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成问题,父母巧助力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金清

清华附小昌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回想我们的童年时期,不少人会有在人际关系上受挫的记忆。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我们成年后的择友。其实小学生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玩在一起的,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可是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朋友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朋友简直就是们的氧气。到了6岁或7岁,大部分孩子开始进入学校,只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给们陪伴安慰和乐趣。成长到二年级,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玩伴团体,这个时候,形单影只的同学,最容易出现问题。

一、案例陈述

小陈一名二年级的女孩,她也班级里个头最高的女生。虽然看起来个头比较高,但是她的年龄在班级中属于比较小的一个。不过在进入小学后,就有些少言寡语,不爱和同学们一起玩儿,遇到事情也不喜欢和老师说。并且经常会有女生来和我告状,说课间活动的时候,小陈总是故意搞破坏,不让她们好好玩儿,下课的时候偷偷拿附近同学的东西,被发现后会还回去。我把小陈叫到身边,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可是她却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我和她说不要再这么做,大家不喜欢,她会点头答应,可是过两天又会故技重施。所以我打算把妈妈请到学校,一起沟通一下她的情况,了解一下小陈同学的成长经历。

二、辅导过程

(一)沟通经过

妈妈是一名商业精英,平时打理着自己的公司,来访时妆容整洁端庄,不过态度却非常谦和。我和她描述了小陈同学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她比较惊讶。妈妈说,小陈同学也总是找她告状。以下是妈妈和小陈同学的对话:

小陈:“最近总是有几名女生去老师那里告我的状,说我偷偷拿她们东西,下课的时候给她们捣乱。”

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小陈:“她们总是借我的铅笔橡皮用,有的时候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走。”

妈妈:“这些都是小事儿呀,她们都是你的同学,你要大方一些,妈妈多帮你准备一些铅笔橡皮。”

小陈:“好吧,如果她们再乱动我的东西,我也告诉老师去。”

妈妈:“老师每天这么忙,需要备课、看作业,你的这点小问题就不要麻烦老师了。自己解决就可以了。

听完了妈妈的描述,我问:“您这么说完之后,小陈同学又和您反映过同学之间的问题吗?”

妈妈回答:“倒是没有再说过。不过她好像不是很开心,回去也不爱和我们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了。

我说:“是呀,当孩子第一次向您求助的时候,已经把孩子的沟通渠道都给堵死了,她当然不愿意再分享在学校的事情了。

妈妈表示很疑惑,明明已经帮孩子解决了问题,为什么还没有达到效果呢?

(二)问题解析

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孩子的求助看作是无理取闹或者是太小心眼了。殊不知,我们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孩子面前,可能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上小学之前,所有生活、社交等问题,基本都是父母帮助解决的。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在交友中出现问题。事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需要经历数十年的学习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我们成年人都还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更何况刚刚适应社会生活的孩童呢?因此,我们的孩子一定需要家长的帮助。当回到家,父母是主要的支柱。家长要成为孩子心理的强大依靠,明白哪里出了问题,抚慰的伤口,帮他提供解决方法,然后送走入人群,再次尝试。与人相处是我们教会孩子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人生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

在与妈妈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爸爸妈妈的工作非常忙,小陈小时候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作为老一辈的陪伴者,外公外婆没有溺爱小陈,而是一直给她灌输要和小伙伴和谐相处,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多忍让,这样才能交到好朋友的理念。而在小陈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夸赞小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这就更坚定了外公外婆这样引导小陈的决心。然而随着小陈年龄的不断增长,她对交友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味的容忍与退让,让她无法感受到朋友带给她的美好体验,同时父母的长期缺席,让逐渐长大的小陈内心缺乏安全感,而遇到问题无处倾诉,苦闷的情绪常年积压在心里,无处排解,所以才形成了她现在不爱和人沟通,与人不亲近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

友谊对于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孩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找到自己固定的玩伴群体,对于他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们的友谊是怎样形成的呢?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女孩》这本书中提到:“一个人玩和一起玩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玩儿需要有一整套交流技巧。”小陈同学虽然不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但是在进入小学之后就一直不太喜欢和同学们交往,显然缺乏和同伴一起玩儿的交流技巧。于是我向妈妈提出建议,如果孩子下一次再向您求助,您可以尝试三步走方法和她沟通。

第一步:认同孩子的感受。这一步非常重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描述大概猜测一下孩子此时的感受,之后帮孩子表达出来。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交友过程中出现问题,情绪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其中可能有困惑、有愤怒还有一些委屈。家长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这些情绪各自占有多大的比例,这也有助于家长了解朋友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家长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生气”“你是不是有些伤心了”。“这两种心情哪个更大一些呢?”这样的话让孩子觉得她遇到的问题家长能够理解,也能够快速平复孩子的心情,让接下来的沟通更加理性和有效,这也之后能够顺畅沟通打下了基础

