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H市技能型人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袁君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 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安徽 淮南,23200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技能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成为一个拥有多元化技能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体,才有可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不仅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需要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强大支撑,普通地级城市尤其是欠发达城市更加需要引进支撑城市发展转型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政策

正文


一、H市技能型人才总体概况

(一)技能型人才基本情况

根据H市人社部门最新统计数据,全市技能型人才总量36.8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1万人,(高级工约7.8万人,技师近2000人,高级技师近200人)。在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方面,全市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1个。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拥有7所高等职业院校,1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2万人,每年毕业生4.2万人。[2]

1、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情况

H市高职院校学生中技能人才共11081人。其中,男生4421人,占比39.9%,女生6660人,占比60.1%。从技能人才生源结构分析,本市5046人,占比45.54%;省内其他地市4995人,占比45.08%;其他省市1040人,占比9.39%。高职院校学生技能人才专业类别主要为“教育与体育大类” (24.56%),其次为“电子信息大类”(16.18%)、“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9.99%)。

2、企业技能人才基本情况

H市企业技能人才共1156人,年龄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上(77.25%),其次为31-35岁(13.75%)。从技能人才生源结构分析,H市936人,占比80.97%;省内其他地市142人,占比12.28%;其他省市78人,占比6.75%。学历主要分布在大专(32.7%),其次为高中/中专(30.8%),取得的技能等级主要为“技师”(39.71%),其次为“高级技师”(15.31%)。专业类别主要为“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28.03%),其次为“电子信息大类”(18.51%)、“装备制造大类”(13.58%)。

(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状况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H市高职院校学生中打算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比例为42.78%;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主要为“成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31.24%),其次是“做一般工作人员”(28.02%);对未来就业城市选择的意向主要为“地市级城市”(36.77%),其次是“江浙一带大中城市、省会城市”(36.49%)。





 


1  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就业城市选择的意向分布

2、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情况

H市企业技能人才对自身职业发展历程的满意度为93.86%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为96.28%;对目前工作薪酬的满意度为87.11%。

H市企业技能人才毕业至今,离职率为53.37%,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为“工资福利较差”。

H市企业技能人才认为本单位对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主要为“工资补贴”(79.93%),其次是“岗位晋升”(34%);认为本单位提升员工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为“组织培训”(46.89%),其次是“一对一师带徒”(17.13%)。

(四)技能型人才择业问题

1、留在或离开本地的意愿及原因

H市高职院校学生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为29.48%,企业技能人才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为93.08%。

高职院校学生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方便亲友互助”(27.92%),而离开的原因主要为“亲友都不在本地”(36.52%);企业技能人才愿意留在本地的原因主要为“方便亲友互助”( 34.48%),而离开的原因主要为“当地福利待遇一般”(36.52%)。

2、较关注的人才政策

H市高职院校学生对本地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为 67.79%,企业技能人才对本地技能型人才提升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为 85.30%。

H市高职院校学生较关心的人才政策主要为“发放购房、住房补贴”(54.80%),企业技能人才认为具有吸引力主要为“技能性岗位补贴”(35.73%)。

3、较关注的教育培训类型

H市企业技能人才希望开展的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主要为“技能提升类培训”(74.57%),其次是“专业理论知识培训”(53.89%)。

二、H市技能型人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H市企业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薪酬满意度整体向好,但技能型人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H市企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满意度(93.86%)、工作满意度(96.28%)、薪酬满意度(87.11%),均处于高位,说明H市技能型人才就业发展环境积极向好。

H市企业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上占比77.25%, 体现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稳定性。随着H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用人单位对中青年技能人才需求较旺盛,用工需求中年龄结构的转换对H市如何做好中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入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技能人才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及以下水平占比较大,其中大专(32.7%),高中/中专(30.8%),与企业对技能人才高学历要求有偏差。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学历需求主要为本科,表明H市大专学历层次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本科学历层次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

企业技能人才比较关注人才政策,重视技能岗位工资补贴以及技能型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技能型人才主要因为薪资待遇问题选择离开H市,对人才政策中“技能性岗位补贴”较为关注(35.73%),并且希望政府和企业多开展“技能提升类培训”(74.57%)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53.89%)等项目。这也成为H市吸引技能人才、留住技能人才、持续开发技能人才资源的重要着力点。

