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视频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清忠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746000

摘要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普及的背景下,教育资源呈现出了均等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成为了一个受到全体教师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微视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生物实验变得更为有趣,达到实验效果化和生活化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巧,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改进。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应用微视频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微视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正文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科学研究的精神,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固化、深化以及活化。传统实验课程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但是在趣味性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都不高。基于微视频,可以对当前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改进,基于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呈现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知识,使实验课程变得“有滋有味”[1]

一、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效果

(一)使实验教学变得趣味化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在动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的概念,使他们对实验探究展现出较强的兴趣。只有激发兴趣,学生才能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作风。微视频实现了多种形式资源的融合,除了文字信息之外,还可以对声音、图片以及动画等多样化信息进行处理,基于形、光、声、色等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使实验教学具备可视性、可听性的特征,实验结果也可以更为形象地别展现出来,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在学习“尿液形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微视频,通过3D动画的形式将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直观呈现出来,使用相应的颜色来将血浆、原尿以及尿液展示出来,通过颜色的变化和镜头的切换来帮助学生对尿液的形成过程及肾脏的功能形成深刻认识。

(二)使验操作变得规范化

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都比较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抱着“玩”的心态进入课堂,进入实验室之后对各项实验操作都跃跃欲试。还有部分学生好奇地摆弄各项实验器材,没有认真听讲,这导致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规范化不足的问题,对实验操作技巧不了解,对注意事项不关注,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将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录制下来,并对各个操作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标注。在这之后,通过剪辑的形式将将其制作成为微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视频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2]。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正式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实现规范化操作。比如在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标本的制作流程录制成微视频,提前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做好预习。在实验室当中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学生的规范化水平就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三)使生物实验变得生活化

生物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很多生物学现象都可以在生活当中被发现。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大胆创新,实现生物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发挥自身的主观判断能力形成新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通过微视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他们在生活当中发现生物学知识,利用生活材料和生活常识来开展生物实验,将生物实验室搬至家中,使生物学习范围得到拓展,以此来实现生物实验生活化的目标。比如在“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这一生物实验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来开展实验。具体来说,教师要先通过微视频向学生介绍“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原理,并向他们说明水溶液浓度与褪色效果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使用厨房的榨汁机来榨取水果汁,并使用药店购买的高锰酸钾来进行实验。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微视频的制作原则

(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制作和使用生物实验微视频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来完成微视频的制作,引导学生将微视频作为载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探究和知识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并将其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实验教学变得有趣。在选择微视频素材的时候,也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微视频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所服务。

(二)以学生为中心

实验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微视频的使用对象也是学生。因此,在生物实验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能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微视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3]。同时,在微视频设计的时候,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认知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对微课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确保视频的针对性,更好地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基于微视频来进行交流与活动,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简单实用

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微”,教师在制作生物实验微视频的时候也要关注这一特征,坚持简单使用的原则。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来说,要将微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才能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视频、学习生物实验知识,同时使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短小的微视频所占据的内存空间比较小,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当中直接播放,使学生随时在线学习,并进行资源共享。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来说,微视频是针对某个生物实验知识点或者某个特定实验环节而进行的针对性讲解或解释,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微视频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快速呈现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过程比较繁琐,实验操作步骤比较多。如果一味地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通过微视频,教师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快速地呈现出来,并在特定的环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利用金鱼藻的化合作用收集气体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当中,教师在实验环节通常只会将卫生香的复燃情况进行演示,其余的过程都会进行口头讲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全面地了解这一实验,同时也无法对实验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通过微视频,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过程展示出来,并将实验的内容和实验开展过程呈现出来,并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提问:“试管当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对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真实实验结合虚拟模型、提高实验学习效率

很多生物学知识虽然是从实验当中得来的,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上或者在实验室当中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实验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基于微视频实现真实实验与虚拟模型的相互结合。比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时,组织开展解剖猪心的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但实际上,新鲜的猪心中带有一定的血液,同时会散发出强烈的血腥味,学生如果进行实验操作的话会产生反感和排斥的心理。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自主开展解剖实验,并将实验的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在解剖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关键的部位暂停,通过镜头放大和特写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心脏的结构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微视频当中插入心脏模拟的3D图片和动画,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实验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起来。

(三)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实验思维品质

微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可以基于此来对生物实验的原理、材料、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重点呈现。基于该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学习时间的延伸和学习空间的拓展,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思维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微视频来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了解实验要达成的目标,关注实验需要使用的材料和相关的步骤等[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提前动手做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自己的疑惑带到课堂上与同伴或者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积极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验当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提高了思维的频率和思维的效率,进而实现全面化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生物学主要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而实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这对于他们学科素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基于微视频来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的全过程呈现出来,要将真实实验与虚拟模型进行结合呈现,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童静,张家军,刁艳芳,姚晓蒙,尹苗.淄博市初级中学生物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度调查[J].科教导刊(下旬),2018(27):186-188.

[2]马宏妍,仝倩,孙垚,刘建青.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山东省郓城县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236-238.

[3]魏智清.基于生态文明的动物行为视频案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2):116-118.

[4]潘东阳,韩茂,黄小娜.苏格拉底法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23):94-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