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彬彬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摘要

音乐课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愈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在音乐教学的同时,融入思政相应内容,则是新时期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旨在利用辅助学科本身的趣味性,实现对学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养。对此,本文就提高校音乐教学为例,简单从以下角度展开思政教育模式融入课程之中的相应教学探究。


关键词

高校音乐;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正文

一、 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模式的现状

在对新形式教学手段的革新价值拥有部分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将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以创设与革新,还需对现当下的高校音乐课程模式具体展开现状加以分析,进而意识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在课程本身的全面化革新过程之中,起到“规避缺陷”的相关教学作用。而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之中思政教育模式的开展问题,就多集中在以下几个不同角度: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思政主题观念

从当前高校音乐课程中思政相关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来分析,首先一点教学发展与革新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教学内容本身缺乏思政相关主题化概念,即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思政内容之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意义,进而没有将更为多样且全面的思政知识内容加以相应融合,这自然就会使得高中音乐教学之中的思政教育模式革新难度变大,学生们无法在有限的知识内容之中,将自身的学习能力加以有效提升[3]。像上文中也提到了音乐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的部分联系,那么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这两种教育教学手段之间的相同价值性,并了解二者间能够相互借鉴与吸收的关系所在,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的教学观念相对新颖,且能够对学生们的进一步学习发展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而就笔者对当前大部分高校音乐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融合程度的相应观察来看,实际上很少有教师能够切实有效地意识到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积极意义,进而将其加以优化与完善,这也就是导致当前教学内容选择之中,缺乏一定思政主题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思维整体开展过程相对单一化

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指的并不仅是对思政相关主题观念的认知不足,还体现在他们对音乐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有所缺乏这一方面,因为音乐课程本身的发展优势是从近几年才被社会发展所重视起来的,而我国高校内的教师因其本身的任教时间会相对较长,所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关观念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渗透也会更为深刻,这时国家教育部门对其提出音乐课程的全面开展革新,自然会使其一时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标准[4]。而就当前的陈旧教学观念来看,教师所花费在音乐课程本身的精力都会存在不足的现象,那么当其展开对课程内部的思政教育相关设计、转变的过程之中,势必也会存在部分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不仅仅会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政学习能力加以提升,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及不相容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导致学生们在课程中抓不到重点,进而出现教学资源的一定程度浪费等问题,这显然也并不适用于当前的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观念的有效发展。

(三)课程本身缺乏正向教学评价的辅助

除了上述两点教学发展不足之外,当前的高校音乐课程整体开展现状中,还存在一项教学结构角度的问题,即教师没有将课堂上的教学辅助加以巧妙应用,因为教学评价本身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就能够起到规范其本身学习能力、优化他们对知识内容的全面认知作用,而且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音乐审美意识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所以这一教学环节之于课程本身的开展是占据很大程度上的积极意义的。但就笔者对大部分教学课程本身的开展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能够将这一教学环节切实融于课堂的教师仍为少数,其原因一方面就在于高校教师本身对思政教育相关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一条件背景下,既定的教学发展效益都难以切实达成,更遑论利用高效的教学评价来辅助学生完成更为深层次的学习任务[5]。另一方面会导致教学评价手段难以在高校音乐课程之中广为应用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的专业教学能力稍显薄弱方面,因为只有能够意识到音乐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两种教学手段加以巧妙融合,进而于其中融入教学评价作为课程开展的辅助环节,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多维度同步发展,而当前高校本身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就有所不足,所配备的教师专业能力自然难以达成上述标准,所以在这一条件下,课程结构难免就会存在部分评价等方向上的缺失问题……

二、革新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模式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两项内容的细致化分析,教师对于怎样切实有效地利用课程教学革新,转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理论认知、审美意识、思维观念等多角度能力的提升,应已经具备部分教学改革规划意识。但要想更为高效地发挥出新形式课程教学效益,教师实则还需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具体手段应用探究,从而达成更为高效的教育发展目的。

(一)规范教学内容

选定更为规范且更适用于高校音乐课程之中的教学内容,对于相应的教学各系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在内容选择的角度,教师除了要意识到音乐作品本身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所在之外,还要意识到其本身思政教育观念的存在与否,甚至还需从以下角度,将其加以更为深层次的规范,进而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为课程革新发展而言,起到更为高效的推动作用。

1、优化对作品的相关选择

从规划教学内容的角度先行出发,教师应该优先意识到优化教学作品相关选择的重要性,因为要在既定的高校音乐课程之中,将思政相关教学模式加以革新,首先要完善的就是教学内容,只有更为多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上印证相应的思政观念时,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课程之中的思政教学知识点,强化其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在切实有效地革新课程教学时,教师就要在丰富的课外素材中,找到更适用于课堂的作品内容,以此优化课堂知识内容的相应储备,达成更为高效的教学目的[6]。而优化作品选择的过程,教师就可以先从了解当堂课程之中所蕴含的既定思维教育资源角度出发,再从对学生学习能力、思想价值的发展现状分析之中,找到适合其本身综合能力发展的知识内容,进而利用更为多样的教学内容,兼顾其本身正确人生观、价值挂、审美观的良性引导,以此保证教学革新效益的全面激发。

