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高职招生培养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魏嘉良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32200

摘要

新高考制度改革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一直都饱受着人们的热议,是中国千万学子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新高考的改革主要包括取消录取批次、改革考试科目等,这些改革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高校招生及人才培养制度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和挑战。


关键词

高职招生;培养;研究

正文

一、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校的影响

1.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校招生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校招生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校在招生中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招生方式也变得更加的丰富。新高考教育制度改革后,除数学、语文、外语是必考科目,其他的包括了六门科目在内,可以任选三门科目进行(“3+3”)的考试模式,所以在这种考试制度下,高校对同一专业学生的录取就会有所区别,可以根据考生考试科目进行招生工作。其次新高考教育改革取消了原来录取批次的规定,这也意味着各大院校和学生都将会有更多的选择,高校招生将不再受批次的限制影响,可以第一时间把合适的考生招入校园。

2.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考生的影响

教育部通过对高考考试科目、高校自主招生、社会意见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开展研究和探索,在不同城市先后设立了新高考教育改革的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反响、以及慎重研究决定,新高考教育改革工作将在全国推行并正式启动改革制度。新的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制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利好政策,学生考试和学生报考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意义。教育改革后考试方式采用“3+3”的考试模式,与传统的高考制度相比,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科目成绩等,选择对自己有优势的考试科目。(一是有兴趣的科目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更高。二是结合相对适合自己的科目总成绩会更高,报考的学校范围也会更多。)文理分科取消后,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大意义,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可以选择成绩好的科目进行学习,对于未来进入高校后的专业也自然提前有了方向[1]

3.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促进了高校调整专业结构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录取时将由传统的“分批次模式”,变为根据专业+学校的新的填报志愿方式,因此,不同的高校专业教学水平对招生来源质量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高校部分冷门专业在新形式下的招生工作,将面临着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在新高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往高校利用热门专业带动冷门专业的传统招生模式,将不能适应新高考改革后的大环境了,也不能借助专业调剂计划来对冷门专业完成招生的任务了。所以,高校在新高考改革制度实行后,自身的专业结构也必然要随着新高考改革制度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使得自身专业建设更加富有内涵,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能有着重要作用,才有利于传统冷门专业的招生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加大专业特色宣传效果,从而对优质生源产生吸引力,在促进完成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4. 增加了学生的综合信息在招生时的作用

新高考改革后高校招生工作在以往的工作中,增加了学生综合数据、评价信息参考机制,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相关要求,综合素质作为参考推行,旨在利用学生信息档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进行的客观真实记录,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作为招生录取参考对过去只看分数的录取机制进行重点改革。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包括了思想品德、社交能力身体素质、文化学习成绩、特长爱好因此,新高考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工作将利用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为依据,对招生工作提供参考,有效的提高了高校招生工作录取机制改革制度开展。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机制问题和师资水平问题

1.参考信息的依据能否得到保证

虽然在新高考改革制度背景下高校在招生制度上进行了改革,由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了,但是也出现了另一个衍生问题,学生的综合信息档案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招生录取机制的公平性是否能得到保障,完全依赖于其他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诚信机制是否完善、教育体系是否健全以及档案管理是否安全有效,这对高校在新高考背景下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带来了难度和问题。

2.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师资力量问题

现阶段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育规模进一步的扩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不然很难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在未来的要求,这极大的影响了现代社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高校现有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在以往选聘教师时,缺乏与时俱进的招聘机制,缺乏人才引进的措施和足够有吸引力的政策;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自然的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也要得到进步和加强,不能原地踏步。当改革来临时高校在教师聘请选拔上也将有着更加完善的标准制度进行。避免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实力[2]

3. 教育模式落后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校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通常是统一教学培养,但在学术型和应用型这两个方面在知识的应用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更多的专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体系非常的不科学,基本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通过成绩来评定学生是否足够优秀,此种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理论知识不代表着学生的一切。

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招生培养策略

针对新高考背景下高校面临的以上问题分析要想高校教育工作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可通过以下几点措施对其进行改革。

1. 制定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要充分结合高校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计划及国家政策方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给高校提供更好的学生资,同时也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高校招生时综合素质评价以高中学生的个人信息为参考基础,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结合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系统招生,以此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并且引导高中学生不断高校标准靠近[3]