2、产业园区企业各展所长,积极引人、留人、用人,但受限于多因素影响,多数企业依然面临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当前企业技能型人才与H市优势产业的匹配度较高,位居前列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28.03%),“电子信息大类”(18.51%)、“装备制造大类”(13.58%),符合H市的优势产业发展。同时在吸引本土技能型人才就业方面能力较强,可最大限度实现技能型人才就业的稳定性,也是H市重视技能型人才发展政策的优势体现。

3、H市高职院校为地方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主渠道作用,顺应了本土产业发展需求,但毕业生服务地方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根据H市高职院校 11081 份问卷调查,生源地为H市5046人,占比45.54%,为主体生源,为H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起到主渠道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本土中职、技工学校学生直升本地高职院校的比例。

七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很好地匹配了H市地方产业发展。当前,H市的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等领域,七所高等职业院校均开设了相关专业。但还需要大力支持各院校深入对接市场需求,进行新开设专业的市场需求认证,提高紧缺专业招生数量的匹配度。

近两年,七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其毕业生留在H市工作意愿较低,仅为29.48%。要提高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必须在突破地域限制上下功夫。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技能型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凸显

一是总量。能源、制造装备等传统领域技能型人才总量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但新兴产业技能型人才供给总量偏少,愿意来H市或留在H市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数量更少,使得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数量结构无法满足新兴企业需求。

二是技能型人才类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类型主要集中领域为“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装备制造大类”,而企业未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位居前三,无论是需求结构还是总体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2、制造行业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对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要求

随着装备制造行业产业升级以及化工、制药等行业准入机制的限制,对新产业工人的技能素养、学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技能人才具备适应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操作的能力以及相应专业学历水平。

同时,企业研发生产一体化流程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既要能够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发展能力,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基础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人。

3、受限于区域和群体效应,高技能型人才引进和稳定困难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招聘到特殊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往往需要从沿海发达地区高薪挖人,但这些人才只会短期在H市工作。因为依托发达地区前沿发展优势,通过圈层交流互进,让自己的技能水平始终保持在本领域第一梯队。[3]而来H市工作,虽然薪酬很高,但会脱离原有的群体圈子,因此本土企业所需的高技能紧缺人才很难保持长期稳定。

同时,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有待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本土同业企业的香悖悖,也是外地企业争抢的对象,进一步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离职率和流失率。

4、技能型人才发展观念变化,传统学徒制急需革新

一是年轻人很难潜心传统“苦行僧”式技能型学习模式。技艺的成长需要靠千锤百炼的实践锻炼和师傅的指导方能获得,而现在一些年轻人往往希望能够尽快轻松成长起来,这就产生了矛盾。

二是“师带徒”还存在着利益的纠葛。现实中无法完全否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话,使得企业的技术骨干都不愿意主动带学徒,不建立良性的符合新时代模式的新型企业学徒制,是很难实现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代际传承的。

5、打通育人、用人通道,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还需破题

一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校企深度融合离不开政府的激励和支持,需要成立负责产教融合协调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出台促进校企合作支持政策,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平台。[4]

二是校企对接的方式与深度有待改进。“订单班”是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但在校企等深度融合方面,企业还缺乏形式多样的方法。另外,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和人才消化能力,无法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单独的订单班,还有的企业因为自己的规模和实力不足,对接高职院校的意愿不强。

三、职业教育背景下加强H市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完善H市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1、构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

督促企业加强对新进技能人才的培训,帮助他们找准自身能力与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在准确了解引进技能人才性格特点和优长劣短的基础上,量体裁衣、扬长避短。

一是坚持引育并重,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把引进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用其所长、用其所能,实现技能人才与岗位的优化组合,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益,做到培养上扬长补短、使用上扬长避短。

二是积极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科学合理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促使他们在当地成长成才、安居乐业,为H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提升技能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全市各县区、园区要在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上下功夫,避免出现重视引才、轻视用才。从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延伸人才服务链条,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工作。

一是细化涵盖住房、就医、社保转接、交通、食堂、生活娱乐、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来自外省市的技能人才,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引进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建立企业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技能等级晋升的经费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提升体系,对技能人才培育成效明显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

三是合理下放职业技能型考评工作,明确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加强职工技能提升类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并授予企业对受训职工的技能鉴定与人才评价自主权,同时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和推进高职院校开展高级工技能鉴定工作。