2、强化专业与思政间关联

在选定优质音乐教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尝试将这部分“外来”知识内容同课程本身的教学资源、思政相应主题观念加以融合,以此完善新形式教学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专业性等发展特征[7]。这对进一步利用专业知识内容,来辅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认知与思政认知而言,就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例如教师在进行高教版高校教材中的“中国民族器乐”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将专业知识内容同“爱国主义”、“传统民族文化”等思政观念相结合,并在课外资源之中,找到相应的教学发展素材,进而利用这部分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之间的有效关联,同时给予学生的音乐发展审美意识、思政学习观念的同步提升。

(二)优化教学过程

在将教学内容加以规范与完善的前提下,教师还需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出发,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而优化出更为新颖且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加以提升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开展与学习之中,最终实现对知识内容、思政认知的全面了解,并随之强化其自身的审美与价值观念。

1、完善教师的教学标准

在切实革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时,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自身在教学之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完善自身的教学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教学手段的相应革新,能够更贴近于趣味性思政引导,从而实现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高校音乐课堂这一教育发展目的[8]。而教师本身的教学标准完善,则需要他们意识到自身行为标准对于学生们学习而言的示范性作用,进而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教学重要性,并将“德艺双馨,德为先”的相关教育发展观念融入自身与学生的思维观念之中,这样思政教育本身的效益才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提高。

2、重视教学中的艺术性

在课程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作用,因为高校音乐课程本身的开展,就与艺术审美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关联性,所以更具艺术性的教学表达形式,能够将课程本身的教学氛围加以营造,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们对思政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就将得到大幅提升[9]。此外,教学形式的艺术性转变,也将对思政相关知识内容加以艺术性整合,这时学生们再从统一化形式的教学内容之中,探寻其内在人文主义精神与声乐演绎、欣赏过程中的技巧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除上述两点教学过程革新发展转变外,教师要想从这一角度完善相应教学发展,势必还要意识到新型教学手段之于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进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融于课堂,这样才能够在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完善其本身的知识内容理解程度与思想政治观念认知。例如,教师在进行“通俗音乐”的相关教学时,便可以在多媒体技术手段下,将当前盛行的部分短视频等音乐表达内容展现给学生,并让他们在这部分内容中探寻其内部技巧与核心理念,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得到大幅提升,而在其探究内在的过程中,音乐本身的教学质量、内涵便能够一一凸显出来,这时他们就将对“流行”的音乐表达,拥有部分自身认知,这对其本身音乐知识理论认知、思政相关了解程度而言,就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培养作用。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从上文中的教学结构角度发展之中,教师应该已经意识到了教学评价对于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而怎样将这一结构性内容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发展之中,仍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一项教学问题,对此,本文就从以下角度展开对评价的相关规划与完善建议。

1、评价原则

在完善教学评价的方向展开教学革新,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评价环节的应用原则,也只有在原则理论的支持下,这一环节的教学效益才能够得到大幅提升,而课程本身的教学完整度与实效性才能够得到全面提高[10]。对此,教师应考虑到评价的多维度、时代性以及过程性等原则,从而实现自评、互评、阶段性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转变等环节创设。

2、评价方法

在明确教学评价的原则基础后,教师还要意识到教学评价方法的转变,即其要意识到新形式教学评价下公平公正性的重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评价角度完善,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对学生展开评价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念,以此实现对课程的全面有效革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在高校音乐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模式加以融合,从而实现对教学形式的有效革新,并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完善对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的相关培养,就要优先从了解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发展价值角度出发,明确后续课程革新标准;之后再对当前的课程展开现状加以分析,以此规划出革新发展的具体方向;最后于教学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角度,展开详细化教学转变,这样便能够达成上述教学目的,给予学生以更为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悦.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1(23):97-99+153.

[2]周小勇,刘红玉.音乐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探析[J].艺术教育,2021(12):272-275.

[3]张香君.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2):240-242.

[4]马豫.高校声乐教育中的课程思政[J].艺术评鉴,2021(21):125-127.

[5]唐慧云,孙凌阳,李历.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研究[J].大学,2021(40):73-75.

[6]杜沄.“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路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0):109-110.

[7]许泽民.音乐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策略分析[J].艺术评鉴,2021(18):134-136.

[8]刘潇.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84-87.

[9]刘旭琦.新时代课程思政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21,38(04):100-104.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21.04.019.

[10]周长缨.音乐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音乐,2021(07):37-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