其要求就是将教学和企业的生产运营结合在一起,以岗位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对传统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工学结合旨在围绕真实的工作项目,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开展实践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如今,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工学结合也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其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平台,也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1]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注重的是职业教育,所以教学管理也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但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对中专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粗略升级的现象,或者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所以无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而且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因为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职业教育中实践和探究的重要性,与工学结合的理念相悖。

(二)教学改革目标模糊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教学改革工作。但改革的目标非常模糊,所以无法起到良好的成效。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的主体也非常多元化。在开展改革的过程中,都站在专业教学创新方面,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未能系统进行改革规划,当沟通不到位的时候,一些具体的教学管理决策无法得到落实,甚至使改革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三)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够,认为工学结合只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而且将实践当成是检验理论的方式。所以单纯将工作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只是将学生送到岗位上进行实践,忽视了对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促使工学结合的模式陷入了功利化的状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未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所以他们就会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缺乏深度合作保障

     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都缺乏一定的保障。无法真正实现合作办学、深度融合的目标。而且学校也没有根据企业和岗位的需求,来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缺乏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所以无法发挥出工学结合的作用。最后也没有构建关于工学结合的考核制度,导致教学内容和工作实践结合的效果非常差。

   五)教学管理制度缺失

同时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也存在非常多缺失的问题。比如教学质量监督制度无法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另外,工学结合教学中的校外顶岗实习制度,更是需要得到完善。学生在校外的实习较为分散,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开展共同管理。一些学校虽然制定出了这些方面的制度,但依旧没有根据制度来进行严格执行。各种职能部门之间更是缺乏沟通,导致工学结合的管理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也展现出了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比如设施设备和实训基地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所以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扩充。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学生提供足够多且良好的学习资源,从而减少学校的成本投入。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前往企业基地去进行实习,这样更能解决学校实践教育匮乏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出于教学效果提升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改革,也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缺乏实践的问题,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则能改变过去工作岗位和教学分离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实际的工作场景,逐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知识的针对性,以及技术的应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工学结合提倡学生的实践和训练,将学生的学习课堂从学校搬到了企业,不再仅仅停留于课堂上,而且需要和教师、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这样不仅让学生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更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一)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定位

传统的高职教学存在目标不明确、不够细致的问题,专业人才的培养收效甚微。而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要求高职院校构建明确的教育目标,找准定位。启动调研程序,正需要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高职要区别于本科、中职的人才培训目标。比如高职汽修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专业的汽修人才。所以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设立明确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并区别于中职汽修专业的目标——培养“汽车维修护士”,明确高职汽修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汽车维修医生”。从源头上找准教学的区别,不断进行改革,以及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后面的教学工作[3]

 (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办学特色

    1.根据专业特色来改进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目标在于培养职业型人才,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展现出办学的特色。比如某高职院校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开辟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立足于“三农”政策。更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力求培养出专业的职业人才,推进地区农业的发展。同时要求教职员工更新自身的理念,意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同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合作,结合“三农”政策以及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对教学进行改革。于是,该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增设了农业商贸、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流、农业生产技术等课程,和很多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师生前往农村生产第一线、企业进行实践,并邀请专业人员来校为学生传授知识。并根据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来改进高职教学课程内容,形成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样一来,不但展示出了“三农”的高职办学特色,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企业需要来改进课程内容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合作,改进过去的课程和教材。通过企业和学校所组建的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专业核心技能,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了解岗位的要求。其次,再制定出具有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形成符合企业需要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并且编撰企业培训材料和校本教材。并规定一些课程在校内完成,一些实践内容则在企业完成。同时明确每一年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比如数控专业第一年前往企业实习7天,第二学期前往企业实习14天,后面则前往企业完成为期30天的实习,并完成4个岗位的轮训,以及重要岗位的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发挥出良好的作用[4]

(三)形成校企合作平台,共享各种资源

     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加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比如某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并与这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成立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控。在学生的管理和考核方面,还应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应做到和企业签订协议,通过企业的多元投资,完成基于股份制的校企实训基地,促使教学和行业动态实现同步。不仅如此,还要构建文化融合沟通的机制,依托实践基地,从而开展企业文化展示、品牌展示等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促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对技术进行开发,比如由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带领学生开展对产品的研究,实现对成果的良好转化。这样,不但促使学生和企业岗位进行了对接,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现代化的工学结合体系。

2.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岗位技能的实训。所以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稳定的场所。针对各种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场地。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设置计算机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针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可设置语音训练室、形体训练室、中文速录实训室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等。而校外的顶岗实习,则安排学生前往校外实训基地,或者企业进行训练,促使校内外实习结合在一起。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探索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对策,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从而将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结合在一起,促使职业教育和就业进行无缝对接。

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要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其中包括了教学管理规范、管理体制等,在促使教学工作更加有序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比如某高职院校构建了“学做合一、多元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产品标准、职业技术标准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分层递进、全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5]。从而促使理论学习、实践探究都能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构建工学结合的管理领导办公室,负责对学校和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而且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在管理流程方面,则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对岗位进行分析,制定出教学任务,编制出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块体系。并以任务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企业进行对接,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构建双师教学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的模式,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双师教学队伍,为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除了要引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也要加强对他们的考核,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了校内教师外,还可增加一些外聘教师。比如某医学类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医院的合作,由专业人士来校来为学生授课,兼职教师占据教师比例的60%左右,从而推动双师队伍的建设。针对校内的教师,则要求他们每年到医院或者企业实践一个月,累积他们的经验,促使他们能结合岗位需求来为学生上课。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同样采用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学生评教、教师到岗率、企业评教来进行考核,从考核内容方面来分析,其中包括日常教学行为规范、实践教学效果等。结合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激励,发挥出双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

(五)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

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对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了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其他能力等。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对评价内容进行扩展,站在全面的角度来进行全面评价。除了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将他们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素养列入评价中。而且要促使评价方式过程化,避免评价局限于固化成果中,并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实践探究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对策,了解学生在实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确定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工学结合考核模式,其中包括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结业考核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此外,评价的主体要尽量多元化,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同时也要由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评价[6]。高职院校和教师根据最后的评价结果,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馈、改进。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职教学普遍存在应用性不够的问题,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则非常适合被用在高职教学中,因为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融入到教学任务中去,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人才,从而去满足企业和产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雷雷,向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探讨[J].财富时代,2021,(05):191-192.    

[2]刘剑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0):234-235.    

[3]欧阳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J].建材与装饰,2020,(07):193-195.    

[4]龙飞跃.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18,(23):232.    

[5]肖霞.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8):140-142.    

[6]沈学雁.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01):68-69.    

作者简介;

邓沨(1975-),女,湖南祁阳人,汉,学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主要从事教学、实训、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