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严红英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七眼桥小学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活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其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生活情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原则与方法。随后,通过实用数学和几何概念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生活情境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的建议,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教学;建构主义;情境认知;数学课堂;儿童认知发展

正文


引言:生活情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今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其理论基础扎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与环境互动、情境化学习对于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具体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方法,以期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论支持。

一、巧设生活情境的理论基础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与原理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环境互动、主动构建的过程;而情境认知理论则认为,知识的意义和理解深深植根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个体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时,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知识[1]

(二)儿童认知发展与情景学习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巧妙地设置生活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而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提供丰富的感知体验和实际操作机会,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同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儿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调动已有经验和习得新知识,实现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三)生活情境教学的优势与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它强调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2是有助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期记忆,因为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内化知识;3是提升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模拟的情境中,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设计原则与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是实现“学以致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生活情境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真实性原则:设计的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如购物、分食物、测量物体等。例如,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去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计算购买不同商品所需的总金额和找回的零钱,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引导性原则:生活情境应能自然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布置房间或裁剪桌布的情境,通过询问需要多大面积的地毯或者桌布的周长是多少,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3.活动参与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亲手操作,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表,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学会合理规划时间[2]

(二)具体案例分析

1.实用数学:超市购物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以“超市购物情境”为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

假设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设定一个情境:学生们扮演顾客去超市购物,他们需要购买一些商品,如苹果、香蕉、牛奶等。每种商品都有明确的价格标签(如苹果每斤5元,香蕉每斤3元,牛奶每盒2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如果你想买2斤苹果和1斤香蕉,你需要付多少钱?这涉及到加法和乘法运算,即2*5+3=13元。

2. 如果你有20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斤苹果?这就涉及到了除法和比较运算,以及可能的余数问题。

3. 如果超市进行促销活动,满30元减5元,当你选购的商品总价达到28元时,你会如何选择商品以达到优惠条件?此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策略性思考,同时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通过这种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实效。

2.几何概念:建筑设计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建筑设计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案例:

假设我们要为小动物们设计一个游乐园,其中包含一个矩形的草地和一个圆形的湖泊。草地的长是10米,宽是5米;湖泊是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请同学们计算出草地的面积和周长,以及湖泊的面积和周长,并合理规划布局,使得小动物们既能尽情奔跑,又能在湖边休息戏水。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到矩形的面积(长乘以宽)、周长(2倍长加2倍宽)以及圆形的面积(πr²)和周长(2πr)等几何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对几何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抽象的几何概念与现实生活建立了联系,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

举例说明: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1.教学实施过程

1)引入生活情境: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讲述一个故事,内容为孩子们早晨起床、吃早餐、上学等日常生活场景,并标注出各个活动对应的时间(如7:00起床,7:30吃早餐,8:00到校)。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他们明白学习时间概念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2)互动探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时间段的计算(如从起床到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同时,利用实物钟表模型或者电子钟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读取和设置时间。

3)实际应用:设计一些模拟生活场景的问题,比如“如果小明比平时提前了15分钟起床,他什么时候起床?”“小红想在7:45出门,她至少需要提前多久吃完早餐?”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效果评估

1)即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初步判断教学效果。例如,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取和设置时间,能否熟练进行时间段的计算,以及能否将时间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作业检测:布置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记录一周内的作息时间表,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并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程度。

3)长期跟踪: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表现,来持续评估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的影响及效果[3]

结语: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理解了生活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评估手段。生活情境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丽.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5), 118-118.

[2] 刘艳华. 基于生活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设计[J]. 数学教学, 2017(07), 52-53.

[3] 张小红,王丽华. 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38(02), 117-1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