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宋海艳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春长小学2528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我们探讨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道德认知与情感:培养学生区分对与错、善与恶的基本能力,以及对道德行为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判断。这包括理解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态度。

2.法治意识与知识:指教育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即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3.道德判断与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道德和法律问题时,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包括分析问题、评估不同选择的后果、做出符合道德和法律原则的决策能力。

4.社会责任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及为创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一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书本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也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角色过于突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这种做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实践教育

注重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判断力。

首先,参与社会实践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感受社会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认识到自己身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其次,模拟法庭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以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了解法律的适用和司法程序,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在模拟法庭中,学生需要运用法律知识、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情感教育

重视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责任感和公德心,使其能够在道德与法治问题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同情心和善良之心。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应用,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通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行为对个人、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深刻领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并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范和法律。

其次,案例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分析案例,学生需要深入思考案件背后的道德困境和法律纠纷,推理出不同行为的结果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这种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对于评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习表现以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综合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发展情况。

1.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引导,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2.学生自评: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能够帮助他们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加深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促进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3.同伴评价: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从不同角度收集学生的表现数据,为综合评价提供更多元化的参考。

4.教师评价:教师作为专业评价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高能力,同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育者应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克卫. (2022). 道德与法治教育整合下的小学生品德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9), 286-287.

[2]胡晓梅. (202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17), 236-237.

[3]汪琳. (202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 现代教学, (12), 154-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