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彬彬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摘要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而被提出的一项新型教学手段,其旨在利用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应观念,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怎样将这一教学手段更好地应用于课程,还需教师展开详细探究,对此本文就以高校的音乐课程为例,展开如下几点“翻转课堂”的相关教学应用分析。


关键词

“翻转课堂”模式;高校音乐;教学应用

正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与应用价值

充分分析并了解“翻转课堂”本身的教学模式概述,以及其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之中的积极价值,对于明确地树立后续教学革新发展目标、合理规避既定教学问题等角度都将起到相应的理论辅助。此外,了解这部分内容还能够让教师于更深层次认可新型教学手段,这对保证他们完全投入到教学革新的工作之中,也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一)概述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本身属于一种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手段,其旨在利用教师对课程时间、空间的巧妙安排,完成对教学时长的相应缩短,进而将更多的课程学习时间给到学生,以便他们完成自主化的相应学习,从这一角度来看“翻转课堂”本身在课堂上的应用,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提升、课程质量的提高便能够起到积极意义。

(二)价值

通过上述几点“翻转课堂”概念探究,教师对于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本身的内涵应该已经具备了相对充足的认知,而其要想更为高效地将这一新形式教学手段加以应用,并随之利用这一手段,完成对高校音乐课程本身的教学革新与质量提升,就还要从其本身的教学价值角度出发,展开相对全面化的教学效益探究,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教学目标的明确树立。

1、能够优化课程开展质量与效率

“翻转课堂”形式下的教学手段应用价值展开探究,最为突出的一项教学效益就在于,它能够将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加以有效优化,因为高校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已经趋近于成熟,其本身对知识内容的探究意识已然很难得到相应的调动,而“翻转课堂”的相应应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内容加以趣味性革新,并且能够保证这部分内容,以更适应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加以体现,这一方面能够确保课程本身的表达不再单一;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本身的设计之中,融入更多新鲜的教学内容,所以这样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本身而教学质量与效率相关发展而言,就将能够起到积极引导效用[1]

2、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过程之中,教师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将课程之中的教学内容以更具趣味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内容包含在部分活动探究的过程之中,从这一方面来看,新型教学手段的提出,实则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的[2]。此外,教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上的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的过程之中,还将意识到将自身与学生地位加以转变的重要性,进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利用引导手段,对学生们展开相应的教学辅助,这不仅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起到相应的积极意义,甚至在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内容理解、记忆程度也将能够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3、能够完善学生的自身审美意识

除了上述两点基本教学发展价值之外,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所展开的新型教学手段,对于学生们本身的自身音乐发展审美意识的相应完善,也将起到部分积极意义。因为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学生们接触并了解音乐的途径越发多样,所接触到的不同音乐形式、种类以及质量也会存在不一而足的问题,所以这时教师若能够在课程的有效开展之中,对其展开互动式较强的“翻转课堂”式教学,他们本身对于音乐内容与情感的认知程度便会得到有效提升,随之其本身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也将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这对其本身自主完成对优质音乐的筛选、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等相关发展而言,都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引导作用[3]。此外,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生们不仅仅会接触到一些既定的音乐作品内容,甚至会在其中接受部分不合理的声乐课程影响,这时教师们的规范性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再一次显露出来,它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意识到正规音乐学习的形式,并随之树立起正向音乐审美意识。

二、“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在教师利用“翻转课堂”相应教学手段完善高校音乐教学之前,除了要明确这一手段之于课程本身开展的积极意义外,还应该对其本身的发展应用可行性加以分析,进而辅助教师明确后续教学发展的相应方向,以此通过良好的课程转变规划,来加强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效益,而其本身的教学革新可行性实则就集中在课程本身的教学特性与学生学习特例两个角度。

(一)高校音乐课程与翻转课堂特性相契合

分析“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之中的应用可行性,教师首先就要从既定的音乐课程与特性与“翻转课堂”相应特点相契合的角度出发,意识到二者间的科学性关联,这样才能够使新形式教学课程更好地融入既定教学,并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相关教学效益。

1、均强调音乐情感的体验

我们先从两种教学手段所强调的课程教学重点角度出发展开详细分析,便不难发现,既定的高校音乐课程其本身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学目标就在于辅助学生们深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并积极探索出相应音乐内容所表达出的情感体验,从而于这一角度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素养的相关培养。

2、能够实现音乐的实践性

而在具体的教学表达角度,展开对音乐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与“翻转课堂”的重点应用措施相关探究,教师还将明确的感知到二者对实现音乐实践的重点关注度,即双方都会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为重点观念,进而会突出完成对学生们亲身实践角度的课程安排[4]。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音乐课程本身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契合度是相对较高的,这时教师若能够在课程开展之中,更好地将新形式教学手段加以应用,既定的教学效益便将得到双倍乃至更多倍的提高。