2. 教师招聘制度改革

高校在教师招聘上也需要进行时代性的改革,依据职教改革精神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要适当的转变思维,过去我们关注高学历、高资质,现如今则要向高水平、高素质职业人才反面发展。提高招聘教师的标准,出了教师的学历资质,更应关注教师的实践经历,这样才更好的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保障。另外也要提高教师的选拔门槛,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专业技能能力才是最关键的,那么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老师教授,那么学生也只是空有理论而无动手能力。所以高校应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制度和培训机制来增强各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联合企业来培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请专业的校外专业人士帮助老师以及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4]

3.高中、高校联合培养机制

高校的教学体系与高中教学机制具有一定的矛盾,要尽量消除两者二者之间的差异,使之两者能紧密合作与互动。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要紧密合作保持沟通,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在不妨碍国家对高中教育的标准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高校的招生标准,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重点培养,建立统一的权威信息平台,对学生的信息档案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公平性等原则。

4.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随着新高考改革制度的实施,高校要顺应新高考政策带来的变化而变化。在新制度下学生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高校也要根据高考制度的变化,增加或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解决学生未来学习中在学科和专业知识上存在的不同,使之与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模式相匹配培养良好的全素质人才探索并创新新的人才培养制度[3]

5.防止学生报考选科投机性

由于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初步实施,其中还有一些可被学生和家长利用的地方,因为利益关系不愿选择相对工作环境等不好因素的专业学科,导致高校相关专业可能招生困难,在如今各行各业都紧缺技能型人才的时候,如果相对难的工作、累的工作、苦的工作、危险的工作,都没人去学去做,那么长远来看,这些学科将面临招生难的尴尬局面,不利于人才资源社会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政府、高校有必要利用各种媒介正确的引导大众思想,不断完善对专业选考科目的设置,完善各专业的招生制度,根据不同学科对于人才培养的求,对选考科目提出必要的要求,再进行专业学科宣传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选科投机性,高校招生工作和人才培养才能有序进行[5]

6.新高考改革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并完善,高校也应当在人才培养制度和思想上作出改变。要根据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出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制度,以应对新高考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对于“3+3”的新高考模式,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偏科现象,正确引导是关键,在学生兴趣培养上加大力气,并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兴趣,并通过不同的专业设立不同的一定标准进行学业水平考试,使学生积极地接受专业科目以外科目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学习能力都能达到新时代的标准[6]

7.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立多元化教学培养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我国不余遗力的大力发展教育改革,并针对各阶段学校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目的同样是希望通过教育能改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然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工作中也应当以这个目标前行。根据社会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过关的,但是一旦走到工作岗位上却发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是两回事,根本应付不来,其原因在于理论不等于实践,再高的理论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工作的能力,换句话说,理论是脑力或学习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或实际工作能力又是另一回事,那么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改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高校的教育责任不是只为了完成理论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能使得学生能够完成岗位工作,这才是新时期教育赋予高校的任务和责任。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思维,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和各行业企业之间的教学合作创立,不搞“表面工程”,切切实实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和企业间的联动教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创立多元化教学培养目的。

8. 学校与企业对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可以和企业达成合作目的,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来选择未来工作的地方。我们都知道,高校中的专业学科只是一个大类总纲,细分下来会衍生出各种工作,也就是说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相同的,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有的企业公司做环保,有的企业公司做的是机械自动化生产,这将是两个工作性质,并且有些专业在就业时比较热门,有的就比较冷门,学生在就业时很多都会面临困难。

 总结

“办教育要有信仰,人人都可教,人人可成才”。无论世界如何变迁,科技如何的智能化,其背后一定是人类在操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角度做教育做改革。新教育改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新高考制度为各大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方向。而考试内容的变化也说明了这次改革的目的和决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多元发展,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发生变化,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加大力度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竞争中站稳脚跟提供做够的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章建林, 李响初.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机制构建研究[J]. 2021(11):123-124.

[2] 陈可.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策略创新研究[J]. 决策与信息, 2017(23):63-64.

[3] 张怀南. "职教高考"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J]. 职教通讯, 2019.(10):0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