(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主动对接职业院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通道

1、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通过服务平台,政府主导,积极支持地方企业与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招生—培养—就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紧密对接,并给予示范企业和职业院校以税费减免、政策资金扶持等激励措施。

二是依托服务平台,建立校企互通信息渠道,积极为企业招工、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并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和研判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和技能人才培养状况。

三是利用服务平台,拓展政府在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谋划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机对接,助力产业与专业、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

2、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为特色、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校企合作体系。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指导校企合作工作实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是对校企合作的参与方资格进行筛选,对校企合作过程加强监管,确保校企合作有效实施,取得实际效果。

三是建立“政府搭台,校企唱戏,部门协调”的校企合作机制,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快速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三)激励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能力

1、推进职业院校整合校企合作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政府搭建平台,建立市级统一实训基地,或积极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工业园区,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示范平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通道。由政府主导,推动示范平台建立和产教一体化建设,扩展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实训资源。

二是通过“订单班”培养模式,订单企业和高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上各向前一步,积极作为,紧密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契合度。

三是推动一批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进入职业院校与专业教师组成“双导师”,或者担任实习实训带教老师,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

2、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能力

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建设输送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H市技能人才队伍增量的重要途径。

一是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围绕提升毕业生留在本市工作的比例,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政策投入,支持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教学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提高毕业生本土就业的比例,并对比例较高的职业院校加大奖励力度。

二是加强毕业生在H市就业宣传指导以及离校前后就业信息衔接工作,定期发布“H市高职院校本土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调整促进毕业生本土就业的引导与服务工作。

(四)建立“老师傅”人才库,打造企业技能人才传帮带成长通道

1、制定“老师傅”评审制度

以职称、技能型水平、行业荣誉为硬性条件,选评符合条件的高技能型人才入选人才库。

2、完善“老师傅”薪资待遇制度

通过政府和企业双向投入,保障老师傅待遇稳中有升,尤其是师带徒特殊津贴,破解师与徒之间容易产生的利益纠葛。

3、建立“老师傅”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可测量的指标体系评价老师傅传帮带工作对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效果,并给予师带徒效果显著的老师傅以额外奖励,形成企业技能型人才代际传承的良好氛围。

4、建立“学徒”考核和奖励机制

对师带徒过程中成长效果显著、技能型水平提升迅速的“学徒”给予岗位晋升、薪资待遇提高等物质和精神奖励,破解当前年轻人不愿按部就班当学徒的困境。

(五)以赛促能,拓展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提高价值认同感

1、完善我市技能大赛体制机制

政府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 竞赛活动和职业技能考评活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程序 、参赛条件、竞赛内容、资金支持等,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 颖而出搭建平台。

2、开拓技能大赛选拔人才的新路径

一是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在给予奖励的同时, 可按规定直接或越级晋升职业技能型等级。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优秀高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创新 职业技能考评工作,

二是加大对职业技能大赛以及获奖选手的宣传报道,营造 政府和社会重视技能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获奖 选手作为一名技能型人才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如: 当前我市总工会开展的职业技能型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直接授予市级

“五一“劳动模范奖章,建议进一步扩大参赛职业范围,尽可能覆盖到全市所有行业,并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承办市级职 业技能型大赛,为全市所有行业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大学生提 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六)完善技能人才专项政策,扩大政策宣传力度,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1、提高技能人才政策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的能力

坚持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坚持扩容提升重点产业技能人才规模,坚持大力培养储备青年技能人才,坚持用“暖心”政策提升引人、留人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技能人才政策的战略引领作用厚植技能人才培育沃土,提升技能培育水平,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合作交流营造“润物尤声”的良好环境。切实推进人才清单化服务和全流程保障服务,真正实现技能人才政策的“筑巢引风”作用。

2、多渠道扩大技能人才政策宣传

政府积极通过宣传片、自媒体推介、市领导代言、纸媒、手机短信息推送、灯箱广告、公交移动媒体等渠道,让本地技能人才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为市民大众、高校学生所熟知。把吸引技能人才的诚心推送出去,将留人用人的“实在”推送出去。

同时积极开拓技能人才政策外部宣传通道,通过外省同乡会、高校校友会加强家乡技能人才政策的宣传和技能人才需求信息的推送。并积极利用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做好技能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与促进返乡人员的本土就业。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