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正文
前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教育事业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更要在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当代的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当代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充分的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的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所以学校要突破目前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困难和阻碍,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努力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树立健全的三观,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对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刻反思
对于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想要在教学当中更好的渗透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需要对以往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可以创建更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更加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一)流于形式的德育教育
这是目前我国的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各种文件的下发,推动着高中的德育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同时老师也开始重视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中融入德育,但是这种发展只维持在表面上,也就是空有形式,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比较有效的教育结果。产生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关乎到学生的高考,所以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尤其是数学,这几乎是高中阶段最受重视的一门科目。所以在这样的导向下老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转变,仍然是以成绩为主,并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又要应对学校和上级的检查,所以就会出现学科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空有其表,但并无实绩的现状。转变思想观念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从学校到老师到学生到家长,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和老师以及学生与家长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的重要性。
(二)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以往对于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教学目标只是笼统的说一句要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学生被培养成了这样的公民呢,没有任何的具体的评价措施,老师在数学课上随口提了一句大家要好好做人,数学课上完了,就是德育课上完了,反正德育不也不考试,有的学校还会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品行操守评价一个ABCD,有的学校直接没有任何的评价措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的老师还可能会对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当中讲解一下,但也大部分时候也就是以说教的形式,学生还能听一听,多少能了解一些,有的老师根本不在意德育在数学课堂当中的渗透。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以后,我们反复的在强调学生应当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来说,当然也不例外,老师们都在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学习主体,但是这样的教学改革好像仅限于主要科目,比如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只关注数学内容,对于德育教学内容的融入大都不会有老师专门去研究,高中阶段大部分的老师在教学当中融入德育内容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老师都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在这样的课程上,导致德育内容的教学模式都是简单粗暴的填鸭式讲解,有的老师会选择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简单的提几句德育的内容,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将德育内容集中到一节课,在课堂教学当中疯狂地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对的,但是学生对这些东西很难理解,或者说很难感同身受,自然就没什么学习兴趣,只会觉得这样的课堂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睡觉的,发呆的,还有偷着写其他科目作业的。这样的学习直接让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枯燥无聊的洗脑,这种教学方式使得高中阶段很难取得有效的结果,很难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和引导。
二、德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对待同学或者其他人时,要学会谦让,尊重以及关心。并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和同学要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道理。而且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不仅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完成德育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加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品质教育。
(二)、通过伟大数学家的事迹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通过一些非常权威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榜样教育拥有非常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圆周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教育学生在,对待事物时要保持科学的心态,对于所做的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思考以及献身精神,并且让学生可以更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投身科学事业的伟大志向。
(三)、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
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结合数学的实际应用和训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如果学生在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选择放弃,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而缺少挑战难题的勇气和毅力,这种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提升自信,努力思考,大胆去做。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以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数学练习题和作业进行批改和纠正,可以加入适当的奖惩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认真仔细的数学学习习惯。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每天的数学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并且持之以恒,就可以逐渐拥有优良的品质,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三、老师要更好的把握立德树人的原则
老师想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首先自己就要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深的根植于自己的教育全过程中,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一)遵循情感性原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情感氛围的营造,利用情感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丰富的情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时,不能忽视情感性原则。
(二)遵循科学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正是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强的时候,也是塑造世界观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同时理解能力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容易偏激的阶段。所以老师对于思想教育的观点选择就要慎重,不仅要科学,还要容易理解。老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导向主体地位,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榜样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中间的威信,让学生更好的听从老师的教导,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遵循层次性原则
在将思想教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的考虑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德育渗透是具有层次性的,要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德育的思想深度。所以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教育就应该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识,还可以涉及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活或者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和社会进行有效的融合。老师的思想教育不能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遵循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三观。
结语: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最大的困境和问题就是教育观念,只有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开始转变,才能真正的解决目前高中德育的问题。开始重视,才能开始有所改变,让德育教育开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各界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建祥.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J].考试与评价,2020(09):60.
[2]薛倩.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3]杨培奇.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张彬.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5]向奇风.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学业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20.
[6]兰晨曦. 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