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思路建构
摘要
关键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路
正文
高考中历史也是重头戏,历史成绩的好坏也必将影响到高考的整体成绩,那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怎么提升历史成绩,提高复习效率呢?笔者在此以《建国以来的外交》为例对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思路建构谈谈自己的粗略想法,抛砖引玉。
第一、以考纲、课标要求、核心素养为总依据来确定章节内容的主要知识。考纲非常简单,所以必须以课标要求为目标,展开对考纲内容的解读,结合教材要掌握哪些历史概念或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从为什么(背景、原因、目的)、是什么(内容、性质、实质)、怎么样(评价、影响、特点、启示)等方面入手,形成每节知识的讲解重难点和体系的构建,并配以史料解析和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附:
第二、以研究近10年高考题为主,以研读统编新教材为辅,作为知识讲解适当拓展补充。
例(2016·全国1,T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B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这道高考题就体现出了必须对课本进行补充,因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课本并没有涉及到。教材只讲建国初外交、70年代外交、新时期外交,其实学生也很容易提出问题----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外交又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必须补充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又比如在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纵横(第165页)有关于三线建设的介绍。这三线建设刚好与中国在60年代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补充知识进行拓展。
例“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据此判断“三线建设”的主要是因为( A )
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B.城市粮食供应不足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研制原子弹的需要
当然对近10年历史高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统计发现高考常考的重点核心知识点有哪些,轮考的次重点知识点有哪些,又对教材进行拓展的深度和难度有什么样的要求和趋势,这对我们高考历史的一轮复习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以知识的前后联系,纵横对比来确立章节知识的小专题小通史复习。对于本章的内容来讲,我们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小专题复习,比如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日关系,中德关系等等可让学生分组归纳整理,从中挑选好的进行展示),甚至可以把中国古代(朝贡外交、宗藩体制、华夷观念、朝贡贸易)、近代(条约体制外交、近代化外交、自强外交)、现代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成一个相对宏大的小通史复习,从中体会中国外交历史沧桑巨变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附: 近代以来国际视野下的大国外交----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1840—1899)
表现: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原因: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无法与英国等资本主义强国相抗衡,因此采取了追随侵略、从中牟利的政策。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1927)
表现: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原因: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在侵华问题上与其他国家争夺激烈。美国采取这一政策,以求在经济上率先进入中国市场。
3.中美合作、共同抗日(1937—1945)
表现: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原因: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共同抵御法西斯的侵
略 。
4.扶蒋反共,控制中国(1945—1949)
表现:扶蒋反共。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原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大阵营形成。美国从中国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权,最终形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5.遏制中国,全面对抗(1949—1972)
表现:美国对华政策以孤立、封锁、包围和敌对
原因: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霸主,采取了全球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它对资本主义世界采取以稳定为主的政策,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它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遏制和敌对的做法。
6.走向和解、中美建交(1972—1979)
表现: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原因:20世纪70年代在苏美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侵越战争陷于泥潭,经济由“黄金时代”进入“滞胀”状态。
7.时而紧张、时而缓和(1979以后)
表现: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但台湾问题、朝鲜问题、双边贸易仍然存在很大的摩擦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便开始以中国作为它的主要对手。
第四、以构建章节知识体系,厘清历史概念,梳理时间轴历史大事件为骨架。讲完每一节或者单元,我们要进行每一节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构建,注重章节知识的总结提升形成有规律的知识。如:
阶段 | 指导方针 | 原因 | 外交成就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新中国需要和平环境;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
|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两只拳头打人,一大片” | 美国利用台湾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亚非许多国家建交;中法建交
|
20世纪70年代 | 发展同美、日、欧洲的“一条线,一大片”外交
| 美苏争霸,美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全方位外交 |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通过表格,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一次重新的整合,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受国家利益,国家实力、社会制度、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发现不同阶段中国的外交指导方针也有所不同,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体现了国家积极主动,灵活务实的外交。
同时教材当中的大的或显性的历史概念一般都会在课堂进行讲解,而小的或隐性的历史概念往往容易忽视,因为每一个概念的出现,它都有特定的时空以及特殊的含义,而这也往往成为做题当中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厘清概念。如:不结盟政策、多边外交、无敌国外交、全方位外交等概念。
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章节的历史事件先后,构建出时间轴历史大事件,以形成正确的时空观。附:
第五、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平时练习当中以全真模拟题和高考题为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多角度的对同一个知识点(比如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对外政策、国防政策、文化交流的变化来考查国家的外交和国际形势的变动)的考查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针对性题型比如学生的弱项----观点型开放性试题或者对掌握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来进行练习;也可以错题重做,尽量避免出错题和有争议的题以及重题,注重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考查。学生练习完之后要及时讲评,并不断地总结解题的方法技巧如对背景型、特点型、比较型、评价型等常考重点题型的技巧总结。
综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究精准、全面、透彻,时间可以稍长点,但务必夯实好学生高中历史的知识基础和高考历史的能力基础,努力提高学生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复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为二轮、三轮复习提供强劲的动力,争创高考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