(二)高校学生学习特点与翻转课堂相适应

除了音乐课程本身同“翻转课堂”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度与关联性之外,学生们本身的学习特点,也与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性,像上文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的部分应用特性,如“学生主体地位性”、“课程中的实践理论交织性”等等特点,都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教师不妨就从学生学习特点的角度,展开相应的教学可行性分析,并以此为核心,实现对课程开展的全面有效化革新。

1、心理特点

先从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角度出发,因为高校学生本身的身心年龄、认知都会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这时教师若仍利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对学生们灌输音乐审美等相关内容,一方面难以调动起学生的自身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很难撼动其本身已拥有的审美认知观,这显然并不利于课程本身的全面有效展开[5]。上文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本身的表达形式会更偏向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而且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多在学生本身的手中,因此教师若利用这样的方式开展相应教学手段的转变,就能够使得课程开展更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状态,而这对其本身的思想审美观变动才能够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2、能力分析

除了学生心理状态与课程的关联性外,学生本身到的学习能力与“翻转课堂”相应的教学表达之间实则也存在着部分适应关系,而通过这一角度所展开的分析,教师则能够更为充分地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6]。即学生们的音乐学习能力越强,他们在“翻转课堂”上所完成的学习效益便会越高;反之其在“翻转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内容、情感越为丰富,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则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具体应用措施

通过上述两点内容的详细分析,教师对于怎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将课程开展加以革新,并随之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能力加以提升,应已具备相应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等角度认知,但要更为高效的完成对高校音乐课程与“翻转课堂”之间巧妙融合,教师还要从课程本身的结构角度出发,以此优化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不同阶段教学转变,这样课教学质量与效率才能够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发展提升。

(一)于课前应用翻转课堂,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兴趣

在教师想要切实依据“翻转课堂”完成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相应革新发展过程中,首先便可以依据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前提时间、空间安排”特性,完成课程开展之前的导入设计,进而于课前便调动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课程全面开展的积极效益,并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相关构建[7]。对此,教师可以先从了解本章节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意识到当前课程教学的开展主题,之后再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时长占比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时间占比加以调整,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开展的教学目的。之后再尝试利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于课前展开音乐知识内容所延伸出的小游戏,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引入后续的课程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保证其后续课程学习的配合度,进而有效规避革新后的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所降低。

(二)于课中应用翻转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能力

在完成前期课程导入的相关革新后,教师利用“翻转课堂”展开新形式教学发展的视线,还可以落在课堂的整体开展过程之中,即利用相对新颖的教学手段、“翻转课堂”下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完成对课程本身表达的相应教学革新,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提出,也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迈入教师视野的一项新型教育方式,而且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被教师搭配“翻转课堂”的相关表达形式一起投入教学应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教学革新时,就不妨在新形式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应用部分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化与直观展现,这样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内容质量便会相对提高,而且他们在既定课程表达之中的探究能力也将随之得到提升在,这时其本身的学习能力发展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推进。

(三)于课后应用翻转课堂,完善音乐教学相关反馈

在完善课程本身的革新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即除了要在课前、课中展开教学“翻转课堂”性革新外,课后的反馈环节也需要教师多加重视[8]。因为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本身也多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所以教师在课后作业的传达角度,就可以展开“翻转课堂”性革新,如在互联网背景下,让学生们完成自主学习打卡、创设信息技术平台以供学生相互分享学习经验等等。这样的教学形式转变,不仅仅能够将课后的教学效益加以提升,对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将起到部分积极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高校的音乐课程开展加以有效革新,并随之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审美意识以及综合发展素养加以提升,就要分别对这一新型教学形式的相关概念、应用价值、应用可行性加以巧妙分析,进而意识到课程开展的实际革新方向,从而保证教学转变的相应发展效益。而在切实利用“翻转课堂”完成教学革新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的前、中、后期进行教学形式的相关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发展效益渗透到课程的全面革新之中,并达成上述教学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秦芳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数据,2021(12):171-172.

[2]赵去非.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评《高校音乐教学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227.

[3]孙建芳.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J].大众文艺,2021(15):202-203.

[4]马芮.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法课程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03):48-51.

[5]杨亚辉.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7):111-112.

[6]别松梅,陶睿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北方音乐,2020(13):132-133.

[7]叶蔚.翻转课堂下的高校音乐教学实践[J].北方音乐,2020(06):228-229.

[8]张世成.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思考[J].戏剧之家,2019(35):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