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双减内涵,提升初中数学授课质量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锐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张沟附中甘肃天水741600

摘要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初中数学教学必然迎来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深挖双减政策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优化调整初中数学授课的质量。本文结合双减政策解读以及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优化作业设计等角度提出了授课改革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双减政策;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正文


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主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数学不仅是学生认知世界和描述事物的重要“语言”,其中渗透的思维方法也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重要基础。双减政策提出之后,要求学校教育应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课后补习压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也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理念,打造更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保证教书育人功效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从内容上来看具体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家长关切的一些问题,从而有效减轻家长的负担;其二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主要从减少作业量和减少课外培训负担等方面入手。

双减政策提出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教育平衡,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在应试背景下,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校育人功效体现不明显,而且对于学生成长发展非常不利。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不仅将课程内容安排得非常紧凑,而且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将学生的课余生活时间完全挤占,学生只能够“奋笔疾书”“终日伏案”才能够有更好地成绩去参与学业当中的竞争。这就造成很多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出现问题,因为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学生不仅没有发展相应的爱好,在体质方面也普遍偏弱。很多学生因为长时间看书做题,小小年纪就带上了高度数眼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脊椎变形等问题。学校的教育完全成为了“高分加工厂”,学生的思想和自由被极大的限制,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承载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更加应该能够塑造学生的灵魂和生命,让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能力培养方面也要综合性发展学生的更方面能力如劳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等,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提出就是利用政策指导的方面,改变学校教育的现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引导学校改变“唯成绩论”的教育发展思想,真正将学生的综合发展放在首位,实现立德树人的功效。

双减政策当中和具体教学活动直接关联的就是,作业总量的控制以及课后培训的限制。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但是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如果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当中,骤然减少作业量,减少课后的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学的进度也会被拖慢,如果不采取措施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学校授课就必然做出改变以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双减政策表面上是减轻学生的负担,配套措施是要求学校控制学生作业量,打击课外的培训机构,但深层探究这样的措施就会翻过来对学校授课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想要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就必然要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适应双减政策带来的授课变化。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有时代发展必然性,是适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同时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是一脉相乘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试题解答能力,而是要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等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带动成绩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学科思维能力。

二、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数学授课质量的教学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主要应该分成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环节以及作业设计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主要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好、学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在作业环节,在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提升作业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指导功效,提升作业环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展开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具体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教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改革优化: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提升授课质量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一定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其功效发挥的关键都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授课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是学生和数学知识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单方面强调一方的优化,必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更加专心,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反过来也会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能够更加从容安排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创新,教学相长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生总是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概念、定理的思考都是按照教师的讲授进行,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思维认识方面产生了对于教师和课本的严重依赖,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足。一个知识点,能够理解,但是具体到题目的解答方面就会感觉茫然不知道怎样思考,也不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关联,拓展思维的广度。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将学生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和思考,通过自己的认真思索生成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充分发散思维关联其他知识点,还能具有创新思维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识应用场景。要实现这样的授课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入手,引导学生更多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的数学教学展开授课,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遍关系”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利用竹签作为学习工具,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将竹签裁剪出各种长度。然后让学生利用竹签进行三角形的拼接,去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的教学不仅非常有趣味性,而且能够更加直观展现三角形的三边定理,学生只需要将任意两个边拼接成一根和另外一个做对比就能够直观看出其长短关系。比起利用圆规进行作图,这样的教学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直观形象,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完成“实验学习”之后,再从形象化的理解进行抽象化理解,学生能够生成更加深刻的三角形三遍关系理解。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以往课堂教学当中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和探究去找到数学定理,学生在利用竹签拼凑三角形的时候会进行各种常识和思考,有效展开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并以此为支撑点,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更好地在课堂当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维能力可以说贯穿了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各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理解以及展开知识运用的关键性能力。数学思维也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技能掌握的过程中,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调动原有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增加新的知识和概念掌握,使得数学能力不断提升。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对数学问题的处理,乃至数学知识结构的优化,所以,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认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功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单元知识的总结,在课本教材当中的“小结”部分一般都会给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拓展和填充,一方面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将课本当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例如导图当中标出了角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方法,学生就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后面进行填充,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习题练习等内容。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整体的知识框架,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比如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通过其中的人文色彩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数学学科本身,引导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以及数学思维的构建。传统的教学当中往往忽略数学学科当中的文化内涵,也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审美、数学历史认知存在漏洞,单纯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概念和公式。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当中的试题解答会用到很多思维方法,通过数学文化渗透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掌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很多数学推导或者解题的思路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函数当中的变量和因变量,就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学:一件事情是否成功就像是因变量,自己的努力、外部环境、团队协作、他人帮助等等就是变量,找到对因变量影响最大的几个变量,努力做好就有更大的概率会成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新课标当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实现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哲学知识,锻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相辅相成提升授课质量

作业方面的改变是双减政策措施当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作业环节也是学科授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作业设计能够将课堂教学和作业完成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构建更加高质量的学科教学。尤其是授课方面,预习型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当中要学习的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数学概念和公式等内容,当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地更快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进行深化探究,更好地发展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课后练习型的作业,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发展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同时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前后的关联性是非常强的,如果前面的课程学习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当中,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是听不懂,因此利用作业夯实学生的知识掌握,对于学生新知识学习的效率有着非常好的提升促进作用。以往的教学,作业大都以练习题为主,这样的作业学生不喜欢,完成情况差而且教学辅导的质量也不高。在双减背景下,限制了作业量,教师更加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优化,以提升作业的质量,更好地配合课堂授课,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在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分层次的作业,精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不同学生的学情,起到因材施教的辅导效果。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知识教学为类,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的数学作业,可以设计为基础作业和提升作业两个部分,对于基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基础类作业,让学生充分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些原理解答一些简单的题目。对于学习进度比较快的学生以及结合一些高难度的思考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五中判定方式,并结合几何知识灵活运用判定条件解决应用问题。总之就是要通过调整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引导教学效果。

结束语

双减政策给初中数学授课带来的全新的挑战,其中具体的措施更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提质提效,构架高质量数学授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理念,通过调整学生课堂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作业设计等具体的措施,打造高质量授课,综合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梁红姐.谈“双减”呼声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11):81-83.

[2]王利萍.“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园,2022,15(11):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