第二步:问一问孩子事情的经过和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孩子在和朋友沟通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霸道蛮横。结果就是要么委屈了自己,要么变得不合群,没有朋友。这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很少教给孩子,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当孩子小的时候,在小区、游乐场玩儿,遇到问题家长直接帮忙解决了。上了小学后,家长又把关注点放在学习上,认为交友都是小问题。二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些自己的想法和交友经验,可以先问问他们想怎么处理,如果可行就鼓励他们试着去做,如果不可行,家长要耐心讲解为什么这么做达不到目的,同时提供可行的做法。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情景,和孩子先在家里演一演,这样再和同伴遇到问题,他们处理起来会更加自然和熟练。

第三步:询问结果。很多家长以为告诉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认为因此家长要留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如果放学回家后非常开心,愿意主动分享在学校的事情,说明孩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闷闷不乐,有可能是方法不奏效,或者是又遇到新的问题了。这时候家长就要继续和孩子沟通,一起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

三、妈妈的角色

在和小陈的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妈妈还是很在乎小陈的心里健康成长的。而且现阶段确实是妈妈和她相处的更多一些。关于养育女孩,有一个事实是所有人都赞同的,那就是母亲的核心作用。孩子的大脑被设置为观察和复制的模式。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的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连接着我们的眼睛和肌肉,因此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看到的他人的行为变成我们自己的做事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儿将更倾向于模仿自己的母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学到一些经验,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母亲应该怎样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呢?

首先,善于向孩子解释你行为的原因。女孩们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听我们讲话。通过解释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会让她们获得一张内心的地图,了解人们行为方式背后的原因。人们行为不妥当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思考,一切全凭感情用事。而行为良好的人往往能总结出一些生活的指导原则,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其次,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女孩和妈妈有天生的亲近感。但是这种感觉会随着女孩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之后逐渐淡漠。有些妈妈会失落,觉得自己没什么用了,有些则窃喜,终于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对女儿的关心和约束也随之减少。其实,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角色定为也应该不断发生变化。在她们还小的时候,妈妈扮演的是生活中的照顾者,这个时候只需要满足孩子生理需求和一些简单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在进入小学后,孩子面对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友、学业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妈妈需要转变为和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有的时候,忘记自己妈妈的身份,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和孩子平等、用心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学会放手。如果一切顺利,母亲和女儿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是在她青少年末期时,如果你希望她能够成长,能够做自己,那么就要跟她保持一定的距离。她们的人生还需要其他的榜样。认识到这一点意味着我们不会过于黏着她们,或者把这种距离感看作是对自己的伤害。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空间。你会发现,当你适时的退出女儿的生活时,她在遇到重大的事情的时候,反而会主动和你沟通,寻求你的建议。因为你已经成为她信任的朋友,母女间的天然连接,会让她把你一直放在心中第一重要的位置。

四、爸爸的角色

在和小陈母亲沟通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爸爸在家中是一个不苟言笑,对孩子非常严厉的形象。糟糕的是,在孩子三岁之前,爸爸一直在国外工作,一直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就导致小陈对爸爸只有怕,没有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女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到:“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爸爸带孩子可能没有妈妈那么细致、周到,但男性的特征和思维方式,让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一种特别的力量。

针对小陈的问题,我也给爸爸提出了一些意见。

首先多陪孩子玩儿。工作再忙,周末也要有一天的时间用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心理学家罗伯特·S费尔德曼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父亲和母亲跟孩子玩耍的本质不大相同,父亲更多的是跟孩子进行身体性的、追逐打闹类的活动。而母亲玩的更多的是躲猫猫之类的传统游戏以及具有更多语言元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做她喜欢的运动,去博物馆,看展览,亲子阅读这些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和女儿的感情,让孩子喜欢上爸爸。

第二,学会对孩子表达爱。要毫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小陈一家推崇的是打压式教育,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总是指出孩子的问题,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却一带而过。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在交友的过程中就容易成为弱势的一方。而爸爸与生俱来的力量感和权威感能够快速帮助小陈消除对自己的质疑,监理自信,因此爸爸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具体而真诚的夸奖、鼓励孩子。

第三,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小陈爸爸在央企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在和孩子相处时,喜欢端着作为爸爸的架子,表现出比较严厉的一面,想要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学会正确与孩子沟通,是爸爸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孩子,同样需要尊重和理解,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用平和、富有同理心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减少粗暴的批评和长篇大论的道理。在原则性问题面前,该严肃可以严肃,教给孩子规矩,但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还是应当像朋友一样亲切,温和,懂得共情。在孩子开心时和他一起分享;难过时表达理解、给予安慰;挫败时为他加油打气……带着尊重和理解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才会尊重并信任爸爸,愿意听从爸爸的教育,也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第四,以身作则,做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常说,言传身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亲的榜样作用,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到达的高度。由于进入小学后,女孩们开始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三观都在慢慢的形成过程中,因此,在和二年级的女儿相处时,爸爸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特别是在和自己的朋友交往时,爸爸们对待朋友热忱而又不失理性的交往方式,女孩们都会看在眼里,并且在自己和朋友相处时去尝试。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人,匆忙的校园生活,总是会让孩子们精神紧张。特别是在学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都需要回归家庭,通过父母的关爱与沟通技巧去解决,去疗愈孩子受伤的心灵。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也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而有效的沟通方法、善于运用同理心,父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这些都能够帮助家长更快的走入孩子们的内心,取得信任,让孩子们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并带着这样一份安全感勇往直前。


...


阅读全文